刘佳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分析
- 2022年
-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病原特征,为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儿的识别及预测,以及临床优选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0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的血培养确诊院内感染败血症的252例新生儿,统计分析患儿的基本资料、病原学特征、药敏结果、实验室检查资料等。结果:252例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48例,血培养共检出真菌46例,球菌59例,杆菌147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早产及呼吸机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率高于未并发组(P<0.05)。并发症/基础疾病比较中呼吸衰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贫血、胆汁淤积症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中病原为肺炎克雷伯菌者较多(P<0.05),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中产ESBL的革兰阴性菌较多(P<0.05)。革兰阳性球菌的药敏结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头孢替坦在并发化脑组中敏感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真菌,两组药敏结果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呼吸机使用、中心静脉置管、ESBL+病原为院内感染败血症新生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对于院内感染败血症传统的抗生素方案治疗效果欠佳,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地使用及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必要时可在密切监测下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黄丹刘佳李禄全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药敏
- 新型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舒更葡糖(Sugammadex)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舒更葡糖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特殊人群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舒更葡糖通过与氨基甾体类肌松药在血浆中特异性地紧密结合成稳定螯合物的方式降低血浆肌松药浓度,使神经肌肉接头处肌松药不断顺浓度差转运至血浆,再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最终达到拮抗肌松的作用。目前的研究推荐舒更葡糖用于改善罗库溴铵(ROC)的严重过敏反应,帮助解决无法插管通气的临床问题,以及快速、安全、有效地逆转健康成人的ROC和维库溴铵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在特殊人群的应用方面,暂支持其用于2~18岁儿童、老年人、肥胖者及心、肺、肝、肾(除肾衰竭)、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但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舒更葡糖在2岁以下患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的临床研究较少。舒更葡糖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临床应警惕其潜在的严重过敏反应、QTc间期延长、出血风险增加和神经毒性等。
- 刘佳柏林
- 关键词:肌松拮抗罗库溴铵维库溴铵
-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NPM)是指在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新生儿体液、细胞免疫及吞噬细胞功能发育不成熟,新生儿患脑膜炎的风险比其他年龄段儿童更高;早产儿因其接受母体来源的免疫球蛋白远远低于足月儿,也成为NPM的高发人群。NPM总体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0.2‰~0.3‰,在发展中国家高达0.8‰~6.1‰[1];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为10%~15%,在发展中国家仍达40%~60%,是引起新生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年来,其病死率虽有明显下降,但存活新生儿中仍有50%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3]。
- 刘佳李禄全
- 关键词:神经系统后遗症吞噬细胞功能新生儿时期细胞免疫生物标志物
- 肝移植术中高血糖对受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手术创伤大,术中应激反应强烈,加之在肝移植术中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会引起术中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术中高血糖与肝移植受者的不良预后和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对肝移植术中高血糖的发生机制和危害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对肝移植术中的高血糖管理有必要分析总结,以期临床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
- 刘佳柏林
- 关键词:肝移植受者肝移植术不良预后高血糖病理生理变化终末期肝病
- 去分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重编程基因表达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修复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神经分化hUC-MSCs(Dif)、神经去分化hUC-MSCs(De-Dif)及神经再分化hUC-MSCs(Re-Dif)4种状态的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治疗效果,期望找寻治疗效率更优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培养hUC-MSCs,按MNM成神经诱导方法进行神经分化、去分化、再分化诱导,通过对4种状态细胞光镜下形态观察及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移植入HIBD神经损伤动物体内,进行功能学检测;应用基因和蛋白检测手段,对最优种子细胞进行可能机制探讨。结果:hUC-MSCs在体外可成功进行神经分化、去分化、再分化诱导;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发现,诱导过程中hUC-MSCs、Dif、De-Dif及Re-Dif 4种状态细胞基因进行重编程表达,De-Dif与hUC-MSCs基因表达模式最相近;将4组细胞移植入HIBD实验大鼠体内,发现4种细胞均可促进HIB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但De-Dif较其他3组细胞发挥更大的神经修复潜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hUCMSCs与De-Dif 2组间进行GO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De-Dif主要参与缺氧反应;De-Dif组较hUC-MSCs组高表达神经标志物MAP2、NSE、Tau、β-tubulinⅢ,干性基因C-MYC、NANOG和视黄酸核受体RARβ。结论:去分化过程可能通过重编程调控神经标志物基因MAP2、NSE、Tau、β-tubulinⅢ,干性基因C-MYC、NANOG及RARβ基因表达,促进De-Dif参与HIBD神经修复。
- 代梦洁刘佳詹学陈洁李廷玉古佳露周小勤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去分化重编程神经修复
- 恶性肿瘤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患儿家长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信心。方法:总结我院收治2080例恶性肿瘤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结果:700例配合医院治疗,880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接受治疗,500例放弃治疗。结论:在不断提高小儿恶性肿瘤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患儿能接受或坚持治疗、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 杨关芬余文玉任志美林光燕刘佳
- 关键词:恶性肿瘤家长心理状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