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怡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内镜
  • 4篇黏膜
  • 4篇疗效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内镜
  • 3篇上消化道
  • 3篇肿瘤
  • 3篇黏膜下
  • 3篇消化道
  • 3篇膜下
  • 3篇化道
  • 3篇病理
  • 2篇胆总管
  • 2篇诊治
  • 2篇凝固术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 2篇氩离子
  • 2篇氩离子凝固
  • 2篇氩离子凝固术

机构

  • 16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刘倩怡
  • 13篇阮巍山
  • 8篇刘智尚
  • 6篇彭侠彪
  • 5篇李杰峰
  • 4篇杨玉宇
  • 3篇陈剑翩
  • 3篇李素英
  • 2篇吴颖猛
  • 2篇叶建明
  • 1篇岑川
  • 1篇单宏波
  • 1篇曾芸英
  • 1篇张秋生
  • 1篇肖玲
  • 1篇徐莉
  • 1篇崔惠敏

传媒

  • 8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新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14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50例,氩气刀组50例,金属钛夹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首次止血,再出血,住院时间的参数。结果氩气刀组及金属钛夹组首次止血明显高于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P〈0.05)金属钛夹组再出血低于其他两组(P〈0.05),氩气刀组与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首次再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氩气刀组及金属钛夹组有效止血明显高于局部注射药物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特点,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特点,选取有效的治疗方式。
陈剑翩阮巍山杨玉宇刘倩怡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局部用药金属钛夹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注射术治疗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氩气刀对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APC组),以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为对照组(注射组),比较两组的有效止血率。结果注射组的患者中,112例患者未再出血,4例患者再出血,总有效率96.6%。APC组的患者中,119例患者未再出血,2例患者再出血,总有效率98.3%。结论 APC组及注射组止血有效率高,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刘倩怡彭侠彪曾芸英阮巍山杨玉宇李素英
关键词: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注射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中山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行CT检查提示胰腺癌,行EUS-FNA的患者,根据穿刺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结果确诊。结果 26例患者中,超声内镜检查26例均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规则病灶,其中24例经病理和细胞学诊断为胰腺癌后经手术证实诊断,1例病理检查和细胞学诊断提示炎性上皮细胞,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并囊腺瘤。1例病理检查和细胞学诊断提示炎性上皮细胞,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结论 EUS-FNA是病理学诊断胰腺肿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应作为首选。
刘倩怡单宏波
关键词:胰腺肿瘤超声内镜细针穿刺病理学
微型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型探头超声内镜(m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微型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部分患者接受內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结果 mEUS检查的30例患者中,发现消化道壁外压迫1例(主动脉弓1例);黏膜下肿瘤29例,包括平滑肌瘤12例,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例,脂肪瘤4例,静脉瘤3例,异位胰腺1例,囊肿4例。12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肿瘤行高频电切除术切除,3例静脉瘤行尼龙圈套结扎,4例脂肪瘤及4例囊肿行高频电切除。结论 mEUS检查能清楚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起源层次、生长方向及邻近组织结构关系,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进而指导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刘倩怡彭侠彪阮巍山叶建明杨玉宇李素英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近年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作观察组(医用胶组),给予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治疗;另选取37例作对照组1(注射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选取37例作对照组2(APC组),给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对比有效止血率。结果用医用胶喷洒止血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4.59%)与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4.59%)及使用氩离子凝固止血术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7.30%)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医用胶喷洒治疗设备要求低,操作更简单、安全。结论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杨玉宇刘倩怡徐莉陈剑翩
关键词:内镜医用胶氩离子凝固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胆总管微结石诊断中超声内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均接受腹部超声、超声内镜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手术病理检查,对比腹部超声检查、超声内镜检查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腹部超声检查与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及其对不同直径结石的检出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手术病理检查阳性62例,阴性18例。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腹部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74.2%(46/62),特异度为83.3%(15/18),准确度为76.3%(61/80),阳性预测值为93.9%(46/49),阴性预测值为48.4%(15/31);超声内镜检查的敏感度为95.2%(59/62),特异度为94.4%(17/18),准确度为95.0%(76/80),阳性预测值为98.3%(59/60),阴性预测值为85.0%(17/20)。超声内镜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检查(P<0.05),但二者的阳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内镜检查对直径<0.5 cm、0.5~1.0 cm结石的检出率5.0%(4/80)、40.0%(32/80)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检查0、27.5%(22/80)(P<0.05),但二者对直径>1.0 cm结石的检出率28.8%(23/80)、30.0%(24/8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胆总管微结石诊断中超声内镜的价值较腹部超声高。
刘倩怡阮巍山
关键词:超声内镜腹部超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特点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UGE)结果的特点。方法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行UGE的患者共28 694例,老年组2 974例,中青年组25 720例,对两组UGE內镜表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峁∈彻苎住⑹彻芰芽尊蕖⑹彻芫猜銮拧⒙晕跣晕秆住⑽格枷⑷狻⑹赋?息肉、十二指肠憩室、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的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高,分别为6.96%、0.84%、2.82%、1.04%、1.51%、0.37%、0.64%、9.48%、7.06%和3.96%、0.15%、1.21%、0.36%、0.66%、0.10%、0.12%、5.57%、3.05%(P<0.001);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低,分别为33.39%、2.08%和44.00%、4.01%(P<0.001);慢性糜烂性胃炎、胃体胃底部息肉、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溃疡的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当分别为37.02%、2.01%、10.32%、0.50%和35.43%、1.60%、9.30%、0.36%(P>0.05)。结论老年人UGE结果与中青人明显不同,食管病变、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增多。除非有禁忌证,对不明原因上消化道症状的老年人应尽早做UGE。
张秋生崔惠敏阮巍山刘倩怡肖玲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青年人
内镜黏膜下挖出术对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以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为患者提供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抽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该院接受诊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76例并分为研究组(n=38)与参考组(n=38),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内镜黏膜下挖出术,为参考组患者实施内镜消化道全层切除术,对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参考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65.42±10.28)min、抗生素应用时间(2.15±0.89)d、禁食时间(3.79±0.32)d、术后住院时间(6.45±1.34)d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0、5.893、15.220、6.948,P<0.05)。研究组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参考组穿孔、瘘管形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6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结论胃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挖出术疗效确切,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下挖出术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刘倩怡刘智尚李杰峰黎嘉妍
关键词:胃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
超声内镜对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2013年
评价超声内镜(EUS)在诊断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中的价值。选择年龄>50岁,有慢性上腹痛病史及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因素的病人作为对象,每个病人均行EUS、经腹多普勒(T-DUS)及腹腔动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从而判定EUS的准确性。3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27例患者CTA证实为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EUS的诊断准确率(92.6%)明显高于T-DUS(44.4%,P<0.05)。EUS能有效诊断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刘倩怡
关键词:超声内镜慢性肠系膜缺血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对诊断早期胃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在诊断早期胃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8 231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 356例,B组3 875例,发现新生性病变患者(包括胃溃疡,胃肿瘤或息肉样病变者)入选。A组采用FICE放大技术,B组采用常规染色放大技术对病变进行胃黏膜微结构分型及微血管结构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A组入选189例,采用FICE放大模式下发现病灶203个,其中不典型增生21个,胃癌16个。B组入选133例,采用常规染色放大技术下发现病灶141个,其中不典型增生14个,胃癌10个。FICE放大内镜与常规染色放大内镜均能显示胃小凹及胃黏膜微血管形态,FICE放大内镜对胃黏膜微血管形态比染色放大内镜显示更清晰,两组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病例的优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E放大内镜对不典型增生及胃癌诊断符合率为94.6%(29/31),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3.3%(15/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ICE放大内镜对不典型增生及胃癌诊断的符合率高,对胃黏膜微血管形态显示更清晰,更易于观察胃小凹及胃黏膜微血管形态,利于指导靶向活检,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倩怡彭侠彪李素英阮巍山叶建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