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冬梅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京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建设
  • 1篇植被条件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空间分异
  • 1篇空间结构
  • 1篇过渡区
  • 1篇含水量
  • 1篇含水量变化

机构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京学院

作者

  • 2篇刘冬梅
  • 2篇延军平
  • 1篇丁金梅
  • 1篇陈锋
  • 1篇李玲芬
  • 1篇闫军辉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空间结构被引量:8
2009年
根据陕甘宁地区35年来(1971-2005),39个测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聚类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比较该地区39个县的气候变化空间结构特点以及致灾效应。结果表明:陕甘宁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全区有6个增温中心(定边靖边,神木,正宁,西峰,延安和同心)和4个干旱中心(延长宜川,甘泉富县,吴堡,和子长);气候变化导致该地区原本恶化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持续的时间延长,强度增大,最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贫困。
闫军辉刘冬梅延军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空间结构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植被建设途径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以黄土高原中北部丘陵沟壑区至风沙滩区这一特殊的过渡区域为例,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植被恢复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具有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受控于降水的地带性格局,越向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越不稳定;(2)不同植被类型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林地含水量较低,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土壤干层广泛发育。草地水分的变异程度小于林地,其土壤水分较为稳定;(3)榆林样点位于古湖盆滩地的环境条件下,其土壤含水量较高,超过了半湿润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恢复过程中,大面积进行植树造林是不可取的,应以草地建设为主,在某些特殊的古湖盆地质条件下,可进行部分植树造林。
李玲芬延军平刘冬梅陈锋丁金梅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过渡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