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光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5篇性状
  • 5篇杂交
  • 5篇籼粳
  • 5篇籼粳稻
  • 5篇粳稻
  • 4篇亚种特性
  • 4篇穗型
  • 4篇重组自交系
  • 4篇自交
  • 4篇自交系
  • 3篇籼粳杂交
  • 3篇维管束
  • 3篇粳杂
  • 2篇杂交后代
  • 2篇直立穗
  • 2篇直立穗型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条件

机构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篇刘宏光
  • 10篇徐正进
  • 7篇徐海
  • 6篇王嘉宇
  • 5篇朱春杰
  • 3篇陈温福
  • 3篇杨莉
  • 3篇郑家奎
  • 3篇杨乾华
  • 3篇郭艳华
  • 2篇谢立勇
  • 1篇王韵
  • 1篇赵飞
  • 1篇张文忠
  • 1篇林而达
  • 1篇陈书强
  • 1篇张世春
  • 1篇侯隽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2006年
采用程氏指数法研究的结果表明:水稻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数、穗重呈显著相关;亚种特性特别是与一次枝梗的各项性状如个数、千粒重、粒数、结实率,二次枝梗的二次粒率有密切相关性。亚种特性与穗颈大维管束数、小维管束数均呈极显著相关。
刘宏光徐海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维管束
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结果表明,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东西行向配置可极显著地增加一次枝梗粒数,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采用东西行向配置对增加一次枝梗粒数更为有利。每穗粒数与之趋势一致。不同穗型品种间叶重、茎重、成穗率、千粒重、经济系数等差异显著,但不同行向间差异不显著。
徐海徐正进石春玲刘宏光周树清
关键词:水稻穗型
籼粳稻杂交后代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以籼稻中优早8号和粳稻丰锦杂交育成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颈和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大维管束效率和一次枝梗效率与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总长度、一二次枝梗实粒数、一二次枝梗总粒数、二次粒率、穗颈粗、穗长、穗重、着粒密度、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且与二次枝梗性状关系更为紧密。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比、大维管束数比、小维管束数比与穗部性状关系却相反。维管束性状与结实率、千粒重、穗型指数和第1节位长度关系不大。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枝梗效率对穗总粒数、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总粒数的直接作用都较大,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而大维管束效率对穗部性状的间接作用都较大,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最大。籼型和偏籼型水稻大维管束效率>1/2,而粳型和偏粳型<1/2。粳型和偏粳型水稻一次枝梗效率接近1,而籼型和偏籼型在1/2左右。大维管束效率和一次枝梗效率与穗部性状和单株产量关系密切,在亲本及杂交后代中所分化的程度明显不同,能反映出穗部性状良好的形态和机能,可以作为选择良好穗部性状的参考指标。
陈书强徐正进陈温福徐海刘宏光朱春杰王韵王嘉宇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维管束性状穗部性状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以中优早8号×丰锦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辽宁和四川两个不同的生态区种植,研究亚种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试材在两个地区都呈偏粳分布。不同生态条件下亚种特征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进一步分析显示,籼及偏籼型四川比辽宁表现更加偏籼,而粳及偏粳型更加偏粳。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的影响因性状而异,1-2穗节长、叶毛四川比辽宁偏粳,籽粒长宽比、抽穗时壳色四川比辽宁偏籼。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间和程氏指数与维管束性状间的相关性也有显著影响。籼粳稻杂交后代的维管束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有显著变化,四川穗颈大维管束数比辽宁明显减少,而穗颈小维管束数和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明显增加,大小维管束比降低,大维管束比增加。总体上虽然有大小维管束比籼型>粳型,大维管束比籼型<粳型的趋势,但是大小维管束比和大维管束比不能作为籼粳稻分类的指标,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维管束性状已经重新组合。
徐海刘宏光杨莉朱春杰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
关键词:生态环境籼粳杂交
源库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减源减库处理对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的结实率与库源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低于弯曲穗型辽盐16,而直立穗型品种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结实率较高,主要是中下部二次枝梗结实率低;减源后结实率降低,剪去剑叶辽盐16、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剪去一半倒二叶或倒三叶则有利于结实率提高;去库后结实率提高,剪去一定部位的一次枝梗则整穗及其相应部位的二次枝梗结实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穗轴各部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受源库处理的影响不同,中下部所受的影响大于上部,二次枝梗所受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这种趋势在直立穗型辽粳5上表现较明显。
张世春王嘉宇侯隽徐正进赵飞刘宏光
关键词:水稻穗型结实率源库关系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亚种属性判别及维管束性状的变异被引量:10
2007年
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程氏指数法和维管束分类性状分别对其不同世代(F6和F8)群体进行籼粳亚种属性判别。发现群体表现为中间类型占优势的偏粳分布,具有明显籼粳亚种间差异的维管束性状在群体内实现了重组,理论上通过籼粳杂交可以实现优良维管束性状的组合。穗颈大小维管束比、倒2节间和穗颈大维管束比在确认群体的籼粳属性时与程氏指数法判别结果相似,且较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在世代间表现稳定,可作为鉴别群体籼粳属性的参考指标。群体内多数株系还属于分化不彻底的中间类型,造成穗颈大小维管束比、倒2节间和穗颈大维管束比对某些株系的判别存在一定差异。
朱春杰徐海郭艳华王嘉宇刘宏光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维管束性状
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表型变化规律的研究
本文应用程氏指数法对77个水稻品种和在南北种植的一个RIL群体进行了籼粳分类,探讨了籼粳稻亚种特征性状变化规律及其与经济性状、解剖性状的关系。结果如下:1本试验对77个各地水稻品种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在归入偏粳和粳型的品种...
刘宏光
关键词:重组自交系籼粳分类程氏指数
文献传递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SA:中优早8号/丰锦、RILS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的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的影响因群体和性状而异,RILSA群体在四川和辽宁都呈偏粳分布,RILSB群体在辽宁接近正态分布,在四川呈偏粳分布,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与辽宁相比,四川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产量极显著下降,而穗粒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与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正相关的趋势,据此进行人工选择可能是北方稻区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仍然基本保持粳亚种特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籼粳分化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徐海刘宏光朱春杰杨莉郭艳华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陈温福
关键词:生态条件籼粳杂交亚种特性经济性状重组自交系
水稻灌浆期群体光能截获与利用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对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群体光能截获与利用情况测定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穗型水稻群体的光截获在南北行向上存在明显差异,东西行向差异不显著;直立穗型南北行向群体光垂直递减率明显小于弯曲穗型,但漏光损失较多;各群体的冠层光反射均随水稻生育期的发展而增大,品种之间差异明显;各群体的地表漏射在行向间差异明显,品种间差异不大。
谢立勇徐正进林而达张文忠刘宏光
关键词:直立穗型光反射
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方法】以辽宁育成的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1:中优早8号/丰锦、RIL2: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穗部性状和亚种特性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穗部形态、解剖性状与亚种特性都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从辽宁到四川,穗颈粗和穗颈大维管束数极显著减少,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和大维管束比极显著增加,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下降,程氏指数更加偏粳。穗颈大维管束数、大小维管束比、大维管束比、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亚种类型间差异显著。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与穗"库"结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充实特性相关不显著;相反,亚种特性与穗"库"结构性状相关不显著,而与籽粒充实特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穗部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依穗颈粗去选择维管束性状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穗颈大维管束数、籽粒充实特性、程氏指数三者之间互相制约,北方的育种者要在实践中统筹兼顾。
徐海朱春杰郭艳华刘宏光王嘉宇杨莉杨乾华郑家奎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生态环境籼粳杂交亚种特性穗部性状重组自交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