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琪
- 作品数:74 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皮肤组织中CD11c分子的动态表达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照射致弱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小鼠皮肤组织中 CD11c分子的表达及在感染早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2 4只小鼠分为两组 ,一组感染正常尾蚴 10 0条 ,一组感染紫外线照射致弱的尾蚴 10 0条 ,于感染后的第 1、2、6、8、10天取感染处的皮肤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感染处皮肤组织中 CD11c分子的表达 ,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处皮肤组织中有 CD11c分子的表达。感染正常和致弱尾蚴的小鼠皮肤组织内 CD11c分子的表达都于第 2天达到高峰 ,且致弱尾蚴组较正常尾蚴组高。感染后第 4~ 10天 ,两组中 CD11c表达都逐渐下降。结论 照射致弱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的皮肤组织高表达 CD11c分子。
- 刘文琪邓江波吴晓茜曾明魏瑶李雍龙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致弱尾蚴
-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
- 2006年
-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生理盐水培养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分别用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免疫小鼠,同时设佐剂组和对照组,间隔7d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7天,每只小鼠用200条旋毛虫感染期幼虫经口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7天和30天检查各组小鼠肠道成虫数和肌幼虫数。结果旋毛虫成虫ES抗原组、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95%、69.48%、84.34%,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74.79%、87.97%、86.87%。成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成虫减虫率均高于肌幼虫ES抗原组(P均<0.05)。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肌幼虫减虫率均高于成虫ES抗原组(P均<0.01)。结论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成虫及肌幼虫较强的免疫力。
- 王国英刘文琪马远方
- 关键词: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保护性免疫
- 日本血吸虫不同阶段抗原免疫抑制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实验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生活史阶段抗原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8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组,以鸡卵白蛋白(OVA)抗原腹腔注射致敏,OVA滴鼻诱发哮喘;C、D和E组小鼠分别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和童虫抗原(SSA)经腹部皮下免疫,共4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再按B组方法诱发哮喘;F、G和H组分别用SEA、SWA和SSA免疫接种小鼠(免疫方法及剂量分别同C、D、E组),末次免疫后1周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OVA处理小鼠,不诱发哮喘。诱发哮喘后48h剖杀各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相关细胞成分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A组小鼠气道肺组织无明显炎症变化;B组小鼠气道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粒细胞的浸润;C、D和E组小鼠气道肺组织炎症明显轻于B组小鼠。B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98.4±16.1)×104/ml]、嗜酸粒细胞百分数[(17.6±4.3)×104/ml]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197.9±36.5)pg/ml]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8.2±1.1)×104/ml、(0.02±0.01)×104/ml和(12.3±7.4)pg/ml],而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低于A组。C、D和E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和IL-5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而IL-10,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不同抗原免疫后能有效调节过敏性哮喘小鼠的细胞因子平衡,同时对哮喘小鼠嗜酸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及肺组织炎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蒋自卫莫红梅王磊程喻力王淇泓雷家慧刘文琪李雍龙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原哮喘细胞因子
- 人体寄生虫学思政课程建设的系统设计和评估
- 2023年
-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课程及专业特色,从课程设计的不同方面使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深入融合。文章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
- 关飞雷家慧陆盛军王婷晏汉姣刘文琪
- 关键词:教学设计
- 微小隐孢子虫免疫保护性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张珍刘文琪
- 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免疫保护基因
- 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4组,于小鼠耳廓分别注射细胞悬液(浓度1×106/ml)0.2 ml,A组注射Sj26基因转染的DC、B组注射质粒pcDNA3转染的DC、C组注射未处理的DC,D组注射RPMI-1640。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2条尾蚴。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第2周以及攻击感染后第6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清特异性抗Sj26 IgG抗体,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噻唑蓝法(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吸光度A491值),免疫后(A491=0.117)显著高于免疫前(A491=0.049)(t=2.73,P<0.05),也显著高于B组(A491=0.061)和C组(A491=0.058)(t值为2.48和2.56,P<0.05)。A组血清能特异识别血吸虫成虫抗原Mr 26 000蛋白。血清IL-4水平,各组免疫前、后均无明显变化。IFN-γ水平,A组血清免疫后为(101.4±4.9)pg/ml,明显高于免疫前的(15.0±1.9)pg/ml(t=5.80,P<0.01),亦高于免疫后的B组(40.1±3.1)pg/ml和C组(35.6±1.2)pg/ml(t值为3.98和4.13,P<0.01)。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诱生的IFN-γ,A组(171.2 pg/ml)显著高于D组(91.0 pg/ml)(t=4.25,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FN-γ,A组(70.8 pg/ml)显著高于D组(49.7 pg/ml)(t=2.83,P<0.01)。经ConA刺激诱生的IL-4水平,A组(79.7 pg/ml)明显低于D组(125.2 pg/ml)(t=4.40,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L-4,A组(50.7 pg/ml)明显低于D组(70.5 pg/ml)(t=2.62,P<0.05)。A组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分别为4.1和2.82,均高于其他各组(与D组比较,t=3.20,P<0.01和t=2.15,P<0.05)。结论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
- 沈定文罗金萍李雍龙刘文琪龙小纯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树突状细胞基因转染保护性免疫
- 新形势下商务日语专业跨学科建设改革构想被引量:1
- 2013年
- 笔者以TOPCARES-CDIO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安徽三联学院及同类高校商务日语专业现状,对跨学科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以期打造成我院办学特色及商务日语专业品牌。
- 刘文琪
- 关键词:商务日语办学特色
- 特异性IgY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研究
- 背景与目的:IgG抗体被动免疫可诱导产生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作用。鸡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是鸡血液中的IgG被选择性转移到卵黄中形成的。制备IgY具有方便、产量高、无创性...
- 雷家慧肖华马川苏斌涛陈琳李曼君徐宏刘文琪李雍龙
- 文献传递
- 日本血吸虫血红素加氧酶活性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成虫是否具有血红素加氧酶 (HO)活性 ,并对其进行免疫学定位。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匀浆中提取微粒体蛋白 ,与HO的特异性底物氯化血红素共孵育 ,观察血红素的降解情况及 pH值对降解活性的影响。制作日本血吸虫成虫组织切片和培养细胞涂片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碱性磷酸酶免疫细胞化学试验研究HO在血吸虫体内的分布。结果 成虫的微粒体蛋白可在体外将血红素降解为胆红素 ,酶活性为 5 6 7nmol/(mg·min) ,最适 pH为 8 7。成虫组织切片显示 ,特异性荧光在虫体内呈散在性分布 ,细胞碱性磷酸酶免疫染色试验表明该酶位于成虫的细胞质。结论 首次证实日本血吸虫具有HO。
- 刘文琪李雍龙Andreas Ruppel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血红素加氧酶免疫组织化学
- 一氧化氮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原代培养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NO诱导的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的细胞毒作用。 方法 用不同剂量NO供体—硝普钠 (SNP)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原代培养细胞 ,8h后用Annexin V FITC标记原代培养细胞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NP能明显诱导日本血吸虫原代培养细胞发生凋亡 ,且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具剂量依赖性 ,3 0 0 μmol/LSNP处理组细胞的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 10 0 μmol/LSNP处理组。 结论 NO能诱导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 ,NO对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 刘文琪龙小纯李雍龙
- 关键词:一氧化氮原代培养细胞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