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中锯齿状通路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除了传统的腺瘤-癌途径,研究发现了另一种多步骤的癌变机制,即“锯齿状途径”,20%~30%的CRC来自锯齿状途径。锯齿状病变的高度异质性使其诊断和病理解释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分类和管理CRC,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区分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s)和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s)。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个分子改变与锯齿状CRC有关。此外,肠道菌群正在成为锯齿状途径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阐述了与锯齿状CRC相关的遗传、表观遗传改变,以及微生物群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最新研究进展。
- 杨悦顾春慧刘晨
- 关键词:CIMP生物标志物
- Hedgehog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年龄、饮食习惯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目前外科手术仍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胚胎及生长发育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该通路在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某些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Hedgehog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存在相关性,甚至影响结直肠癌的侵袭能力,同时Hedgehog信号通路也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评估指标及治疗靶点。
- 谢琳刘晨
- 关键词:结直肠癌HEDGEHOG信号通路靶向治疗
- 乳果糖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分析乳果糖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4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21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含量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白念珠菌属含量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含量未见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3 d乳果糖排泄率、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比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停药后3 d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乳果糖联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调节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王磊熙刘晨
- 关键词:乳果糖微生态制剂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肠道菌群
- 口服谷氨酰胺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及NO水平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口服谷氨酰胺 (Gln)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及一氧化氮 (NO)水平变化的关系 ,探讨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和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硬化模型。 4 0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为肝硬化 +正常饮食组 ,B组为肝硬化 +Gln组。采用麦滋林颗粒 (含 99%谷氨酰胺 )灌胃 (每天 0 .6g kg)。采用鲎试剂与鲎三肽的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 ,采用还原显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 A组大鼠 9周与 1 2周内毒素与NO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B组大鼠 9周与 1 2周上述指标降低 ,P <0 .0 5。结论 肝硬化时肠道的屏障功能受损 ,是导致内毒素血症及NO浓度增高的原因之一 ,而经口服谷氨酰胺后可以减轻内毒素血症 ,降低NO浓度。
- 刘晨杜雅菊李宝杰
- 关键词:谷氨酰胺实验性肝硬化血浆内毒素NOGLN
- 一例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经知情同意获得1例FAP患者及其家属的临床信息和外周血样本。全外显子测序(WES)结果显示APC基因存在杂合缺失c.3927_3931delAAAGA;p.Glu1309Aspfs*4,该变异位点在中国人群中被报道为具有致病性的经典型FAP。其父表型正常、相应位点未见变异,无家族史,可能为新发胚系突变,有1/2的概率向下一代传递,对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具有指导意义。
- 朱思齐刘晨吴杰贾学渊孙文靖傅松滨
- 关键词:临床信息杂合缺失基因变异分析知情同意变异位点
-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内镜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选择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消化病医院消化科应用内镜治疗的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30例,在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白细胞(WBC)的变化情况。结果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3%,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应用内镜治疗后的ALT、TBIL、GGT、WBC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治疗的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效果显著,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薛鸿鹏祝喜萍刘晨李强林喜杰姜子晔朱春兰任旭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 胆汁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胆道胆汁肿瘤标志物CA19-9、CA50、和CEA对鉴别胆道良恶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对37例胆道恶性狭窄及35例胆道良性狭窄和25例非胰胆管疾病者在ERCP或PTC时提取胆汁,用放射免疫法(RIA)及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胆汁和血清的CA19-9、CA50和CEA含量。结果胆汁肿瘤标志物CA19-9、CA50及CEA测定的敏感性特异性与血清测定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胆汁CA19-9的假阳性率(14.28%)与胆汁CA50(28.57%)、胆汁CEA(25.71%)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汁CA19-9、CA50及CEA检测是鉴别胆道良恶性狭窄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且优于血清CA19-9、CA50及CEA检测。胆汁CA19-9测定对胆管癌诊断的价值优于胆汁CA50及CEA。
- 张国梁陆以霞刘晨任旭迟宝荣
- 关键词:胆汁肿瘤标志物
- 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注射康派特凝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消化病医院对收治的28例经胃镜确诊的胃底静脉瘤患者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正丁酯(北京康派特医用胶)注射治疗。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均成功,无出血,术后随访6个月,再出血1例(3.6%)。结论内镜下注射康派特凝胶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确切,是一种操作简便、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 薛鸿鹏祝喜萍刘晨李强林喜杰姜子晔朱春兰任旭
- 关键词:胃底内窥镜检查组织粘合剂
- 3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方法对32例应用内镜治疗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26例(81.25%)分离出致病菌株6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占53.12%,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46.88%,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93%、87%、8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为100%、85%、81%;肠杆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虽然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为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3%、88%。葡萄球菌属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实际工作应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薛鸿鹏祝喜萍刘晨李强林喜杰姜子晔朱春兰任旭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胆汁性肝硬化(PBC)与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化学、免疫学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制定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其中AIH患者49例、PBC患者43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43例,检测各类型患者的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并对AIH/PBC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分别给予患者熊去氧胆酸、泼尼松及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联合治疗,评价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生化指标,AIH/PBC组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IgM水平显著高于AIH组(P<0.05),AIH/PBC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IgG水平显著高于PBC组(P<0.05)。自身抗体指标,与AIH组比较,AIH/PBC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M2型线粒体抗体(AMA M2)检出率增高(P<0.05);与PBC组比较,AIH/PBC组患者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检出率增高(P<0.05)。病理学检查,AIH/PBC组患者存在高发生率的碎屑样坏死(100.00%)、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83.72%)及胆管病变(69.77%)。对AIH/PBC患者实施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各种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化学、免疫学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兼有AIH和PBC患者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其诊断依据。泼尼松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AIH/PBC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刘晨徐长妍李国东迟宝荣
-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