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壹
- 作品数:43 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徐汇区医学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上海市徐汇区学生水痘疫苗接种及其保护效果分析被引量:30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托幼儿童、中小学校学生水痘疫苗接种状况及其保护效果,为集体机构水痘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徐汇区13个街道以班级为单位对2 795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徐汇区2010—2011学年托幼儿童、中小学校学生水痘疫苗总接种率为78.35%,水痘总患病率为13.07%。水痘疫苗总保护率为85.90(95%CI为82.08%~88.91%)。水痘疫苗对3~17岁学生均有保护作用,疫苗接种率和保护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r=0.804,P<0.01)。结论托幼儿童、中小学校学生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防制水痘发生。
- 吴强松刘敏李申生周祺刘景壹
- 关键词:水痘疫苗接种
- 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调查,选择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02例作为调查对象,按1:2配比204名对照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前2个月内经常外出就餐或购买外卖、食用火锅、食用生炝贝壳类、生炝河鲜类食物、生炝海鲜类食物、外出史(包括旅游、出差等)为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R值分别为5.779、3.042、2.592、3.460、3.196和2.492。结论上海市徐汇区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经常外出就餐、食用火锅、食用生炝贝壳类、河海鲜类食物、外出史等危险因素为主。
- 沈红刘景壹陈远方张春华汪轶颖
-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对照研究
- 徐汇区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社区试点探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社区试点探索肝炎疫情新形势下新的管理模式。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开展基线调查,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结果徐汇区和试点社区急肝发病率下降,慢肝管理病例保持稳定;建立肝炎患者签约管理制度,签约率100%;乙肝家庭成员疫苗接种率100%;已签约的慢肝患者满意率96.77%,试点社区人群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96.11%;为师生、事业单位、居民、患者共计3150人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活动。结论试点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还需增加个性化服务。
- 沈红陈远方张俊婕邬安琪刘景壹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 上海市徐汇区猩红热流行趋势分析及预测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徐汇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徐汇区2005-2013年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流行控制图法对2014年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3年徐汇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811例,年均发病率为7.45/10万;高发期集中在4~6月份和12~1月份;男女比例为1.85∶1;811例病例中,学生占55.61%,幼托儿童占38.10%,散居儿童占6.17%,工人占0.12%;5~8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69.54%;流行控制图法预测2014年猩红热发病呈现散发.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有效控制猩红热疫情的目的.
- 张俊婕沈红刘景壹石敏
-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
- 感染诺如病毒的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排毒时长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托幼机构和中小学诺如病毒疫情期间,感染诺如病毒儿童排毒时长及影响排毒时长的可能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采集上海市徐汇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诺如病毒疫情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样本诺如病毒带毒情况。对感染诺如病毒儿童经知情同意后每隔3~7 d采样,直至样本检测阴性。【结果】研究期间,共报告76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涉及1014例疑似病例,对421名疑似病例标本检测,诊断出311名确诊病例。经知情同意后,共有58名确诊病例参与排毒研究,参与率为18.65%。诺如病毒感染者平均排毒时间为(16.24±13.80)d,排毒时间超过7 d病例占79.31%,超过14 d占37.93%,超过21 d占17.24%。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症状较严重者(HR=2.06,P=0.040)、托幼儿童病例(HR=4.13,P=0.012)和2019年确诊病例(HR=0.11,P<0.001)排毒时间更长。【结论】感染诺如病毒的学龄儿童返校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持续排毒,从而导致疫情传播风险,建议在病例返校后做好排泄物的消毒处理,避免疫情的二次传播和蔓延。
- 汪澜吴强松汪晨夕王雅新沈小婷张晓刘景壹
- 关键词:诺如病毒排毒影响因素
- 防蚊水膜的毒理学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蚊陷防蚊水膜对动物毒理作用和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以便为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SD大鼠开展急性经口、经皮毒性研究,用新西兰兔开展急性皮肤、眼刺激性/腐蚀性研究;用豚鼠开展皮肤变态反应(致敏)研究;开展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进行生态毒理评价。结果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569号)中附件相关部分,蚊陷防蚊水膜属微毒、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对眼有轻微刺激性,为弱致敏物;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相关部分,蚊陷水膜对鱼类、藻类急性毒性等级为"低毒"。结论蚊陷水膜为绿色生态防蚊产品,使用安全,值得开发应用。
- 刘景壹徐炳达李颖
- 关键词:毒理学
- 上海市徐汇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2020年8—9月,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2轮专家咨询,确定预警指标和权重系数。结果从传染源,传播途径,重点人群和防控相关因素等4个方面构建了28项预警指标,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82,第1轮咨询协调系数(W)为0.32(P <0.01),第2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41(P <0.01),结论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预警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张俊婕吴强松汪晨夕周祺刘景壹玄泽亮
- 关键词:预警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 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快速鉴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野毒株/疫苗株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利用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适用于鉴别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方法。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水痘患者的水疱液并进行病毒分离,抽提阳性分离物和部分阳性水疱液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以荧光素Cy5.5标记检测探针5端,相应的锚定探针在3端用FAM羧基荧光索标记,再从研究对象基因组DNA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特异引物扩增ORF62基因中301碱基对(basepair,bp)片段,将其与特异探针杂交后,引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罗氏LightCycler实时PCR仪描绘扩增的目标DNA片段的熔解曲线,根据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峰值对待测标本进行鉴别。最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方法验证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鉴别野毒株/疫苗株的准确性。结果VZVOka疫苗株的扩增产物与检测探针的Tm为52.47℃,而水痘原始临床标本/临床分离株与检测探针的Tm在57.33℃~60.50℃。通过检测DNA扩增产物与VzVORF62探针Tm的差异可以明确鉴别VZV野毒株和疫苗株。利用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的方法对水痘原始临床标本及分离株进行野毒株/疫苗株的鉴别结果与传统的RFLP方法进行鉴别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操作简便省时,不易交叉污染;获得的病毒野毒株/疫苗株特征性强,适用于VZV野毒株/疫苗株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快速鉴别诊断。
- 王静刘景壹杨玉颖应颖吴强松陆菁李崇山孙晓冬
-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熔解曲线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上海市一起输入性皮肤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市作为特大城市对急性传染病防控的挑战和问题。方法 2019年5月30日上海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皮肤炭疽疫情,上海市CDC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在疫情发生后,上海市CDC收集皮肤炭疽患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伤口创面标本和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患者的7份伤口创面标本中,6份炭疽芽胞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双份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炭疽芽胞杆菌抗体滴度增长4倍,上海市CDC对该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接触者进行了观察。经治疗,病例康复,19例接触者无续发病例出现。结论上海市有必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新发传染病的培训,对输入性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病、传播和死亡。同时需要多部门联防联控,预防和控制继发病例的发生。
- 姜晨彦潘浩俞晓田靓吴寰宇刘景壹陈远方陈洪友朱奕奕
- 关键词:炭疽输入性传染病流行病学监测
- 上海市徐汇区1976—2017年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1976-2017年徐汇区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流感病毒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特征。【方法】分析1976-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监测资料和2005-2017年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1976-2017年的绝大多数年份中,全年有2个峰,即12月至次年1月冬季流行高峰期和7、8月份夏季流行高峰期。2004-2017年,各年发病率居于首位的均为25岁~年龄组;2004-2011年,15岁~年龄组与60岁以上年龄组交替居于第2位;2012-2017年,60岁以上年龄组始终居于第2位。0岁~和5岁~组自2008年以后的构成比明显下降。2005-2017年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A型和B型毒株多为交替出现,多数年份于6月前后毒株类型发生改变,2007年B型毒株曾出现于夏季,2010年之后B型毒株多见于冬季。2009-2017年ILI就诊百分比高峰和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基本吻合。【结论】徐汇区1976-2017年间ILI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流行高峰,且夏季高峰流行强度高于冬季高峰,A型和B型毒株交替呈规律性变化,多于6月前后发生改变。25岁~年龄组占ILI构成比首位。
- 陈远方刘景壹赵雪涛李申生张俊婕孙晓冬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