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AR5395活动区耀斑和纵向电流密度的关系
- 1990年
- 本文分析了AR5395活动区1989年3月9日——3月15日光球纵向电流密度与耀斑初始亮点及耀斑位置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1.Hα初始亮点并不是在电流密度最强处,并且有很多就是在非电流处(<
- 陈济民李威刘建强刘桂林
- 关键词:电流密度活动区
- AR5395活动区中的剪切储能(摘要)
- 1990年
- 在太阳活动区AR5395中存在不断地旋转运动。产生了一系列大耀斑之后,活动区的磁场位形重新组建。活动区内的磁场被剪切。本文建立了一个剪切的开放的磁拱模型,利用2(1/2)维的理想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研究了磁拱底部的磁场剪切储存能量。
- 刘新萍李京刘桂林
- 关键词:太阳活动区磁场位形储存能量
- AR5278活动区的磁场演化(英文)
- 1989年
- 太阳磁场历来被视为太阳物理一个重要量。在1988年12月15日至12月25日,全国对日面活动区88184(怀柔)进行了联测,这是一个S型黑子。我们利用太阳磁场望远镜取得了纵向磁场图,视向速度场和一系列照片。从Fig.1我们可以看到黑子群的三个暗核(用F1、F2、F3表示)。17日另一个小黑子F4出现并于19日消失,F2向左移动并离开F1。由图2可以看出其磁场非常复杂,三个主要核是S极并被N极围住,在B和C附近有一个孤岛结构,19日它与B联结。 在观测中我们还看到在耀斑期间暗条的破裂和耀斑后暗条重建的过程。
- 刘桂林
- 关键词:太阳磁场活动区日面SOLARFILAMENT
- AR5229活动区中耀斑和磁场的关系(英文)
- 1989年
- 本文研究了活动区5229中的H_β耀斑和磁场的关系。所用资料为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1988年11月13—18日期间获得的(时值活动区5229位于E40°W40°)。按活动区磁场演化情况,考察了新浮现磁流、磁剪切和磁对消与耀斑形成的关系。 图1a-1f给出了怀柔站观测到的11个H_β耀斑及87个耀斑核在纵向磁图上的情况。磁图以等高斯线形式给出,图中虚线表示负极,实线表示正极,等高斯线由外向内分别为20,40,80,160,320,640,960,1280,1600,1920,2240,2580,2800高斯。黑色小块表示Hβ耀斑核。其中有四分之三的Hβ耀斑核离开极性反变线的距离在10弧秒之内。发生在该活动区的耀斑超过80个,而怀柔站观测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对于耀斑建立过程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必需补充其他天文台的资料。注意到周报上已列出该活动区的软X射线(1~8A)M1.0级以上的高能耀斑事件,将它们补充进图1,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画其位置时考虑到耀斑、黑子及磁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彼此之间的时间差,并按Howard和Harvey给出的较差自转公式进行了改正。10个高能耀斑事件中有6个可能与磁特征N_3,N_7和P_2的衰减(即对消,另一极性在复杂活动区中衰减不明显)有关;另外的事件可能与发生在磁特征N_2、P_2之间的磁剪切有关。
- 史忠先汪景秀刘桂林韩峰
- 关键词:活动区较差自转
- 太阳网络内弱磁场结构的快速隐现
- 1990年
- 在良好的视宁度条件下(≤2″),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HRSO)高分辨磁场观测,提供了探测网络内磁场(INF)的可能.对1988年9月5日的高分辨磁图的分析表明: 1.网络内区域,最大磁通量密度B低于10G而大于等于5G的网络内弱磁场结构(WINF)都是真实的磁结构. 2.大多数(约70%)的WINF经3~m.4的时间间隔后,在±5G的等高斯图中不再能辨认;在持续的磁图中,再现的WINF仅占约30%. 3.某一时刻被证认的WINF数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由此估计WINF的平均寿命的上限约3~m. 4.WINF是网络内未被分辨的个别磁通元的集合体,其磁通量在2×10^(16)Mx.—1×10^(18)Mx.之间.比对大熊湖太阳天文台(BBSO)1984年7月9日的磁图,本文得到类似的结果.
- 史忠先汪景琇刘建强韩峰刘桂林
- 关键词:太阳磁场太阳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