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梅影

作品数:1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球菌
  • 6篇免疫
  • 6篇免疫原性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炎
  • 5篇脑膜炎球菌
  • 4篇结合疫苗
  • 3篇多糖
  • 3篇疫苗
  • 3篇荚膜
  • 3篇荚膜多糖
  • 3篇C群
  • 2篇毒性
  • 2篇多糖含量
  • 2篇溶血素
  • 2篇糖含量
  • 2篇脉冲安培
  • 2篇奈瑟球菌
  • 2篇抗原
  • 2篇抗原性

机构

  • 11篇北京生物制品...
  • 5篇北京生物制品...

作者

  • 16篇刘梅影
  • 6篇王建华
  • 5篇林海涛
  • 5篇焦小玲
  • 5篇刘钰
  • 5篇王平
  • 4篇李冶珊
  • 4篇张燕斌
  • 3篇陈芸
  • 3篇林云
  • 3篇王义萍
  • 3篇吕世泽
  • 3篇王雪薇
  • 3篇王平
  • 3篇刘钰
  • 3篇陈敬
  • 2篇陈敬
  • 2篇张达伦
  • 2篇杨建勇
  • 2篇许正莉

传媒

  • 7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第七次全国生...
  • 1篇第四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135群脑膜炎球菌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为研究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针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特性,采用国产50L发酵罐,针对流脑半综合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培养温度、菌种接种浓度、pH、通氧量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生长的影响,选择最适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择半综合培养基中补加1%的葡萄糖培养效果良好,菌种接种浓度直接影响多糖复合物产量;最适pH值6.5~7.5的范围可维持W135群链球菌快速生长;温度控制在36.5±0.2℃可得到较高的培养产物;培养过程中加大通气量及搅拌速度对培养结果有明显改善.确立了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在确定培养条件后连续进行3批500L罐放大中试培养,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
杨建勇刘梅影林云张达伦王复禄吕世泽陈云张燕斌单璞王建华
关键词:发酵培养荚膜多糖
制备疫苗用W135/Y群脑膜炎球菌菌种的免疫原性及遗传稳定性观察
2010年
目的 为保证生产四价流脑(A、C、W135、Y群)结合疫苗质量一致性和可控性,对分离自国内的W135、Y群脑膜炎球菌CMCC(B)29037株和CMCC(B)29028株进行免疫原性及遗传稳定性观察.方法 将W135/Y群脑膜炎球菌工作种子批菌种分别连续传代至30代,并收获3、5、10、15、20、25及30代次菌液,对各代次菌进行免疫原性、抗原性、生化反应、毒性、毒力测定,并将30代次菌发酵培养后提取荚膜多糖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CMCC(B)29037株和CMCC(B)29028株工作种子批菌种诱导小鼠产生总IgG抗体分别为1∶1114和1∶2229,杀菌抗体水平与IgG抗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管凝集效价均达到1∶320,生化检定两菌株均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果糖、蔗糖、甘露醇和乳糖;两菌株的LD50均>109,30代次内各代次菌的免疫原性、抗原性、生化反应和毒性均无差异.30代次菌液脑腔毒性测定显示均无病理改变,用第30代次菌生产的W135/Y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各项检定指标均合格.结论 分离自国内的CMCC(B)29037株和CMCC(B)29028株为脑膜炎球菌W135/Y群菌株,免疫原性、抗原性好,生化反应合格、安全性良好,连续传至30代次仍保持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30代次菌纯化的W135/Y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质量符合质控要求,可以用作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生产株.
刘钰刘梅影王义萍陈敬张燕斌王平王雪薇林海涛焦小玲李冶珊焦梦
关键词: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荚膜多糖
DTaP-Hib联合疫苗中Hib-TT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考查DTaP-Hib联合疫苗中Hib-TT的免疫原性,对其剂量、免疫持久性和抗原相容性进行分析。将不同剂量的Hib-TT、DTaP-Hib联合疫苗分别免疫小鼠,设单价的Hib-TT结合疫苗为对照,末次免疫后1、2、4、6、8、10w分别采集血清测定血清中Hib多糖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血清中Hib多糖抗体阳转率达100%,并具有剂量效应和较好的免疫持久性。2.5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免疫小鼠后1~2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显著性地低于单价Hib-TT(P〈0.05),4~10w,二者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5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在免疫小鼠后1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与单价2.5μg剂量H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后2—10w则显著性地高于单价2.5μg剂量Hib-TT(P〈0.001)。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剂量效应和免疫持久性;其抗原性干扰只是暂时的。
刘梅影王建华陈芸许正莉
关键词:免疫持久性
小鼠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SYBR GreenⅡ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建立小鼠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SYBR GreenⅡ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进一步应用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方法根据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基(urease B,Ure B)在各菌株中相对保守的特性设计引物,优化其扩增条件,建立幽门螺杆菌SYBR GreenⅡ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精密性、准确性及检测限进行验证。结果所设计的引物在阳性样本中可特异性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且小鼠胃部中其他菌体的存在不影响反应结果的特异性。标准品质粒DNA模板含量在1×10^7-1×10^2拷贝/μ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扩增效率在90%-110%之间。应用于小鼠胃组织幽门螺杆菌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回收率为96.25%-101.42%,试验内和试验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6%。用该方法检测高、中、低浓度的Hp菌液、并模拟定量Hp菌株在小鼠胃组织中的状态,试验内及试验间RSD均小于6%,精密度良好。其回收率大于80%,与平皿计数法一样,但灵敏度显著高于平皿计数法。结论 SYBR GreenⅡ实时定量PCR法快速有效,专属性良好,线性范围广,可重复性好,使用方便,可用于定量检测幽门螺杆菌在小鼠胃部组织中的定植,从而进一步应用于评估免疫反应对细菌定植的影响。
陈敬刘钰汤重发刘梅影魏博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SYBR
动态比浊法测定A群流脑多糖中内毒素的含量
目的:对A群流脑多糖原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建立动态比浊法测定其内毒素含量的实验方法。 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的干扰试验,检测其回收率应在50%~200%范围。 结果:三批样品的回收...
李冶珊林海涛王雪薇王平刘钰刘梅影
关键词:流行性脑炎免疫学检验动态比浊法
文献传递
伤寒、副伤寒甲沙门菌毒性和抗原性的稳定性
2009年
目的观察伤寒Vi多糖结合疫苗生产用菌株伤寒沙门菌CMCC50098株和副伤寒甲沙门菌CMCC50073株毒性和抗原性的稳定性。方法将CMCC50098和CMCC50073菌株分别连续传代至30代,取3、5、10、15、20、25、30代次菌,进行小鼠毒性试验,免疫家兔制备血清,进行抗原性试验。结果CMCC50098和CMCC50073菌株连续传30代,毒性均未改变,抗原性均未下降,血清凝集效价均达到1∶12800。结论CMCC50098和CMCC50073菌株连续传代至30代,毒性及抗原性均稳定。
刘钰刘梅影吕世泽张学峰王平张达伦林云王建华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毒性抗原性稳定性
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A群游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014年
目的建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A群游离多糖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电导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conductivity detection,HPAEC-CD),分析柱:IonPacTMAS11 Analytical(4 mm×250 mm),22 mmol/L Na OH流洗,流速为1 ml/min,25μl自动进样,电导检测。筛选样品的氧化反应最佳温度、双氧水浓度及干烤时间,确定HPAEC-C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并进行专属性、准确性及精密度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A-破伤风类毒素(A-tetanus toxoid,A-TT)多糖及游离多糖含量,并与《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ⅦA磷测定法中的传统比色法进行比较;同时检测3批A、C群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多糖及游离多糖含量。结果确定样品的氧化条件为:100μl/ml H2O2,220℃干烤90 min。磷标准品在0.1-1μg/ml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77);TT、C-TT、W-TT及Y-TT对测定无干扰;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07μg/ml,定量限为0.024μg/ml;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加样回收率在97.56%-102.95%之间;重复性及不同操作者间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RSD均小于5%。A-TT的多糖含量及游离多糖含量与传统比色法测定结果差异较小;3批A、C群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多糖含量均符合《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要求,游离多糖含量分别为24.31%、23.04%、24.44%和19.07%、17.80%、19.46%。结论采用H2O2氧化处理,HPAEC-CD检测,除了能对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微量A群多糖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外,还能够进行游离多糖含量的检测。该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良好,操作简单、安全,对操作者及环境提供了保护。
王平林海涛焦小玲刘梅影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结合疫苗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中半乳糖和葡萄糖含量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amperometric detection,HPAEC-PAD)测定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中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的混合液经HCl水解处理后,进样CarboPac PA10柱,以氢氧化钠-醋酸钠梯度流洗,脉冲积分安培检测器检测。筛选样品的水解条件;对HPAEC-PAD法进行专属性、精密性及准确性验证,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确定的样品水解条件为以2 mol/L HCl于85℃处理1 h。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干扰;重复性、日内精密性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精密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5%;准确性试验中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回收率在90%~110%之间。HPAEC-PAD法测定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的多糖含量与传统间苯二酚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成品疫苗中的W135群和Y群多糖含量测定结果符合《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的规定(均≥4μg/剂)。结论 HPAEC-PAD法专属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W135群和Y群多糖含量的测定。
李冶珊刘梅影陈敬林海涛王平
关键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W135群多糖含量
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活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优化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活化工艺,为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多糖衍化率和游离多糖含量为指标,按照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不同的pH值、活化时间和活化剂加量对多糖进行活化后,与破伤风类毒素(TT)偶联,并经Sepharose4FF层析纯化后,对多糖-TT结合物进行各项生化检定、免疫原性检测及稳定性观察,确定最佳活化工艺,并对优化的工艺进行验证。结果以多糖衍化率为指标,可确定pH值和活化剂加量二因素对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活化有显著影响(P<0.05),而以游离多糖为指标时,无法确定三因素对多糖的活化有显著影响(P>0.05),结合各项指标检测及稳定性观察结果 ,确定多糖活化最佳工艺为:在pH12条件下,向每mg多糖中加入等量活化剂,反应10min。采用优化的多糖活化工艺制备3批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TT结合物,各项指标均符合多糖结合疫苗的常规质控标准。结论优化的多糖活化工艺可制备出游离多糖含量低、免疫原性高的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结果具有重复性。
刘梅影陈敬刘钰李冶珊林海涛张燕斌王平王雪薇焦小玲王义萍
关键词:活化免疫原性
A、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免疫原性及毒性和传代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为保证疫苗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控性,对A、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结合疫苗生产用菌株CMCC(B)29201和CMCC(B)29205株进行毒性和抗原传代稳定性研究,并对30代次菌进行脑腔毒性、免疫原性和产糖质量分析。方法将A、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工作种子批菌种分别连续传代至30代次并收获3、5、10、15、20、25及30代次菌液,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各代次毒性,试管凝集试验和间接ELISA测定各代次抗原性。其中30代次菌液进行小鼠脑腔攻击观察是否引起脑组织病理改变,小鼠皮下免疫观察免疫原性,同时进行发酵培养提取荚膜多糖的质量分析。结果CMCC(B)29201株和CMCC(B)29205株工作种子批菌种的半数致死量(LD50)均≥10^9个/ml,30代次内的LD50也均≥10^9个/ml,30代次菌液脑腔毒性测定显示均无病理改变;抗原性试管凝集效价均达1:320,30代次内的试管凝集效价均达1:320,ELISA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835和1:3915,且30代次内的ELISA效价分别为1:4315和1:3752以上;30代次菌液的血清杀菌抗体均≥1:32,用第30代次工作种子批菌种生产的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各项检定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A、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结合疫苗生产用菌株CMCC(B)29201和CMCC(B)29205株毒性低、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良好,连续传代至30代次仍保持较低的毒性和较好的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纯化的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质量符合质控要求。
王建华刘梅影王雪薇杨建勇陈芸吕世泽刘钰许正莉王义萍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球菌免疫原性毒性抗原性荚膜多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