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
- 作品数:33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女性生殖健康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和家庭室内的防虫除虫,在环境广泛残留,可通过多种暴露途径进入生物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已有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其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该文综述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暴露与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以及雌性生殖毒性相关的毒理学实验研究,并探讨了其诱导女性/雌性生殖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可为深入研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及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 宋静苡刘璟
-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生殖健康毒性机制
-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暴露与卵巢功能减退相关性研究
-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广泛、高频应用于控制农业和家居害虫,因而在农产品及家居环境中普遍残留,并且在人体内普遍检测到其代谢产物[1].有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对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一定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2],农药的职业...
- 曹妙凤刘璟
- 全国农田土壤样品内分泌干扰效应的风险评价
- 内分泌干扰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污染物可以干扰人或动物体内正常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引发生殖异常、神经及免疫毒性,致畸致癌等,严重威胁了我们的生存和繁衍.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环境中已被证实的...
- 刘瑞刘璟
-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暴露与男孩青春期发育相关性研究
- 叶小青刘璟刘维屏
-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青春期发育促性腺激素
- 双酚A干扰雄激素受体活性的机制研究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类模拟或拮抗机体内源激素或影响激素生成、释放和代谢的物质,其在极低浓度下就能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已经成为当...
- 黄新仓晓慧刘璟
-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男孩性成熟的影响及机制
- 近年来研究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儿童青春期性发育产生影响.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广泛、高频应用于控制农业和家居害虫的杀虫剂,在农产品及家居环境中普遍残留,并且在人体内普遍检测到其代谢产物.已有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
- 刘璟叶小青刘维屏
- 低剂量o,p'-DDT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的新途径
-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虽然DDT已禁用20余年,但由于DDT易扩散、易溶于脂肪...
- 刘璟赵美蓉庄树林杨燕刘维屏
-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雌激素受体生殖健康
- 文献传递
- 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的非经典途径:o,p'-DDT的雌激素受体非依赖性作用
-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虽然DDT 已禁用20余年,但由于DDT易扩散、易溶...
- 刘璟杨燕杨叶刘维屏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生物放大
- 氯氰菊酯和镉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联合毒性及相关机制
- 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探讨低剂量暴露的氯氰菊酯和镉对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以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镉低剂量单独作用时,胚胎畸形发生率较低,而两者联合后致畸率显著增加。镉单独暴露并不引起胚胎躯体痉挛,但镉的加入显...
- 杨叶刘璟刘维屏
- 关键词:氯氰菊酯斑马鱼毒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通过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入环境的多种农药、阻燃剂、多氯联苯、塑料包装成分、防腐剂、工业副产物和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已被证明是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通过各种途径干扰内分泌系统,例如作用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HPG)轴。垂体是HPG轴中联系下丘脑与性腺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合成和分泌2种促性腺激素,即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在调控性成熟与生殖发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垂体促性腺细胞作为EDCs作用的靶标,LH和FSH的合成、分泌、转运或者代谢受到干扰,可能会引起生殖系统的内分泌紊乱,影响性成熟和生殖功能,甚至增加生殖障碍等相关疾病风险。已有一些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报道EDCs暴露与人体及哺乳动物体内LH和FSH水平改变相关,但影响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却相对有限。本文对近年来EDCs影响促性腺激素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以及毒理学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 刘晓晨刘璟
-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垂体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