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登瑞 作品数:38 被引量:10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先天性巨结肠不同根治术后远期排便功能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估不同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有效性和预后。方法对行经肛门改良Soave术(84例,改良Soave术组)、改良Swenson术(60例,改良Swenson术组)、改良Duhamel术(76例,改良Duhamel术组)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2年的排便功能进行随访。从远期排便功能、I临床分型、切除长度及直肠肛管测压、钡剂灌肠对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改良Soave术组术后3个月、6个月、2年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7.9%(15/84)、7.1%(6/84)、4.8%(4/84),低于改良Swenson术组的41.7%(25/60)、21.7%(13/60)、18.3%(11/60)和改良Duhamel术组的36.8%(28/76)、18.4%(14仃6)、13.2%(1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Duhamel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长度≤35cm时改良Soave术组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8.7%(14/75),低于改良Swenson术组的39.5%(17/43)和改良Duhamel术组的34.4%(2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Swenson术组和改良Duhamel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长度〉35cm时三组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oave术组短段型及常见型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同类型改良Swenson术组和改良Duhamel术组(P〈0.05),而同类型改良Swenson术组和改良Duhamel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oave术组术后2年直肠肛管角(93.67±10.50)°,小于改良Swenson术组的(110.20±11.88)°和改良Duhamel术组的(106.33±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较改良Duhamel术、改良Swenson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经肛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适应证。 赵成基 刘登瑞 高明太 陈健 孙学强 赵玉元关键词:HIRSCHSPRUNG病 外科手术 常见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远期排便功能的随访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行常见两种根治术后的160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进行回顾性随访,为观察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年6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行经肛门改良Soave术、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1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两年的排便功能进行随访,对远期排便功能、发育状况、切除长度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方式与患儿的发育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肛门改良Soave术远期排便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较改良Duhamel术低(P<0.05),且不同时间行肛门改良Soave术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较改良Duhamel术低(P<0.05);切除长度≤35 cm时,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的HD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行改良Duhamel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长度>35 cm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oave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远期排便功能好;手术切除肠段长度越长,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赵成基 刘登瑞 高明太 陈健 孙学强 赵玉元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改良SOAVE术 改良DUHAMEL术 舒芬太尼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骶管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时舒芬太尼用于骶管阻滞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组(S组: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kg),气管插管后行单次骶管阻滞,异氟醚吸入维持。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前(T0)、骶管阻滞后(T1)、扩张肛门(T2)、游离肠管(T3)及拔管后5 m in(T4)患儿的心率(H R)和平均动脉压(M AP)变化,比较术中异氟醚维持值、肛门松驰程度及苏醒时间,术后2、4、8、16和24 h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与C组比较:T2、T3、T4患儿H R、M AP低(P<0.05),术中异氟醚维持值低(P<0.05),苏醒时间短(P<0.05),术后2、4、8 h R am say镇静评分高(P<0.05),FLAC C镇痛评分各时点低(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舒芬太尼配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可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手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刘亚涛 冷玉芳 高明太 刘永强 孙学强 刘登瑞关键词:舒芬太尼 婴幼儿 SOAVE手术 骶管阻滞 镇痛 化疗对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阳性反应患儿手术切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化疗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腋下淋巴结强阳性反应手术切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因接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反应的足月正常新生儿4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均行腋下淋巴结手术切除一期缝合,将40例患儿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0例术后1周开始口服利福平、异烟肼治疗,疗程为6周;对照组术后不做处理.两组患儿分别于术后2、8周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术后2周化疗组CD4+、CD4+/CD8+、IgG分别为(35.96 ±4.62)%、1.90±0.15、(4.54±0.27) ng/L,对照组分别为(28.04±4.24)%、1.73±0.84、(2.10±0.35)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3、2.017、2.017,P均<0.05);术后8周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2周与术后8周比较仅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04±4.24)%、(34.99±1.72)%,t =3.212,P<o.05];而化疗组各对应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年行超声检查两组均无腋下淋巴结肿大.结论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腋下淋巴结强阳性反应手术切除后早期化疗会提高机体免疫,但远期对免疫无影响,不增加复发,考虑到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临床不建议进行抗结核治疗. 刘登瑞 高明太 哈小琴 赵成基 陈健 康宏霞 柳宏 赵平 赵玉元关键词:卡介苗接种 免疫 化疗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茵对TNBS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经TNBS灌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Ty治疗组、Typl-HGF治疗组、Yypl-GFP观察组、模型对照组,除模型对照组20只外,其余每组10只;另设生理盐水灌肠的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后第3天各组灌胃进行治疗,依次给予1×109cfu的Ty、Typl-HGF、Typl-GFP茵液,每只0.5ml,隔日1次,模型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100g/LNaHCO3。3次和6次灌胃后1周,各组分别采集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T、CD8+T、IgM、IgG1、IgA水平;Typl-GFP组观察目的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但CD8+T细胞下降明显(P<0.01),CD4+/CD8+T比值明显升高(P<0.05);Typl-HGF组3次灌胃后CD4+T低于模型组(P<0.05),6次灌胃后CD4+T、CD4+/CD8+T比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Ty组(P<0.01,P<0.01,P<0.05,P<0.05)。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M、IgG1、IgA均明显增加(P<0.05,P<0.05,P<0.05,P<0.01,P<0.01,P<0.01);灌胃3次和6次Ty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Typl-HGF组相比IgM明显增加(P<0.01,P<0.01),而6次Typl-HGF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IgM、IgG,明显降低(P<0.05,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Typl-GFP茵液灌胃后在结肠组织GFP强表达。结论: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亢进状态,Typl-HGF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和B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它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药物用于治疗结肠炎疾病。 哈小琴 刘登瑞 吕同德 高明太 白海 吴祖泽STAT3与小儿肾母细胞瘤干细胞相关性研究 陈健 王静 陈轩 李广杰 陈治宇 高明太 刘登瑞 孙芹芹 高雪翔 STAT3信号与肾母细胞瘤的相关性尚未见报道,该项目主要探讨STAT3信号途径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肾母细胞瘤的彻底治愈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关于肾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鲜有报道,因此肾母细胞瘤组织干细胞的存...关键词: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TypI-HGF基因治疗TNBS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Typl-HGF)对TNBS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Wistar大鼠经TNBS灌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Ty治疗组、Typl-HGF... 哈小琴 刘登瑞 吕同德 唐瑜 昌业伟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基因治疗 先天性腹壁婴幼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2021年 患儿男,出生3 h。2019年12月因"发现腹壁肿物3 h"收治住院。患儿系第3胎第3产,足月顺产,出生时羊水清亮,胎盘及胎膜完整,无钙化。出生时,当地医院医生即发现患儿左侧腹壁可见一暗红色肿物,大小约为40 mm×30 mm,触之有弹性,易出血,予以纱布外敷包扎,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当地医院B型超声检查提示患儿左侧腹壁可见一大小约为42 mm×30 mm×33 mm肿物,血流信号丰富,血管瘤待排。患儿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以"腹壁肿物"收治住院。患儿一般状况可,生命体征平稳。患儿母亲否认妊娠期间毒物、放射性物质、粉尘等接触史,其前2胎小儿发育均正常。体格检查于左侧腹壁可见一肿物(图1A),大小约为40 mm×30 mm,高于皮肤表面,表面皮肤呈暗红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破溃,质韧,无明显触痛,压之稍褪色,释手后颜色恢复,易出血。 李智雄 高明太 杨占雷 汪鹏刚 刘登瑞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足月顺产 B型超声检查 血流信号 放射性物质 巨大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3年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1例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FRN)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收集FRN病例70例,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FRN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肾母细胞瘤,对术前化疗、放疗反应欠佳,确诊后应早期手术,配合化疗及放疗,并密切随访。 裴薇 汪鹏刚 刘洋 刘登瑞 高明太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儿童 病例报告 20 mL注射器抽吸法行腹腔镜经脐单部位双孔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应用20 mL注射器抽吸法行腹腔镜经脐单部位双孔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应用20 mL注射器抽吸法行腹腔镜经脐单部位双孔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腹腔镜组;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既往2012年1月—2013年1月开放式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开放组。分析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在年龄、性别、术后住院时间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0mL注射器抽吸法行腹腔镜经脐单部位双孔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外观美观等优势,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陈洲 裴薇 高明太 刘登瑞关键词:腹股沟疝 腹腔镜 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