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若冰

作品数:48 被引量:1,48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页岩
  • 19篇盆地
  • 16篇四川盆地
  • 14篇龙马溪组
  • 12篇页岩气
  • 10篇勘探
  • 9篇孔隙
  • 8篇川东
  • 7篇气田
  • 6篇地质
  • 6篇成藏
  • 6篇川东北
  • 5篇油气
  • 5篇有机质
  • 5篇气藏
  • 5篇五峰组
  • 5篇孔隙结构
  • 4篇须家河组
  • 4篇源岩
  • 4篇志留系

机构

  • 2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7篇中国石化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天府矿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省科源工...

作者

  • 48篇刘若冰
  • 12篇魏祥峰
  • 10篇魏志红
  • 8篇胡东风
  • 7篇王庆波
  • 6篇郭旭升
  • 6篇郭彤楼
  • 5篇刘珠江
  • 5篇田景春
  • 4篇燕继红
  • 4篇钟水清
  • 4篇李宇平
  • 3篇韩定坤
  • 3篇熊继有
  • 3篇谢小琴
  • 3篇关平
  • 3篇陈斐然
  • 3篇张巍
  • 2篇印峰
  • 2篇倪楷

传媒

  • 8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钻采工艺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在对川西南雷波等区块地表出露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观察和取样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研究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相、空间展布、有机地化、泥页岩物性及岩石物性、成熟度等页岩气地质条件特征。样品分析数据和研究表明,该套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高、成熟度高和含气量高等特点,具备页岩气藏发育的良好地质条件。
王庆波刘若冰李春燕王明筏赵正宝
关键词:页岩气地质条件
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钻井地质剖面分析
2022年
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钻井地质剖面是第一口较为系统的海相页岩气参数井剖面,JY1井取得勘探突破是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标志,该井被重庆涪陵市政府命名为“页岩气开发功勋井”。以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钻井地质剖面为重点,阐述了该钻井剖面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意义,着重介绍了该剖面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笔石带划分及裂缝发育等特征,分析探讨了页岩气储层段“六性”特征及纵向分布规律,得出以下认识:(1)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厚度大、连续沉积、地层层序清晰、笔石门类齐全、区域可对比性好,可作为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分析研究的钻井地质基干剖面;(2)受沉积相带影响,不同页岩气层段地质特征差异明显,其中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1)—(5)号小层)为深水陆棚相沉积,总体具有“高TOC、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硅质”的四高特征,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勘探开发的主要页岩气“甜点”层段;(3)优质页岩气层中(1)—(3)号小层表现出地质、工程双“甜点”高度耦合的规律,是水平井“靶窗”优选的最佳层位。其中高伽马值的(2)号小层是保证水平轨迹、优质页岩钻遇率的最佳靶心位置。深水陆棚相的优质页岩及“靶窗”层位的确定是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的关键,也为后续页岩气勘探选区、选层提供了依据。
刘若冰魏祥峰刘珠江燕继红袁桃魏富彬
关键词:页岩气地质剖面四川盆地
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超压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23年
为明确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超压富有机质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以丁山-东溪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超压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查明页岩岩矿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综合运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低温气体(CO_(2)、N_(2))吸附以及高压压汞等研究手段,定量表征五峰-龙马溪组深层超压不同岩相富有机质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基于分形理论,利用低温CO_(2)、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手段获得页岩不同尺度孔隙的分形维数,揭示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矿物组成、TOC含量和分形维数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川东南丁山-东溪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样品普遍发育有机孔、无机孔(粒间孔和粒内孔)以及微裂缝;孔隙形态主要为楔形、狭缝型以及平行板状等;孔径分布呈多峰型,中孔为总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约占59%),微孔为总孔隙体积的次要贡献者(约占35%),大孔对总孔隙体积的贡献较小.受矿物类型和含量、TOC含量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岩相页岩孔隙演化存在差异,最终造成现今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和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具明显多尺度分形特征,不同岩相和不同尺度孔隙分形维数特征均存在差异,反映了页岩孔隙结构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其中硅质页岩微孔分形维数D1和中孔分形维数D2最大,发育更为复杂的微孔及中孔孔隙结构网络,可提供大量气体吸附点位和富集空间;而富硅泥质页岩具有最大的大孔分形维数D3,指示大孔孔隙空间结构相对更复杂,可提供更大的孔隙容纳空间,利于游离态页岩气的赋存.
刘若冰魏志红加奥启何生侯宇光何庆王涛曾宇杨锐
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矿床学
川东地区五峰—龙马溪组超深层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7
2023年
利用低压CO 2和N 2吸附实验,研究川东地区五峰—龙马溪组超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对比周缘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中浅层和深层页岩样品,分析压实作用对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东地区五峰—龙马溪组超深层页岩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隙形态主要为墨水瓶孔(细颈和广体孔),介孔和微孔约占总孔体积的90%。其中,微孔孔径峰值分布于0.35、0.50和0.79 nm,非微孔孔径主要分布于2.00~10.00 nm。超深层页岩孔隙结构受控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石英对孔隙的形成与保存也有一定控制作用,黏土矿物的自身强延展性易受压实作用影响,不利于颗粒间孔隙的发育与保存。相较于中浅层和深层页岩,超深层页岩的介孔/微孔体积比明显较低,压实作用影响超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使介孔和较大微孔受较强压实作用影响而演化为孔径更小的微孔,导致超深层页岩孔径缩小。该结果为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王子涵高平冯越刘若冰袁桃
关键词:四川盆地东部页岩孔隙结构主控因素
浅层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
20多年前,一些地球化学家估计,生物气约占全球天然气资源的20%,即世界已发现的天然气储量66.4×10<sup>12</sup>m<sup>3</sup>的20%以上是生物成因的,甚至可以达到25%~30%。在全球22...
刘若冰
关键词:曲靖盆地浅层生物气成藏条件陆相沉积盆地
西峰油田长8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叠加水下分流河道、复合式河口坝、叠加河口坝、滑塌体及浊积扇砂体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及储层成因。研究表明这五类砂体明显受到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比值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砂体组合在长8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展布规律。
王峰田景春陈蓉夏青松刘若冰
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典型特征被引量:29
2015年
2012年11月28日JY1井龙马溪组页岩气层测试获得日产20.3×104 m3高产页岩气流,宣告了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并于2014年7月10日向国家储量委员会提交了国内第一块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勘探开发实践证明,涪陵页岩气田储层为海相深水陆棚相优质泥页岩,厚度大,分布稳定,中间无夹层。气田具有气井产量高、气藏压力高、天然气组分好、试采效果好的特点,属于中深层、高压、优质天然气藏。通过区域沉积背景、岩性、微观孔隙结构、物性、气源、气藏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及气井生产特点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1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属于深水陆棚静海沉积环境,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2龙马溪组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适中,纳米级有机质孔隙发育;3天然气源于龙马溪组自身的烃源岩母质;4涪陵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具有与北美典型页岩气藏类似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规律。从而较全面证实了涪陵龙马溪组页岩气田是典型的原地滞留、自生自储页岩气。
刘若冰
关键词:沉积环境气藏特征孔隙结构测井响应特征
川东北地区三叠侏罗系陆相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川东北陆相地层主力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对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查明了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发育大量有效烃源岩甚至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各地区各层系TOC平均值介于0.41%~2.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介于1.3%~2.0%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可成为该区中、下侏罗统非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经油源对比及成藏特征分析,发现中、下侏罗统陆相非常规油气来源于陆相烃源岩,未显示海相油气来源,说明由于陆相储层异常致密,导致油气运移困难而源内或近源成藏。其中,元坝–阆中地区千佛崖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烃源岩,自流井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两套烃源岩。宣汉–达县地区的油气来自于须家河组烃源岩。下侏罗统泥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条件,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具备致密砂岩油形成的条件。
张巍关平韩定坤孟仟祥谢小琴简星刘若冰
关键词:川东北烃源岩油源对比非常规油气
四川盆地拔山寺向斜泰页1井页岩油气重大突破及意义被引量:53
2021年
2021年1月,在四川盆地涪陵北部拔山寺向斜针对侏罗系凉高山组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油气探井--泰页1井,通过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测试,试获日产气7.5×10^(4)m^(3)、日产油9.8m^(3),实现了侏罗系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气新层系勘探重大突破。基于泰页1井的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涪陵北部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泰页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二段(凉二段)半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其中(4)小层厚度约为25.20m,TOC均值大于1.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o为1.01%~1.41%,孔隙度平均为3.52%,以无机孔(黏土矿物层间孔、粒间孔、粒内孔等)为主,仅局部发育有机质孔,孔隙类型以介孔(孔径为2~50nm)和大孔(孔径大于50nm)为主,含气量约为1.81m^(3)/t。相对于其他小层而言,(4)小层泥页岩连续厚度最大、TOC和孔隙度最高、含气性最好,为自生自储的"纯页岩型"页岩油气藏。涪陵北部地区半深湖相优质页岩分布广泛,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其中保存条件好、地层高压、微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油气高产。探索形成了以"少段多簇+暂堵转向+大排量+中粗砂强加砂"为主要特点的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可实现陆相页岩的有效改造。泰页1井的突破对于中国湖相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胡东风魏志红刘若冰魏祥峰刘珠江陈斐然
关键词:四川盆地侏罗系成藏条件
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突破的几点启示
焦页1井龙马溪组页岩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经过长时间试采,压力、产量稳定,实现了南方海相页岩气的战略突破。通过对焦页1井构造、地层组合、岩性与龙马溪组TOC、热演化程度、矿物含量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得到如下启示...
郭彤楼刘若冰周明辉燕继红
关键词:地质构造成藏规律勘探开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