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河
- 作品数:25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庆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求仙与隐逸——神仙道教文化对山林隐逸之士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隐逸现象是波及任何一个时期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化现象。魏晋时出现的神仙道教也深刻影响着古代文士们隐逸山林的思想和情趣。求仙访道是为了长生成仙,山林隐逸是为了避世求全,二者终极目的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历史上许多道士即为隐士,而许多隐士同时就是道士。求仙使隐居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使隐居行为更富神秘色彩、更加超逸,也使隐居者的人生更趋诗化。而隐居山林也是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也成就着士大夫们的求道修仙之梦,让他们在清幽的隐居生活中享受到了仙界的自由与超越。
- 卢晓河
- 关键词:神仙道教隐逸超逸诗化
- “山水”成为中国古代文士“体道”的文化根由
- 2011年
-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无论儒学、道学,还是外来佛学,在古代文士对其接受或阐释的过程中,"山水"往往成为"体道"的共同媒介。这从历代文士留下的大量描写体道过程的文学作品和文献即可为证。究其缘由在于农耕文化对中华农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存在于中华文人潜意识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精神的浸润,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情趣的渗透。
- 卢晓河
- 关键词:山水体道农耕文化天人合一
- 宋型文化视域下范仲淹隐逸诗歌的达观意趣
- 2021年
- 范仲淹并非隐士,也从未隐居,他自称“儒隐”,在地方为官也有“吏隐”思想的流露。他无论居于朝廷还是离京外仕,无论参政还是贬谪,均有诸多诗篇表现了山水隐逸之情。宋型文化造就了士大夫在“出”与“处”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外仕为官、治世济民亦不忘徜徉山水、寻仙访道,诗意人生似“出”又似“处”,既实现了儒家拯世济众的理想,又不忘世外山水情致的体味。宋代文士对待生命的豁达之态,尤其在面对现实、表现苦难哀伤情绪时,独具宋人特质。范仲淹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没有失意之愤,只有潇洒超逸的旷达意趣,表现出的开阔胸襟体现了他志尚高远的精神境界,是儒、道思想相融的结果,也是宋型文化影响的必然产物。
- 卢晓河
- 关键词:宋型文化范仲淹隐逸诗
- 从田园诗看魏晋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
- 2003年
- 陶渊明的田园诗物我融合、情趣流注 ,独具魅力 ;陶渊明的人生 ,变现实时空为审美时空 ,使现实人生成为审美艺术化人生的典范。而其形成的原因除了历来论者大多认同的“质性自然”之说外 ,魏晋玄学对他思想、情感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 卢晓河
- 关键词:田园诗陶渊明审美时空审美艺术魏晋时期魏晋玄学
- 古代诗文中女性美的表现手法——比喻被引量:2
- 2001年
- 古诗文中描写女性美多用比喻手法: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等,所用喻体有动物、植物。正确理解比喻手法,可帮助我们准确解读古代诗文。
- 卢晓河
- 关键词:古代诗文比喻喻体女性美暗喻
- 从宋夏战争看范仲淹的后勤保障思想及实践
- 对于战争而言,给养保障也是战略、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虽只是战争的从属问题,但也是胜战的前提条件。宋夏战争中,北宋边境远离内地,大军长途远征,军需运输困难,极大影响了宋军战力及战争形势。为此,范仲淹在御边实践中,鉴于前贤...
- 卢晓河
- 关键词:范仲淹后勤保障
- “桃源”意象在宋代诗文中的新变被引量:2
- 2008年
- 自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构建了中国本土大同理想的社会蓝图——"桃花源"模式以来,后世历代都有借此母题以寄托理想、抒写情志的诗文。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桃源"母题的理解也发生着不同的异变。唐人笔下的"桃源"大多已成为神仙的居所,而宋代诗文中,"桃源"意象的涵义已由唐人的仙界回落人间,趋向现实化,其讽喻性也明显增强了。究其原因,与宋代社会现实不无关系。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北宋内忧外患,南宋半壁河山。士大夫们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比前代都增强了,对现实的忧患与失望使他们不可能再像唐人那样幻想在仙界找寻理想的归宿,便把目光投向了对现实的整顿。于是,"桃源"意象在宋代走向现实便成为必然。
- 卢晓河
- 关键词:宋代现实化
- 北地战争与边塞诗
- 2007年
- 古代庆阳(秦、汉至隋为北地郡,唐、宋为庆州,元、明、清称庆阳)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与陕西及平凉毗邻,“北控羌胡,南辖关陕”,为长安西北的屏障,自古以来为边陲要塞。秦、汉时北地为汉与匈奴的边界。隋唐吐蕃入侵,又成为边关要地。天宝后期,北地多次成为唐军与吐蕃决战的主战场。北宋时北地沦为西夏与宋的界碑,金人占据西北后,又成为金夏的边界。蒙古灭夏后,北地又成为金蒙大战的前沿。兵事频仍,战火不息,使北地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劲风流溢,真挚苍凉,是北地人民遭受战火荼毒的历史的最真切的反映和见证。
- 卢晓河
- 关键词:战争边塞诗
- 中华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士的隐逸情趣被引量:3
- 2010年
-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卷中,古代文士的隐逸之趣是其显著、生动的无尽主题。不管是归隐田园的隐士,还是身居庙堂的朝臣,山水田园都是他们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究其原因,中华农耕文化是决定他们价值取向的主要原由。农业作为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方式,影响深远。扎根于农业文化土壤上的中华农人与自然的亲和感根深蒂固。故此,中华士人无论现实中是否归隐,他们总会把田园山林当作心中最圣洁、最美好的乐土而去追求。
- 卢晓河
- 关键词:农耕文化崇尚自然山水田园
- 中国古代文学对女性容颜美的表现
- 2003年
- 在人类文化史上,女性是宇宙奥秘的体现者。可在古代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妇女的人格价值得不到7社会的承认,对女性的赞美,很短暂,也很局限。可即使如此,也流传下了许多对女性形象赞美不已的篇章,或多或少也表现了对于女性美的肯定。本篇就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女性容貌美的表现艺术试作如下的探究。
- 卢晓河杜莹
- 关键词:美感装饰美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