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培龙

作品数:19 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高温
  • 3篇高温天气
  • 2篇多尺度
  • 2篇生命期
  • 2篇生态
  • 2篇气候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温度
  • 2篇夏季
  • 2篇环流
  • 2篇黄河
  • 2篇黄河上游
  • 2篇降水
  • 2篇高温天气分析
  • 2篇北半球
  • 2篇边坡
  • 2篇持续性
  • 2篇大气环流
  • 1篇地表

机构

  • 17篇兰州大学
  • 12篇兰州中心气象...
  • 5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邯郸市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候中...

作者

  • 19篇叶培龙
  • 7篇李艳
  • 5篇王式功
  • 5篇杨晓军
  • 4篇尚可政
  • 3篇张强
  • 2篇马盼
  • 2篇刘新伟
  • 2篇王莺
  • 2篇马玉霞
  • 2篇李德帅
  • 2篇张英华
  • 2篇刘卫平
  • 1篇段海霞
  • 1篇张良
  • 1篇王澄海
  • 1篇汪栩加
  • 1篇王天河
  • 1篇李景鑫
  • 1篇王金艳

传媒

  • 5篇高原气象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研究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半球不同强度、生命期阻塞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分析了1968-2010年北半球阻塞高压频发区不同强度、生命期阻高的变化特征,从阻高强度和阻高生命期两方面分析阻高多发年、少发年与北半球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北半球的3个阻高频发区中,大西洋地区阻高出现总次数最多,太平洋地区次之,欧亚区最少;从阻高强度来看,3个阻高频发区强阻高次数均有减少趋势,以大西洋区最为显著,弱强度阻高变化趋势不明显;对于阻高生命期,长生命期阻高发生次数在21世纪以前变化不大,但近10年增加明显,短生命期阻高发生次数只有大西洋区在减少.大西洋区强阻高中长生命期阻高占25%,而太平洋区仅为14%,阻高强度越强时,出现长生命期阻高的概率也就越大.不同强度、生命期阻高对温度的影响差异显著.3个阻高频发区的长生命期阻高多发年与少发年温度差值的负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正异常区主要在高纬度地区;大西洋区、太平洋区长生命期阻高在多发年引起中低纬度地区的降温及高纬度地区的增温比强阻高产生的影响显著.
叶培龙李艳王式功汪栩加尚可政
关键词:北半球温度
1980-2010年华北地区极端高温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1980-2010年共31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地区地面台站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高温天气事件的时空特征,并对其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华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和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时的日平均、最高温度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线性趋势系数达到0.26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空间分布上,近10年华北地区的极端高温日数显著增加,并且北部地区增加大于南部,极端高温多发区由20世纪80年代的"南多北少"向目前的"北多南少"分布态势转变;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偏多年,副高势力较强,且西伸脊点偏西,中高纬度地区为两高一低型,造成华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偏多的大气环流系统是其中偏东的深厚大陆高压,此系统强度大且在对流层低层势力尤为强盛,位势高度异常在850 h Pa上超过5 gpm.
李艳栗晗叶培龙朱昌权
关键词:夏季极端高温大气环流
2022年夏季西北干旱区一次持续性高温的成因分析
2024年
利用站点资料和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西北干旱区夏季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对高温的贡献因子作定量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高温达2092个站次,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偏北区域,其中108个站最高温突破近40年历史极值,98个站高温持续日数超过10天,均属历史罕见。(2)此次高温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高温持续期,南亚高压中心位置较同期偏北,强度较同期偏强。过程前期受中高层暖脊影响,在过渡期暖脊东移,大陆高压逐渐东伸,后期大陆高压发展强盛,并向东延伸与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相互连通,影响西北区大部分区域。西北区境内水汽辐散偏强,不易形成降水,同时下沉气流异常偏强,高层空气下沉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发展与维持。(3)无论是过程前期还是后期,温度平流项在升温过程中贡献较小,而垂直输送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均是影响极端高温天气的关键因子,从影响因子类别角度,过程前期以动力因子贡献为主,形成稳定热穹顶后,在过程后期以热力贡献占主导地位。
王勇王勇王澄海程蓉王澄海叶培龙付正旭周子涵
一次青藏高原东北侧边坡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2018年7月22日20:00(北京时,下同)至23日08:00在青藏高原东北侧边坡的临夏北部、兰州西部等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大暴雨,最大降水量达176.8 mm,小时最大降水量61.6 mm。利用FY-4A卫星、多普勒雷达、区域自动站及再分析资料,重点分析引发强对流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特征及其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强对流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配合纬向多波动气流带动冷空气东移的有利配置下发生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为强对流暴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先后形成并发展的2个MCS造成临夏北部、兰州西部出现强对流暴雨,孤立的对流云团加强合并发展为第一阶段的MCS,向西南方向传播的MCS与从甘南高原向东北方向移动的云团在大暴雨区逐渐合并为第二阶段的MCS。大于10 mm·(10min)^(-1)的强降水出现在上风向云团边缘,强降水与对流云团的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3)强对流暴雨期间,第一阶段的强回波有后向传播特征,强对流单体对大暴雨区的影响频次高,显著的“列车效应”自南向北移动造成持续6 h以上的间断性强降水。(4)边界层的中尺度风速脉动、地面辐合线及特殊地形等是触发MCS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维持及移动,与强降水的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杨晓军叶培龙徐丽丽秦豪君张君霞李晨蕊闫旭东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
1981-2010年甘肃高温天气分析
利用中国甘肃地区36个台站198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甘肃地区30年高温事件特征,温度的时空分布以及用2010年作为特例分析了2010年夏季温度的空间分布,得出进入21世纪后6,7,8三个月的平均温度距平基...
刘卫平李艳马玉霞马盼叶培龙
关键词:高温天气
文献传递
1981-2010年甘肃高温天气分析
利用中国甘肃地区36个台站198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甘肃地区30年高温事件特征,温度的时空分布以及用2010年作为特例分析了2010年夏季温度的空间分布,得出进入21世纪后6,7,8三个月的平均温度距平基...
刘卫平李艳马玉霞马盼叶培龙
关键词:高温天气温度
文献传递
RMAPS模式预报总辐射的3种订正方法应用
2024年
为降低光伏功率预测中预报总辐射误差且探讨各类订正方法的适用性,分季节对比分析逐步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和相似误差订正(AnBC)方法对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系统短期预报总辐射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订正后明显降低了预报误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预报总辐射分布较分散和偏大的情况.酒泉鸿坤光伏电站秋季逐步回归订正效果相对最佳(平均绝对偏差(M_(AE))降低4.56 W/m^(2)),冬季、夏季和春季均是AnBC效果相对最佳(M_(AE)依次降低10.33、12.71、44.27 W/m^(2));敦煌电建汇能光伏电站秋季和冬季均是SVM订正效果相对最佳(M_(AE)分别降低4.73和7.85 W/m^(2)),夏季和春季均是AnBC效果相对最佳(M_(AE)分别降低16.24和34.17 W/m^(2)).两座电站逐小时误差分布显示AnBC效果相对最佳;就各季节相对最佳订正方法而言,订正后春季提高时次百分比最高(酒泉鸿坤为73.88%,电建汇能为77.28%).晴天SVM订正效果最明显,非晴天AnBC效果最明显.
赵文婧王小勇李艳李艳景慧叶培龙叶培龙何金梅
关键词:总辐射支持向量机
一种新的综合物理指数构建及其在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强降水是洪灾及相关衍生灾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过去单靠某一种变量诊断预报强降水,具有较大难度.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将引起降水的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综合考虑,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指数THP(Temperature,Helicity and Precipitable water).然后针对两次强降水过程,利用NCEP/NCAR 1°×1°的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THP指数进行了诊断分析,并选用2012年7月1日—8月15日的降水实况,对该指数进行了普适性检验.结果表明:(1)THP指数的变化可以有效表征强降水过程的发展和移动.对于降水落区的预报,THP指数的大值区与未来6h的降水中心基本对应;对于降水发生时刻的预报,THP指数的位相变化超前于地面降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性;(2)对于高空槽前型降水,THP指数对降水强度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且普适性检验表明,该指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盛夏期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3)基于配料法的思想,THP指数将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具有清晰物理意义的信号进行了集成,相比于表征单一物理量的指数,其稳定性得到了增强.
李德帅王式功王金艳张英华叶培龙尚可政
关键词:强降水配料法
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对高原边坡一次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逐小时区域站、高空站、逐小时风云2E卫星、NCEP再分析数据资料以及WRF数值模式,选取2018年8月1-3日降水天气过程,分析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对发生在高原边坡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8月1-3日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原切变线,1日和2日分别为此次降水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降水阶段期间高原切变线由横切变线转为竖切变线;(2)在高原边坡,与横切变线引起的降水相比,竖切变线更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3)强降水发生时,竖切变线激发的TBB值比横切变线的TBB值低10~20 K,且TBB低值刚好与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间段相对应;(4)数值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在强降水发生阶段,竖切变线的垂直速度、水汽含量、不稳定能量垂直梯度均表现为快速增强,且增强的幅度明显大于横切变线的对应物理量;此外,降水强度的变化与垂直速度上升高度、不稳定能量垂直梯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刘新伟叶培龙伏晶段海霞杨晓军
关键词:降水
北半球不同强度、生命期阻塞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的影响
分析了1968-2010年北半球阻塞高压频发区不同强度、生命期阻高的变化特征,从阻高强度和阻高生命期两方面分析阻高多发年、少发年与北半球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北半球的3个阻高频发区中,大西洋地区阻高出现总次数最多,太...
叶培龙李艳王式功汪栩加尚可政
关键词:强度分析生命期地表温度北半球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