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555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玉米
  • 8篇夏玉米
  • 8篇高产
  • 4篇玉米产量
  • 4篇施氮
  • 4篇夏玉米产量
  • 4篇高产夏玉米
  • 3篇氮素
  • 3篇施氮时期
  • 2篇氮素利用
  • 2篇氮素吸收
  • 2篇氮素吸收利用
  • 2篇性状
  • 2篇植株
  • 2篇植株性状
  • 2篇种植密度
  • 2篇分蘖
  • 2篇超高产
  • 1篇氮代谢
  • 1篇氮量

机构

  • 1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山东省农业机...

作者

  • 12篇吕鹏
  • 10篇刘鹏
  • 10篇张吉旺
  • 10篇董树亭
  • 8篇刘伟
  • 3篇苏凯
  • 2篇赵斌
  • 2篇孙庆泉
  • 2篇王如芳
  • 1篇李利利
  • 1篇杨今胜
  • 1篇李登海
  • 1篇李宗新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粗缩病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在山东省4个不同生态区域调查了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并研究了粗缩病对玉米植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玉米播期(采用直播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粗缩病的发病率,4个生态区发病率平均降低84.1%。不同感病程度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显著减少,中等和严重感病玉米单株子粒产量分别降低了66.8%和100%。玉米植株感病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影响更显著,科多4号、郑单958、超试1号和郑单21严重感病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正常植株分别降低了13.4%、58.4%、62.5%、27.8%和17.4%、72.2%、77.4%、41.4%;株高、叶面积显著降低,茎粗减小,比叶重无显著变化。
吕鹏苏凯刘伟张吉旺刘鹏杨今胜董树亭
关键词:夏玉米粗缩病植株特性
施氮时期对高产夏玉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2
2012年
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61和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时期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氮代谢相关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不利于夏玉米产量提高和氮素积累,分次施氮且增施花粒肥显著提高了植株和籽粒的吸氮量,并提高了籽粒产量.拔节期、10叶期、花后10d按2:4:4施氮,登海661产量最高可达14123.0kg.hm-2;基肥、拔节期、10叶期、花后10d按1:2:5:2施氮,郑单958产量最高可达14517.1kg.hm-2,这2种施氮方式较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分别增产14.5%和17.5%.花前分次施氮可以显著提高开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登海661和郑单958在花后0~42d中,施氮处理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分别平均提高了32.6%、47.1%、50.4%和14.5%、61.8%、25.6%,减缓了其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22.0%、36.6%和13.4%、62.0%,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在高产条件下,分次施氮且适当增加花粒肥施入比例可以提高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延缓植株衰老,促进氮素吸收利用,进而提高籽粒产量.
吕鹏张吉旺刘伟杨今胜董树亭刘鹏李登海
关键词:夏玉米施氮时期抗氧化特性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1
2010年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在4个不同区域(山东农业大学、汶口、兖州和莱州)设置22500、45000、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112500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分别为19132和36965kg.hm-2,与22500和67500株.hm-2密度相比,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72%和48%,生物产量分别增加了152%和112%.两品种单株叶面积、最大花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大而显著提高.收获指数与粒叶比随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当密度超过67500株.hm-2时差异不显著,表明高密度条件下玉米通过增加群体库来提高产量.
刘伟吕鹏苏凯杨今胜张吉旺董树亭刘鹏孙庆泉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种植密度源库特性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分蘖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作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分蘖发生与衰亡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对玉米分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不同分蘖能力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调查研究分蘖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于分蘖高发期与消亡期测定基部茎节和功能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分蘖能力受基部茎节中激素含量及其之间比值的控制,分蘖高发阶段,基部茎节和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值较高或呈升高趋势,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值较低或呈降低趋势;激素之间平衡状态对分蘖的影响表现为,在分蘖高发阶段,IAA/ZR、ABA/ZR值较低,分蘖停止发生时其值较高。不同玉米类型之间,分蘖高发阶段,分蘖能力最强的墨西哥玉米(MXG)的ZR值较高,IAA、ABA、GA值较低,IAA/ZR、ABA/ZR较低。【结论】ZR促进分蘖发生,IAA、ABA和GA抑制分蘖发生,促进分蘖衰亡。分蘖的发生,还由激素间的平衡状态决定,更重要的是以互作的方式影响分蘖发生,即低IAA/ZR、ABA/ZR值促进分蘖发生;高IAA/ZR、高ABA/ZR值则抑制分蘖的发生,促进分蘖的衰亡。
王如芳张吉旺吕鹏董树亭刘鹏赵斌
关键词:玉米分蘖发生内源激素
高产玉米新品种登海661的高产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不同玉米品种比较,研究玉米新品种登海661的高产特性,为超高产玉米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登海661的穗大、粒重,单株子粒产量高,分别较郑单958和农大108高25%和30%;干物质积累量大,与郑单958和农大108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后;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期较长,在生育后期下降速度慢。登海661的株高、穗位高分别较郑单958和农大108低18.53%、22.68%和51.97%、48.03%,穗高系数显著低于郑单958和农大108;穗部及上下两节间较短,抗倒伏,耐密植。
李利利张吉旺刘伟吕鹏刘鹏董树亭
关键词:玉米高产特性植株性状
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64
2011年
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61和农大108,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加后群体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反之。登海661在9.0万株hm?2时充分发挥了生长潜能,可获高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开花期和乳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大于叶片,主要影响茎秆干物质积累;成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降幅小于叶片,主要影响叶片干物质积累。乳熟期以后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茎秆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叶片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增加。密度3.0~9.0万株hm?2时茎秆对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贡献率大,10.5~13.5万株hm?2时叶片对籽粒库建成影响大。
刘伟张吉旺吕鹏杨今胜刘鹏董树亭李登海孙庆泉
关键词:高产夏玉米种植密度
施氮时期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73
2011年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材,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施氮时期对夏玉米子粒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较不施氮增产不显著;随着施氮次数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灌浆期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粒重,从而提高产量。拔节期、大口期、花后10 d按2∶4∶4施氮,DH661产量可达14188.9 kg/hm2;基肥、拔节期、大口期、花后10 d按1∶2∶5∶2施氮,ZD958产量可达14529.6 kg/hm2。生长期内分次施氮及灌浆期施氮可显著提高植株和子粒中氮素积累,延长氮素积累活跃期;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偏生产力。DH661和ZD958在2∶4∶4和3∶5∶2施肥方式下开花前和开花后氮素吸收比例分别为51∶49和60∶40。开花前分次施氮可显著提高氮素转运量和转运效率,灌浆期施氮可显著提高花后子粒氮素同化。DH661和ZD958在2∶4∶4和3∶5∶2施肥方式下花后氮素同化量分别占子粒吸氮量63.0%和50.5%。本试验条件下,DH661采用拔节期、大口期、花后10 d按2∶4∶4施入,ZD958基肥、拔节期、大口期、花后10 d按1∶2∶5∶2施入或拔节期、大口期、花后10 d按3∶5∶2施入可提高氮素利用率,实现高产高效。
吕鹏张吉旺刘伟杨今胜刘鹏董树亭李登海
关键词:夏玉米施氮时期氮素利用
施氮时期对高产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13年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时期对高产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氮尤其是增加花后施氮较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可提高产量9.3%—18.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9%—17.5%。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花后10 d按2∶4∶4施氮,DH661产量可达14188.9 kg/hm2;基肥、拔节期、大口期、花后10d按1∶2∶5∶2施氮,ZD958产量可达14529.6 kg/hm2。分次施氮较一次性施氮可延长灌浆期LAI高值持续期。花后施氮20%—40%较一次性施氮穗位叶Pn、ΦPSⅡ、NPQ和ETR分别提高了10.8%—24.1%,16.6%—25.1%、29.2%—45.3%和14.4%—25.8%,并保持了灌浆期RuBPCase和PEPCase较高活性,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H661较ZD958在相同的施氮方式下花后具有更高的光合性能。分次施氮及花后施氮可显著改善两个高产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产量。
吕鹏张吉旺刘伟杨今胜董树亭刘鹏李登海
关键词:夏玉米施氮时期光合特性
氮素运筹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及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于2008~200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SDAU)、泰安市岱岳区汶口镇(WK)、济宁兖州市大安镇(YZ)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田间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常规检测手段...
吕鹏
关键词:玉米种植田间施肥氮素运筹作物产量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26
2011年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子粒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N240~360 kg/hm2时,DH661和ZD958产量分别达12172~15080和12011~15360 kg/hm2;而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DH661分别为10.6%~23.1%和11.5%~13.6%,ZD958分别为24.1%~28.6%和9.5%~11.4%;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施N 240~360 kg/hm2,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同化量,可以有效调控开花前氮素转运及花后直接同化,促进子粒氮素积累,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 240~360 kg/hm2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玉米高产。
吕鹏张吉旺刘伟杨今胜苏凯刘鹏董树亭李登海
关键词:夏玉米施氮量氮素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