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骨折
  • 6篇手术
  • 6篇关节
  • 5篇股骨
  • 4篇疗效
  • 4篇股骨粗隆
  • 4篇股骨粗隆间
  • 4篇钢板
  • 4篇粗隆
  • 4篇粗隆间
  • 3篇生物力学
  • 3篇微创
  • 3篇微创治疗
  • 3篇膝关节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粗隆间骨折
  • 2篇失血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随访
  • 2篇锁定钢板

机构

  • 8篇上海市浦东新...
  • 7篇上海市浦南医...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9篇吴伟
  • 7篇黄伟杰
  • 7篇黄伟杰
  • 7篇倪纲
  • 6篇陈世益
  • 6篇罗涛
  • 5篇沈波
  • 5篇沈波
  • 4篇陈疾忤
  • 3篇罗涛
  • 2篇华筠毅
  • 2篇洪成
  • 1篇王世银
  • 1篇李宏云
  • 1篇华英汇
  • 1篇董宇
  • 1篇李云霞
  • 1篇翟伟韬
  • 1篇马鑫
  • 1篇洪城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3篇第七届全国创...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二届长三角...

年份

  • 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肢过顶投掷类运动中继发性喙突下撞击症的机制探讨——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上肢过顶运动中发生继发性喙突下撞击症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16具成人尸体32例肩关节标本上,在肩胛下肌离断前后,观察上肢过顶运动中肩袖间隙与喙突之间的动态关系;自制生物力学测定仪检测肩外展90°位外旋活动度的变化;以压敏片检测肩外展90°位最大程度外旋时肩袖间隙与喙突间接触面积和压力的改变。结果:(1)肩外展位外旋时,肱骨头有向前方移位的趋势,肩胛下肌离断后肱骨头前移更加明显;(2)肩外展90°位的最大外旋活动度,在肩胛下肌离断后明显增大;(3)肩外展90°位最大程度外旋时肩袖间隙与喙突接触面积和压力,在肩胛下肌离断后明显增大。结论:(1)肩胛下肌损伤后导致肩关节前方不稳定,肩外展外旋时肱骨头前移;(2)肩胛下肌损伤可能导致肩外展外旋时肱骨头与喙突的继发性撞击。
陈疾忤陈世益吴伟李宏云董宇
关键词:肩胛下肌喙突撞击症继发性
前瞻性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随访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连续随访51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评估术后1年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行动能力状况。[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9%;并发症发生率为54.9%。术后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8例,良10例,可22例,差8例,优良率为35.3%。[结论]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多同时合并各种内科疾患,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髋关节功能残障率高。
吴伟黄伟杰沈波罗涛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
膕腓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腓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膝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机制。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30例膝关节标本上,于膝关节后外侧区域,解剖观察腓韧带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以自制夹具固定标本,观察并记录选择性切断腓韧带前后的不同工况下,膝内翻加载移位和胫骨上端的后外侧旋转加载移位的变化。结果:①腓韧带位于膝关节后外侧区域,邻近上胫腓关节,是连接腓骨头后上方与肌腱的韧带样结构。根据腓韧带在肌腱上附着点的区别,分为前、后两束。②离断腓韧带后,应力加载下,膝内翻移位不明显,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明显增大。结论:①腓韧带是膝后外侧重要的稳定结构;②腓韧带具有明显对抗膝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③腓韧带损伤严重导致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的,应手术重建腓韧带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陈疾忤陈世益吴伟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
经骶骨孔骨盆B型骨折微创治疗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LCP(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钢板微创治疗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15例后路小切口LCP锁定钢板治疗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对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
沈波黄伟杰罗涛吴伟倪纲
关键词:骨盆骨折微创治疗LCP钢板后路小切口
外侧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观察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多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0月,采用腓骨尖至第4跖骨基底的外侧小切口显露跟骨距下关节面,直视下复位、多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2例。跟骨骨折根据Sa...
黄伟杰沈波罗涛吴伟倪纲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9
2010年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发生螺旋刀片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5例,女45例;年龄33~93岁(平均77.6岁).骨折按改良Evan分型:ⅠA型2例,ⅠB型9例;ⅡA型12例,ⅡB型15例;Ⅲ型4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d~2周,平均6.7 d.采用髋关节Sander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分析术后发生螺旋刀片并发症的原因. 结果 58例患者术后获12~29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术后功能采用髋关节Sanders评分评定:优16例,良31例,差6例,失败5例,优良率为81.0%.骨折愈合时间为20~24周,平均22.4周.3例出现螺旋刀片相关严重并发症:螺旋刀片切出进入关节腔2例,螺旋刀片退出伴骨不连1例. 结论 PFNA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骨折复位不佳、螺旋刀片位置欠佳及国产PFNA设计欠缺是发生螺旋刀片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黄伟杰罗涛沈波吴伟马鑫倪纲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并发症
骨盆损伤中骶骨骨折微创治疗的初步报告
2010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CP)微创治疗不稳定性骨盆损伤中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小切口LCP治疗骨盆损伤中的DenisⅡ型骶骨骨折15例,对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复查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盆环明显畸形、骨折不愈合、双下肢不等长。术后发生后侧切口表浅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结论 LCP微创治疗不稳定性骨盆损伤中DenisⅡ型骶骨骨折方法简单、安全、实用,疗效好。
沈波黄伟杰罗涛吴伟倪纲
关键词:骶骨骨折微创锁定钢板
膝后外侧角解剖学特点和力学的稳定机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膝后外侧角(PLC)的结构组成、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5具30例膝关节尸体标本,解剖观察PLC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在选择性离断PLC部分结构的不同工况下,观察膝内翻加载移位和胫骨上端的后外侧旋转加载移位。结果(1)PLC位于膝关节后外侧区域,邻近上胫腓联合处,由膝外侧副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肌腱、腓韧带、后外侧关节囊等结构组成。(2)PLC切断后,膝内翻移位增加274%~280%,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增大210%~305%。其中膝外侧副韧带离断后膝内翻移位增加比例达78%~87%;而离断腓韧带后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增幅比例达81%~91%。结论(1)膝外侧副韧带和腓韧带是膝后外侧角中主要的稳定结构;(2)膝后外侧角具有明显对抗膝内翻不稳和膝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
陈疾忤陈世益吴伟
关键词:解剖学生物力学膝关节软组织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初步分析被引量:46
2011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76.4±3.4)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32例,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20例,Ⅱa型12;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患者36例,其中Ⅱb型16例,Ⅲ型20例。肥胖组38例(BMI大于30),非肥胖组(BMI小于等于30)30例。高龄组(年龄大于等于80岁)32例,非高龄组(年龄小于80岁)36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次单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即可维持正常血压。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即为隐性失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87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149mL,平均隐性失血量722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7.1%和82.9%,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DHS组与PFNA组间、男女组间和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术后失血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术后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大于非高龄组。结论隐性失血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应予以关注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方式、性别和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应特别重视高龄患者的隐性失血,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罗涛黄伟杰吴伟华筠毅洪成倪纲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前瞻性疗效随访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随访研究。病例资料选择我院骨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病人51例,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人;年龄80~91岁,平均84岁;...
吴伟黄伟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