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军 作品数:70 被引量:259 H指数:8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取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噻托溴铵组(病例组),一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研究周期为4周。在治疗前1天,第4周末,分别作血气分析、肺功能,并通过Borg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比较,病例组中,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均明显增高(P<0.05);病例组PaO2明显改善(P<0.05),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Borg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SGRQ均明显改善(P<0.05)。在对照组中,这些参数没有明显的改变。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托溴铵能明显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合,增加运动的耐受力,降低呼吸困难指数和提高生活质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吴小军 曹霞 余红樱 聂汉祥 李清泉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小檗碱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小檗碱是一味中国的传统中药,随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小檗碱新的作用机制被揭示,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大,其对消化、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均具有治疗作用。目前研究证实小檗碱不仅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小檗碱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小檗碱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慢阻肺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其广谱的抗菌作用为结核病及肺炎的治疗带来了希望,随后的动物和临床试验研究也逐渐证实小檗碱能有效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王文 吴小军诱导痰炎性标志物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研究 聂汉祥 吴小军 陈国忠 吴耀贵 余昌平 黄毅 丁续红 赵杨 邹进晶 该研究获湖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茶碱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批准号:2001A14015。课题组在研究小剂量茶碱在哮喘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的过程中,系统地观察了诱导痰炎性标志物在支气管哮喘诊...关键词: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2001年 王爱玲 吴小军 杨炯 李耀华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 CT 多次核酸阴性后确诊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多次阴性后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2月5日-2月2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隔离病房住院患者,选取73例多次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疑似或者临床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排除COVID-19组、核酸阴性组和核酸阳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胸部CT影像学。结果与排除COVID-19组比较,核酸阴性组发病到住院时间较长(P=0.002),淋巴细胞计数较低(P=0.047),更容易出现乏力(P<0.05)。与核酸阳性组比较,核酸阴性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较多(P=0.012),更容易出现乏力(P<0.05)。白细胞总数排除COVID-19组较核酸阴性组、核酸阳性组明显升高(P<0.05)。4例患者痰液核酸检测阳性,1例患者同时出现粪便及痰液核酸检测阳性。临床诊断为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排除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呈阴性。临床诊断为COVID-19的58例患者影像学均呈典型COVID-19影像学改变。结论COVID-19诊断一定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病程发展、治疗反应等综合评估。 殷静 刘潺 吴小军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11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临床症状、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使用激素、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等基本资料,同时记录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随机血糖、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肌钙蛋白I、手指指脉氧饱和度(SPO2)、D-二聚体、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检验指标。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检验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危险多因素分析。结果:2例患者因24 h内死亡被排除,最终10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65例,女43例,年龄31~98岁,中位年龄65岁,其中存活91例(存活组),死亡17例(死亡组),死亡率17.27%。影响糖尿病合并COVID-19死亡的单因素有: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LDH、NT-proBNP、脏器损害、合并高血压、指脉氧饱和度<93%、PCT、超敏肌钙蛋白I、D-二聚体(P<0.05)。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CRP、ALB、ALT、AST、随机血糖及激素治疗在两组间无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细胞计数≤0.8×10^(9)/L及LDH≥550 U/L是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率高,高龄、淋巴细胞计数≤0.8×10^(9)/L及LDH≥550 U/L可能是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刘海玲 吴小军 聂汉祥 罗豫川关键词:糖尿病 年龄 淋巴细胞 乳酸脱氢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长期口服低剂量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防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VIP、CNKI、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试验对照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和评价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e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RR=0.6,95%CI:0.37~0.96)]。按照用药时间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个月的COPD患者实验组的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RR=0.61,95%CI:0.4~0.94);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12个月的COPD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不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长期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否能够改善SGRQ评分有待更多研究;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为主,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低剂量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率,但并不能改善患者肺功能。 王文 金松 王勋 查干 李春年 吴小军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META分析 产气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产气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气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例患者,平均年龄(61.4±19.1)岁,男性16例(57.1%)。24例(85.7%)发病前进行过侵入性操作,8例(32.1%)为多重耐药菌感染。9例(32.1%)需要接受重症监护治疗,6例(21.4%)合并休克,病死率21.4%。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休克、需要重症监护治疗为导致产气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感(OR=2.58)、休克(OR=28.00)、需要重症监护治疗(OR=13.33)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气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多重耐药菌感染、休克、需要重症监护治疗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商敏 蔡璇 王常永 吕静 殷静 吴小军关键词:血流感染 预后 成人血流感染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所在医院成人血流感染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所在医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检验科记录的血培养阳性病例131例,查阅其中91例成人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从而了解本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91例中革兰阴性菌53例(58.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革兰阳性菌28例(30.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8例(8.8%),多重病原菌2例(2.2%)。本组脓毒血症患者在院病死率30.8%,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以上。在院病死率与病情严重程度(OR=1.15)、初始抗生素经验性治疗不合适(OR=6.77)有关。结论本研究所在医院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情严重以及初始抗生素经验性治疗不合适使血流感染病死率增加。 丁续红 胡苏萍 吴小军关键词:血传病原体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分离菌及其耐药性 2005年 目的对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液分离菌及部分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鉴定,并作药敏实验。结果分离到细菌888株,革兰阳性菌占20.9%,主要为肺炎链球菌(9.2%);革兰阴性菌占79.1%,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12.3%)、铜绿假单胞菌(17.2%)、肺炎克雷白杆菌(11.3%)等。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已达38.9%和76.7%。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48.5%,14.3%,14.0%和39.8%。肺炎克雷白杆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达98.8%,28.1%,31.9%。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分别达25.5%,28.4%和24.0%。结论应尽可能获得病原学诊断,并及时了解本地区本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胡苏萍 余昌平 吴小军 杨炯关键词:抗菌药物 耐药性 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