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林
- 作品数:72 被引量:3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略论中风治痰被引量:6
- 2013年
- 痰既是中风发病之始因,亦是中风发生、发展关键之病机,故祛痰是治疗中风病之重要治法。本文浅谈中风病痰浊致病之机制及中风病祛痰之法。
- 张君博吴建林
- 关键词:中风病机治法
- 张锡纯治疗脑贫血性中风病特色刍议被引量:2
- 2013年
- 张锡纯作为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衷中参西,在治疗脑贫血性中风病方面别具特色,特设加味补血汤,别具特色,疗效显著。
- 国嵩吴建林
- 关键词:衷中参西
- 基于古籍医案整理出发的内风病证与发病时间探讨
- 本文针对777份古籍医案中有发病时间记载的107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内风病证发生于春季者有44例,约占41.4%,为发病最高的季节;在发病时辰的记载中,古籍医案记载极少,有记载的例数为平旦5例,日中l例,日晡3例,黄昏3...
- 吴建林
- 关键词:发病时间辨证论治
- 文献传递
- 从阳郁论抑郁症治法与处方用药被引量:22
- 2012年
- 从阳气与营卫循行角度简要剖析了丁元庆教授关于抑郁症"阳气抑遏,神颓志衰"新的病机理论,即指出抑郁症病机的关键在于"阳郁不达,神机颓废",抑郁症患者的绝大多数临床表现概由人身之阳气郁滞,不能布达全身,引发心神失养、神机不振所致。因此,畅达阳气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步骤,宁心安神则是辨治抑郁症的重要环节。围绕着"阳郁神颓"的基本病机,介绍了抑郁症的主要证候表现形式以及丁元庆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临证经验,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辨证与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 吴建林丁元庆
- 关键词:抑郁症治法用药
- 《黄帝内经》少火壮火解析及医案举隅被引量:8
- 2022年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少火壮火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壮火少火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用药后的治疗效果。介绍了历代有代表性的医家对少火壮火理论的观点,以临床用药中真武汤的药量加减、白虎汤的药味加减为线索,结合医案,对《黄帝内经》少火壮火理论做出了阐述。旨在启示后人用药应当明确药物性味,合理用药,同时也要掌握用量,否则将适得其反。这恰恰也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正是中医精髓之所在。
- 晁若瑜魏永彬孙德禹吴建林
- 关键词:少火壮火真武汤白虎汤《黄帝内经》
- 基于《内经》“阳气论”的抑郁症论治被引量:1
- 2018年
- 以《内经》阳气理论为指导,论述了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作用,言阳气动则"机体应",阳气不动则"机体忒",用以阐释抑郁症状与阳气不足及郁滞的关系。结合《内经》阳气理论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中药、针灸、食疗、运动、睡眠等方面应如何温补阳气、宣通畅达元阳气以缓解其"不动"状态进行分析。
- 周苗苗刘冉冉刘鑫吴建林
- 关键词:抑郁症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医医案研究进展
- 医案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和中医经验传承的主要载体,研究中医医案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是发掘与整理中医医案的良好工具,可以从大型的数据库中提取人们欲汲取的知识.挖掘在中医医案研究中已广泛应用.
- 国嵩吴建林
- 关键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技术辨证论治
- 基于“开阖枢”理论探析三环中医舌象布局及气化特点
- 2024年
- 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医家不断丰富与完善了舌象脏腑经络研究,并形成了舌象脏腑分布基本理论:舌根,归为肾、命门;舌中左归为胃,右归为脾;舌中部靠前归肺,舌尖归心;左边归肝、右边归胆;以三焦论,舌上部为上焦,舌中为中焦,舌根为下焦。然三阴三阳如何布局于舌象之中,则少有研究。文章基于《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结合历代医家研究成果,以类比方法,推衍出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太阳太阴之舌象布局,并将其命名为三环舌象图,并对舌象中三阴三阳之布局、内涵、气化特点进行解析,并附临床医案佐证,丰富了舌象布局、气化研究内容。
- 张华张竹叶李文宏任家璇靳能成靳璐与张湘晗吴建林
- 关键词:三阴三阳气化开阖枢
- 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4
- 2012年
- 参与式教学法目前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已成为一种渐为流行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应用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结合其特点、实施方法与效果,与传统LBL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并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的良好方法,有利于推进医学教学的改革,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
- 吴建林
-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LBL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改革
- 浅谈《格致余论》食养思想被引量:1
- 2007年
- 探讨了朱丹溪《格致余论》的食养思想。认为其食养的指导思想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顾护脾胃,具体体现在无病之时的饮食调摄和有病之时的饮食调治两个方面。无病之时饮食调摄当根据人体的不同生理阶段而有所偏重;有病之时的饮食调治则宜配合药物治疗。朱丹溪重阴液、重脾胃的食养思想体现了中医和谐平衡的思想。
- 吴建林张继伟吴宏赟
- 关键词:朱丹溪《格致余论》食物疗法金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