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战平 作品数:55 被引量:459 H指数:13 供职机构: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 生物学 更多>>
贵州气候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07年 气候轨道业务包括月、季、年和年际尺度的气候系统监测与诊断、短期气候预测、气候系统影响评价、气候应用与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通过对贵州省气候轨道业务现状的分析,介绍了目前贵州气候轨道工作存在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目标。 陈静 吴战平关键词:气候业务 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在贵州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从气象干旱出发,考虑前期干旱指数衰减累积效应,在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序列标准化统计学方法,对SAPI算法进行了简化,定义为SAPI*.通过对SAPI*在贵州省的适用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SAPI*有效刻画出贵州省2009—2010跨年干旱和2011年的夏秋连旱过程的干旱累积效应,客观反映干旱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没有出现"不合理旱情加剧"的问题;SAPI*旱日频率在各季节的主要发生时段是夏季和春季,且贵州省降水较少的季节或者地区,较易发生一般性干旱,而在贵州省降水较多的季节或者地区较易发生重型干旱.SAPI*对无雨日数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无雨日较少、降水较稳定开阳站SAPI*对旱日的敏感较高、对降水的敏感性也较高,即旱情发展较快、缓解也较快,所以一般性干旱出现的概率较大;相反在无雨日较多、降水较集中的兴义站对旱日的敏感性较低、对降水的敏感性也较低,即旱情发展略慢、旱情缓解也较慢,所以重性干旱出现的概率较大. 白慧 吴战平 龙俐 周涛关键词:气象干旱 基于组件GIS的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4 2010年 随着农业气候资源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与地理学相关的农业气候资源模型被建立。为了实现将专业模型与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相结合,实现业务应用与决策支持,本文基于组件GIS二次开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与气候属性数据的管理,通用GIS功能与专业气候资源分布式模型的集成应用。并具体应用在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式模拟研究以及可行性论证中。 吴战平 于飞 谷晓平 袁淑杰关键词:组件GIS 农业气候资源 决策支持系统 低频图在贵州汛期延伸期强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基于低频图方法对贵州省2011—2015年59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对应的500hPa低频流场进行EOF统计分析,建立贵州省强降水过程的统计预测模型,通过外推试验开展贵州2016年汛期延伸期强降水过程预测,利用回算试验的预测准确率评估该方法的本地适用性。结果表明:影响贵州强降水的6个低频关键区分别为贝加尔湖以西地区(40°~70°N,80°~110°E,1区)、贝加尔湖以东地区(40°~70°N,110°~150°E,2区)、中国西南地区东部至华中地区(25°~40°N,100°~120°E,3区)、西太平洋地区(10°~40°N,120°~140°E,4区)、孟加拉湾地区(0°~25°N,70°~100°E,5区)和中国南海地区(0°~25°N,100°~120°E,6区)。当1、4区出现低频反气旋,3、5区出现低频气旋,2、6区有配合其它关键区的低频系统活动的环流配置为贵州省强降水过程预测模型。2016年汛期强降水过程进行预测试验的预测准确率为39.2%,表明低频图方法在贵州省强降水过程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李忠燕 李忠燕 孙昭萱 张娇艳关键词:强降水 贵州省2次重凝冻过程初期低空逆温的三维特征分析 利用贵州省雨凇观测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对2008 年初和2011 年初历史罕见的持续的、大范围的重凝冻过程前期至初期的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冷暖气团和温湿特征的水平分布及垂直结构作对比分析,发现前期冷空气路... 白慧 吴战平 龙俐 吴哲红 王兴菊关键词:逆温层 雨凇 贵州省未来气候变化(2018—2050年)预估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针对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四个特征量,从空间分布上的定性比较,从年际、年代际的时间演变比较以及从泰勒图的定量比较来看,RegCM4模式的模拟效果优于CMIP5模式,因此本研究在RCP4.5排放情景下利用RegCM4模式数据预估未来2018—2050年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结果表明:21世纪Ⅰ阶段(2018—2028年)相对于基准期年平均降水在全省大部地区均是偏少的,偏少幅度在8.5%以内,其中贵州省北部地区偏少幅度最大;21世纪Ⅱ阶段(2029—2039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中西部降水偏少东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以内;21世纪Ⅲ阶段(2040—2050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南部和东部降水偏少西北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5%以内。贵州省21世纪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对于基准期均是偏暖的,偏暖幅度在0.6~1.3℃之间,越到后期,偏暖幅度越大,且空间差异不大。 张娇艳 李扬 吴战平 陈贞宏 杨益云贵高原草地生态系统CO2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9 2020年 草地是云贵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与其他地区研究相比,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CO 2交换过程和驱动机理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云贵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的连续高频数据(2017年10月-2018年8月),分析了该生态系统CO 2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尺度上CO 2通量具有显著的变化特征,为明显的单峰型变化,白天净吸收,夜晚净排放。季节尺度上,每月均为碳吸收,吸收速率呈春夏高,秋冬低的特征,吸收峰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在1月,且生长季的碳吸收变化幅度比非生长季大。影响CO 2通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温度和风速,综上,云贵高原草地生态系统CO 2通量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升高可提高其固碳能力。总的来看,该生态系统是一个明显的碳汇,研究时段内净碳吸收量为425.14 g CO 2·m-2。 孙思思 吴战平 肖启涛 于飞 古书鸿 方荻 李浪 赵兴炳关键词:云贵高原 草地生态系统 CO 环境因子 不同排放情景下贵州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IPCC AR4提供的模式预估结果,分析了不同排放情景下21世纪贵州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由于人类排放的增加,贵州省将继续变暖、变湿。到21世纪后期(2071—2099年)贵州省温度比常年高2~3.2℃,降水比常年多3.8%~5.8%。且在SRES A2(高排放)、A1B(中排放)、B1(低排放)情景下贵州省年平均温度(降水)整体变化幅度分别为4.0℃/100a(136 mm/100a)、3.6℃/100a(96 mm/100a)、2.1℃/100a(61 mm/100a),体现了排放量越高,增温(增湿)越显著的特征。从季节特征来看,不同情景下冬季温度的增加趋势都大于其它季节;冬季降水预估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余季节基本上以上升趋势为主。其中在A1B、B1排放情景下21世纪前期(2011—2040年)降水有减少趋势,在A2情景下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 张娇艳 白慧 吴战平 严小冬 徐智慧关键词:IPCC 排放情景 气候变化预估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在贵州的适用性 来贵州的干旱表现出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2009年7月贵州省部分地区发生夏旱以来,全省出现了夏秋连旱叠加冬旱的重大干旱灾害,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亿元以上. 白慧 吴战平 周涛关键词:气象干旱 贵州省近30a秋风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1981—2010年30 a贵州省78站逐日日平均气温数据和NCEP/NCAR逐日的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EOF分解、傅立叶滤波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秋风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秋风天气强度有自西向东部或向东南部、东北部递减的分布规律。贵州省异常秋风过程次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全省各站呈同位相变化,进入2000年后,秋风过程次数由全省秋风偏弱偏少型转为全省秋风偏多偏强型。在环流场上,纬向西风在不断东移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出短波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形成秋风天气过程,因而造成的秋风过程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对秋风过程的环流场进行滤波表明:1波对于秋风过程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而1波、2波在时间上的配合对于秋风过程也非常重要。 李忠燕 吴战平关键词:EOF分解 环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