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琰 作品数:40 被引量:13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左拇指恶性黑素瘤术后淋巴结转移一例 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47岁,因左拇指恶性黑素瘤术后18个月,左腋窝皮下肿物数日入院。患者3年前左拇指甲出现条状黑褐色斑。渐增宽变大,累及大部分指甲并出现甲床破坏、出血等。2007年11月18日在我科行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交界痣恶变可能, 沈聪聪 陈晓栋 顾黎雄 吴晓琰关键词:术后淋巴结转移 恶性黑素瘤 拇指 皮下肿物 黑褐色斑 交界痣 疑诊黑素瘤患者不应行单纯活检术 [目的]探讨对于临床怀疑黑素瘤的患者是否可行单纯活检.[方法]报告一例患者:患者女,44岁,因'背部皮损40余年,局部隆起2年,痒3月'就诊.患者自出生开始于背部即有黑色皮损,未予以重视,皮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变大.两... 顾黎雄 吴晓琰 姚晓东 曹双林 蔡恒骥 沈聪聪 丁瑜洁 陈晓栋无针注射器瘢痕疙瘩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无针注射器与普通注射器瘢痕疙瘩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瘢痕疙瘩患者60例分为无针注射器组3l例,普通注射器组29例。两组均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皮损内注射,注射剂量0.2ml/cm3,均为3周1次,连续3次。收集人组病例每次治疗前后参数数据、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和每次治疗前后临床照片。采用Mann—Whitney检验、χ2检验等对两组参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次和第2次注射时间、第1次注射后疼痛时间Mann—Whitney检验U值分别为299.000、773.500、730.000,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次治疗后体积、高度、硬度、痛觉、痒觉、外观评价、注射点数Mann—Whitnev检验u值分别为295.000、336.500、264.000、464.000、451.500、308.000、233.500,P值分别为0.001、0.007、0.000、0.041、0.043、0.003、0.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针注射器组皮损反跳临界时间11.8d(95%CI:10.96—12.6d)比普通注射器组皮损反跳临界时间21.2d(95%CI:13.96~28.45d)短。结论无针注射器治疗瘢痕疙瘩与普通注射器相比,疗效好,又可以降低注射难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吴晓琰 范红梅 陈晓栋 许攀 姚晓东关键词:瘢痕疙瘩 注射器 倍他米松 疗效比较研究 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探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6例面部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33)、对照组(n=33)。对照组仅给予光动力疗法治疗,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O_(2)激光浅削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总体满意度情况,并对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s 78.7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21.21%vs 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1.172,95%CI:1.055~2.927,P=0.031)。Olsen分级(HR=2.535,95%CI:4.343~6.790,P=0.008)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激光+光动力疗法(HR=0.339,95%CI:0.171~0.882,P=0.001)是影响患者疗效的保护因素。结论:相比光动力疗法,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更有效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许攀 吴晓琰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 徐璀炼 陈晓栋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免疫组化在鉴别皮脂腺瘤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鉴别皮脂腺瘤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皮脂腺瘤和31例结节型BCC患者标本分别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结果。结果:免疫组化示31例皮脂腺瘤患者上皮抗原(EA)均为阴性;上皮膜抗原(EMA)在导管及成熟皮脂腺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24例雄激素受体(AR)呈阳性表达,余7例均为阴性;D2-40阳性表达28例,阴性3例。而结节型BCC患者中30例EA阳性,1例阴性;EMA阳性4例,阴性27例;AR阳性表达15例,阴性16例;D2-40 5例灶状阳性,余26例均阴性。结论:免疫组化示皮脂腺瘤患者EA阳性、EMA阴性和D2-40阳性,可较好地与结节型BCC相鉴别。 顾黎雄 张德志 吴晓琰 邵雪宝 李阿梅 杨圣菊 曹双林 陈晓栋 陈浩关键词:皮脂腺瘤 上皮膜抗原 雄激素受体 D2-40 高频电离子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高频电离子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自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尖锐湿疣74例患者,随机编号,以奇偶数字方式分两组(每组37例),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联合治疗组。对照组予高频电离子治疗,联合治疗组予高频电离子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2.97%,联合治疗组数据明显更优(χ^(2)=6.366,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41%,对照组为21.62%,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4.418, P<0.05)。结论 :高频电离子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较单独使用高频电离子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效果更好。 丁鹏 陈晓栋 吴晓琰关键词:尖锐湿疣 高频电离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7年8月,60例瘢痕疙瘩患者共65个部位的瘢痕疙瘩接受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扩张器容量70~600 m L。经50~126 d注水扩张,行瘢痕疙瘩切除或部分切除、扩张器取出和扩张皮瓣转移术,术中即时给予残留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以及术后浅层电子束照射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2~50个月不等。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价疗效。结果:61个部位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4个胸部扩张器因外露提前取出。随访12个月以上,治愈47个部位(占77%);部分复发14个部位(占23%);完全复发0个部位。术前和术后12月的总POSAS评分分别为(59.31±4.94)分和(18.15±1.51)分(P<0.05)。结论: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是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之一。 吴晓琰 陈晓栋 许攀 Ahmed Ali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关键词: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糖皮质激素 放射疗法 手术扩大切除联合小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侵袭性皮肤恶性黑素瘤32例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扩大切除联合小剂量干扰素(IFN)α2b治疗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疗效。方法32例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经术前检查分期后(Ⅱ期21例、Ⅲ期11例)接受了手术扩大切除,手术范围距离皮损或组织病理取材后瘢痕边界1~2cm。手术方法包括:直接切除缝合4例、截指(趾)6例、皮肤游离移植15例、任意皮瓣转移3例和轴型皮瓣转移4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行选择性淋巴结摘除者9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者2例。术后1周,给予IFN—α2b300万IU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续1~3g。结果所有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截止到2011年6月,2例患者失访,其余30例患者中,6例随访5年,生存4例,死亡2例(均为ⅢC期);7例随访3~5年,生存5例,死亡2例(均为ⅢC期);13例随访1—3年,生存12例,死亡1例(为ⅢB期);4例随访1年内的无1例死亡。现存的25例患者中,8例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为手术后2年内新出现的区域淋巴结转移;8例完成了IFN—α2b治疗3年的疗程,11例已接受了1年以上的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手术扩大切除联合小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Ⅱ期和Ⅲ期皮肤恶性黑素瘤,能降低局部复发,患者生存率高。 陈晓栋 顾黎雄 吴晓琰 沈聪聪 丁瑜洁 姚晓东关键词:黑色素瘤 干扰素Α-2B 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索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共选取瘢痕疙瘩患者35例(90个皮损),采用随机表单盲法,将皮损分为3组(A、B、C组),分别进行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A型肉毒素、复方倍他米松+氟尿嘧啶、单独复方倍他米松。以瘢痕体积、硬度、痒痛感觉及外观自我评价4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共32例患者的85个皮损完成试验(A组29个,B组28个,C组28个)。体积、硬度、外观自我评价各组间及组内配对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痒痛评分疼痛值上A组和C组疗程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对于缓解瘢痕疙瘩痒痛有明显的疗效。 李静 吴晓琰 陈晓栋关键词:瘢痕疙瘩 糖皮质激素 A型肉毒素 疗效观察 两种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并发症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采用"W"形切口(A组)及"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B组)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两种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63例,其中A组84例,B组79例,对其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术后发生血肿5例、皮瓣坏死3例,切口裂开11例,局部瘢痕增生13例,异味残留3例;B组术后发生血肿4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裂开3例,局部瘢痕增生4例,异味残留4例。A、B组在切口裂开、局部瘢痕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较"W"形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腋臭术后并发症。 姚晓东 吴晓琰 丁瑜洁 陈晓栋关键词:腋臭 顶泌汗腺 修复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