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华
- 作品数:57 被引量:30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立项课题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症护理超声在预防VA-ECMO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重症护理超声在预防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6月31日符合条件的80例VA-ECMO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症护理超声技术引导下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肌力及血管直径。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髂腰肌、臀大肌、内收肌、臀中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而血管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护理超声在预防VA-ECMO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下肢肌力回复,缩小血管直径,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 冷夏华吴洁华王蒙蒙方岚况玲彭珍陶少宇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重症护理超声
- 蝶形胶布固定法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蝶形胶布固定法在经口气管插管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胶布固定法,观察组使用蝶形胶布固定法。比较两组气管导管的在位情况、口腔异味程度、口腔护理所需的时间和人数。结果观察组导管移位的发生率、口腔异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口腔护理所需的时间和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蝶形胶布固定法固定气管插管优于普通胶布固定法。
- 吴洁华郑春燕何亮胡敏
- 关键词:蝶形胶布经口气管插管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16例,PICC门诊建立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者为观察组,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专科护理门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熊晓云范彬吴洁华潘银河
- 关键词:专科护理
- 基于口渴管理安全策略饮少量冰水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5
- 2020年
- 目的基于口渴管理安全策略,探讨饮少量冰水缓解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症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口腔给予少量冰水,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棉签蘸水湿润口唇。收集并比较2组受试者口渴程度评分及呛咳误吸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及口渴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口渴评分为(3.30±0.88)分,低于对照组(6.50±1.25)分(P<0.01)。患者呛咳误吸发生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少量冰水可以有效缓解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症状,不增加呛咳及误吸的发生。
- 张小雪何朝珠吴洁华何亮刘海佳
- 关键词:冰水经口气管插管口渴误吸
- 应用PBL法对年轻护士进行急救护理培训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护理学科也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护士的要求日益提高,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理论知识,还需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为了顺应时代需求,
- 熊晓云吴洁华严梅秀潘银河
- 关键词:年轻护士PBL法护理学科基础护理新知识
- 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交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的4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5月至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对危重症患者交接班实施传统床旁交接班模式,此阶段交接班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对危重症患者交接班实施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此阶段交接班相关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交接班质量、交接班时间、交接内容完整性及其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交班环境、交班内容、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组织效率、临床判断及总体交班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接班环境、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组织效率、临床判断及总体交班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交班内容完整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交接班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护理人员的交接班质量、交接班效率、交班内容完整性均得到提升,其对交班模式也更满意。
- 谌欢潘小康吴洁华王蒙蒙
-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
- 门急诊集中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 本文分析了影响门急诊输液室输液安全的因素,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护士技能培训,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使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 胡衍吴洁华
- 关键词:医院管理急诊输液室门诊输液室输液安全患者满意度
- 文献传递
-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6%、护理满意度为8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9%,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采用优质急诊护理,能够保证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 陈淑芳吴洁华何亮
-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
- 优化导管管理策略在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际转运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导管管理策略对减少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院际转运过程中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ECMO院际转运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患者。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优化导管管理策略转运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常规导管管理方法转运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带管数、转运时间、转运距离、ECMO运转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岁):58.26±10.38比54.00±16.61,带管数(根):6.03±1.32比5.51±1.37,转运时间(h):2.48±0.30比2.51±0.39,转运距离(km):155.27±20.45比165.56±25.62,ECMO运转时间(d):8.47±1.28比9.11±1.99,均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8/30),其中2例患者过床后出现ECMO导管打折,导致流量监测报警;1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未呈"U"型摆放,导致导管扭曲,血管活性药物未及时输入体内,造成患者低血压;3例患者导管穿刺点渗血较多,贴膜卷边;2例患者上车后尿管夹闭,未及时开放。而观察组实施优化导管管理策略后,ECMO患者转运途中均未发生导管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4,P<0.05)。结论对ECMO患者院际转运途中实施优化导管管理策略,很大程度减少了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为ECMO患者院际转运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
- 吴洁华冷夏华王蒙蒙谌欢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 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构建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接诊流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对照组予常规急诊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用时、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最终收集31例,对照组最终收集27例;试验组各环节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可缩短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时间,促进医护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
- 吴洁华陈华夏叶冷夏华王蒙蒙谌欢闫程坤
-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急症护理临床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