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琪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老年
  • 3篇心力衰竭
  • 3篇生活质量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护理
  • 3篇活质量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 2篇衰弱
  • 2篇皮下出血
  • 2篇老年慢性
  • 2篇老年慢性心力...
  • 2篇肺癌
  • 2篇肺癌患者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分子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吴琪
  • 8篇季梅丽
  • 4篇张蓉
  • 4篇王丹蕾
  • 2篇高晓洁
  • 2篇吴林珂
  • 2篇李燕
  • 1篇徐青
  • 1篇潮欣畅
  • 1篇张娟
  • 1篇季梅林
  • 1篇陈京缦
  • 1篇张乐乐
  • 1篇贾若雅
  • 1篇张凯
  • 1篇姚晓晨
  • 1篇吴筱娴
  • 1篇陶钰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危险因素探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基于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衰弱状况,分析影响衰弱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CHF患者,根据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衰弱组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分与MLHFQ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90 d非计划再入院率、死亡率。结果:102例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为53.92%(55/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疾病数量增加、血红蛋白(Hb)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白蛋白(Alb)降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为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组MLHFQ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评分高于非衰弱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患者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分与MLHFQ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评分呈正相关(rs=0.505、0.424、0.526,P均<0.001)。随访90 d,衰弱组非计划再入院率高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衰弱状况发生率较高,BMI、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数量、Hb、RDW、Alb、NT-ProBNP为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衰弱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预后不良。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能快速评价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状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王丹蕾张蓉吴琪夏绘绘夏佩佩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衰弱生活质量预后
容量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年
探讨容量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老年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依据管理方法分为容量管理组、常规管理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心功能、依从性、生存质量。结果:管理后,容量管理组患者的HR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LVEF、CO、E/A均高于容量管理组(P<0.05)。容量管理组患者的依从性94.00%(47/50)高于常规管理组80.00%(40/50)(χ2=4.332,P<0.05)。管理后,容量管理组患者的症状、情绪、体力限制、社会限制评分均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容量管理较常规管理更能有效提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吴琪季梅丽王丹蕾
关键词:常规管理容量管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依从性
优质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将75例实施标准化化疗方案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n=40)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癌性疼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优质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优质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IL评分较干预明显上升,且优质组患者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患者的癌性疼痛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其肺功能和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显著。
吴琪吴林珂
关键词:肺癌化疗优质护理癌性疼痛肺功能
对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患者临床护理沟通技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对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患者临床护理沟通体会。方法分析总结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我科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患者63例实施的护理经验。结果63例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患者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沟通实施后,满意度达100%。结论对于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性患者临床护理沟通技巧关键是在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注重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减轻老年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贯彻老人安心、家人放心的服务宗旨。
吴琪季梅林张蓉
关键词:老年患者听力障碍沟通技巧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出血将其分为皮下出血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合并疾病及注射方法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皮下出血组患者BMI、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进行注射点按压的患者比例及皮下脂肪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均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是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应注意控制血压或增加按压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风险。
吴琪季梅丽张蓉王丹蕾夏佩佩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衰弱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
优化书面交班流程对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通过优化书面交班方式,培育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和“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设计使用持续交班报告,比较使用持续交班报告前(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和使用后(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情况、患者管道交接情况,采用个案追踪法对护士综合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使用持续交班报告前后,护士掌握患者病情能力的达标率从81.4%提高至98.9%,管道交接的达标率从95.8%提高至99.9%,综合能力考核达标率从90.5%提高至99.2%,使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50,2.638,63.883;P <0.01).结论 应用持续交班报告优化了书面交班方式,便于书写、内容详尽、重点明确,有助于年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明确护理重点,提高综合素质.
季梅丽高晓洁吴琪潮欣畅
关键词:年轻护士
双血管融合技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血管内介入栓塞目前已成为前交通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式。文中旨在研究双血管融合技术对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复杂前交通动脉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双血管融合与DSA造影、单侧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结果的差异,观察动脉瘤是否符合真实体积大小、双侧A1与前交通动脉的准确汇合点、前交通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等。结果双血管融合技术鉴别动脉瘤符合真实体积31例,单侧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识别真实体积28例。双血管融合技术鉴别双侧A1与前交通动脉的准确汇合点31例,DSA造影鉴别9例。双血管融合技术鉴别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31例,DSA造影鉴别26例。双血管融合技术鉴别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变异31例,DSA造影鉴别24例。通过双血管融合技术获得的最佳DSA机器投射角度4例优于三维重建技术。结论双血管融合技术有助于术者全面了解复杂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和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对于复杂的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制定、栓塞工作角度的选择和栓塞术中的实时观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立利张鑫张庆荣吴琪陈姝娟邓金龙吕盛银邵将王汉东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颈内动脉
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23年
目的:观察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3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弹力带抗阻运动,观察组接受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观察两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及1年内再住院率和1年内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躯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其他领域评分和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峰值摄氧量(VO2peak)及无氧阈值(AT)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促进CHF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提高运动耐力,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同时还可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疗效较好。
吴琪季梅丽张蓉王丹蕾夏佩佩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住院接受诊治的10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肺栓塞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n=15,发生肺栓塞)与对照组(n=87,未发生肺栓塞),分析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老年(≥60岁)比例、指尖脉氧饱和度<97%比例、入院时D-二聚体(D-D)升高(>0.5 mg/L)比例、肺癌分期Ⅲ~Ⅳ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60岁)、指尖脉氧饱和度<97%、入院时D-D升高(>0.5 mg/L)以及肺癌分期Ⅲ~Ⅳ期均是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60岁)、指尖脉氧饱和度<97%、D-D升高(>0.5 mg/L)以及肺癌分期Ⅲ~Ⅳ期均是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根据这些因素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积极给予预防性治疗。
黄宝丽吴林珂张琦婉徐青吴琪张凯陶钰
关键词:肺癌肺栓塞
思维导图在老年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后自我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老年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itral valve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M-TEER)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M-TEER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隐匿法共纳入数据分析样本66例,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应用多学科专科护士设计的思维导图指导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患者在按时服药、坚持服药及遵医嘱服药等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心功能指标中6 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衰弱程度、社会支持度和术后1年内因心衰住院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M-TEER后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应用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因心衰住院的发生率。
季梅丽狄素玲吴琪贾若雅吴筱娴张娟李燕
关键词:思维导图自我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