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丽

作品数:210 被引量:1,057H指数:18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8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化科学
  • 12篇生物学
  • 8篇哲学宗教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4篇基因
  • 27篇细胞
  • 26篇三氯乙烯
  • 20篇病毒
  • 17篇儿童
  • 16篇凋亡
  • 14篇蛋白
  • 14篇青少年
  • 13篇少年
  • 12篇凋亡基因
  • 12篇血清
  • 11篇流行病
  • 10篇影响因素
  • 10篇流行病学
  • 9篇毒性
  • 9篇保健
  • 8篇蛋白激酶
  • 8篇染毒
  • 7篇学龄
  • 7篇荧光

机构

  • 210篇深圳市疾病预...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汕头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7篇暨南大学
  • 7篇深圳大学
  • 5篇深圳市慢性病...
  • 4篇南华大学
  • 4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10篇周丽
  • 61篇刘建军
  • 51篇徐新云
  • 38篇黄海燕
  • 34篇谌丁艳
  • 32篇袁建辉
  • 30篇庄志雄
  • 28篇吴德生
  • 25篇吴宇
  • 25篇杨细飞
  • 25篇杨淋清
  • 21篇王赟
  • 20篇黄新凤
  • 18篇李学余
  • 17篇刘月峰
  • 17篇袁碧涛
  • 16篇罗青山
  • 15篇柯跃斌
  • 14篇杨洪
  • 13篇程小雯

传媒

  • 3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7篇中国公共卫生
  • 1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1篇癌变.畸变....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中国健康教育
  • 7篇职业与健康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伤害医学(电...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实用预防医学
  • 5篇华南预防医学
  • 4篇中华劳动卫生...
  • 4篇毒理学杂志
  • 4篇中国毒理学会...
  • 3篇疾病控制杂志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校医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社会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13篇2016
  • 12篇2015
  • 13篇2014
  • 13篇2013
  • 11篇2012
  • 19篇2011
  • 24篇2010
  • 19篇2009
  • 20篇2008
  • 2篇2007
  • 16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2017年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抑郁及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初、高中各5所学校389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0.6%,其中初中生为21.4%,高中生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初中生而言,年龄增长(OR=1.151)、无关系亲密朋友("1~2个"与之比较:OR=0.318,"3~5个"与之比较:OR=0.204,"≥6个"与之比较:OR=0.138)、有噪声影响学校学习(偶尔/有时:OR=1.851,经常/总是:OR=2.07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没有受过校园欺凌(OR=0.424)是保护因素(P均<0.05)。对高中生而言,户口所在地为城镇(OR=1.392)、无关系亲密朋友("1~2个"与之比较:OR=0.229,"3~5个"与之比较:OR=0.123,"≥6个"与之比较:OR=0.068)、有噪声影响学校学习(偶尔/有时:OR=1.396,经常/总是:OR=2.07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自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OR=0.531)、没有受过校园欺凌(OR=0.566)、没有受过网络欺凌(OR=0.591)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值得关注,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学生应及时进行疏导。
谌丁艳黄园园周丽王赟李晓恒
关键词:抑郁心理健康
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7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 000名,进行《广东青少年自杀意念》的调查。采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大、中学生近1 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1%,初中/高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大学生(χ2=21.5,P=0.000)。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在过去1 a中孤独感、在过去1 a中因学习/成绩的压力感、在过去1 a中失眠的次数、在过去1 a中连续2周感到伤心或绝望、有网络成瘾、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吸烟量、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饮酒量。结论深圳市大、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初中/高中生更高,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消除危险因素和加强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自杀的发生。
袁碧涛杨建明周丽黄广文
关键词:自杀青少年
深圳市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索深圳市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从深圳市10个区中选取5所初中和5所高中学校的3 952名学生进行手机使用信赖、自伤行为及身体活动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3 952名学生手机使用依赖中度和高度的报告率分别为50.0%和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段、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关系密切朋友个数、自伤情况和身体活动情况均与手机依赖有关(P值均<0.05)。有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手机依赖程度低于女生(OR=0.82,95%CI=0.73~0.93);初中生低于高中生(OR=0.71,95%CI=0.58~0.87);有1~2个(OR=1.36,95%CI=1.14~1.61)和3~6个密切朋友数量(OR=1.23,95%CI=1.07~1.42)的学生高于有6个及以上的学生;无自伤行为的低于有自伤行为的学生(OR=0.48,95%CI=0.42~0.55);身体活动不足的高于活动充足的学生(OR=1.34,95%CI=1.11~1.61)。结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高度关注手机使用依赖的高危人群,及时预防控制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
黄园园谌丁艳周丽
关键词:便携式电话青少年
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18所学校共4 871名学生进行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近1年内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5.75%(280/4 871)。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8.88%),其次为初中生(5.09%),高中生交通伤害发生率最低(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初中与之比较:OR=0.534,95%CI=0.380~0.749;高中与之比较:OR=0.314,95%CI=0.213~0.464)、肥胖(OR=1.855,95%CI=1.225~2.809)、大家庭(OR=1.463,95%CI=1.103~1.941)、步行(OR=1.750,95%CI=1.116~2.746)、骑自行车上学(OR=3.636,95%CI=2.015~6.560)、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多(OR=1.343,95%CI=1.167~1.546)、校内人车道不分开(OR=1.433,95%CI=1.110~1.850)学校学生更倾向于发生交通伤害,学校有专人维护校周交通秩序(OR=0.818,95%CI=0.698~0.958)、所乘校车无超载情况(OR=0.483,95%CI=0.330~0.706)是交通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多种因素影响交通伤害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
谌丁艳熊华威王赟周丽
深圳地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基因组特征及诊断试剂研究
何雅青金奇杨洪李琳琳周世力张海龙杨帆肖性龙姚相杰谭洁阳帆周丽吕星
本研究于1998-2007年连续十年对深圳地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简称CA16)进行监测,掌握深圳地区流行的EV71和CA16的遗传学背景和种系进化关系,病毒变异规律和...
关键词: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基因
深圳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缓解学生学习焦虑情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深圳市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学习焦虑诊断测试。结果深圳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焦虑报告率为42.5%,其中男生为41.9%,女生为43.2%;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寄养家庭和残疾/特困家庭学生学习焦虑量表分均值分别为6.93,6.67,7.01,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父母自身的躯体化症状是特殊家庭学生学习焦虑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或P<0.01)。结论深圳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焦虑状况较为严重,父母教养方式及父母躯体化症状是特殊家庭学生学习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
周丽徐天洪董国营
关键词:学习焦虑教养方式特殊家庭
2010年深圳市学校与托幼机构传染病爆发疫情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2010年深圳市学校与托幼机构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10年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学校与托幼机构传染病爆发疫情263起,其中以小学最为常见,占43.4%;传染病爆发疫情以3、4、9月为多,占70%以上;爆发疫情为乙类、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主要病种为流感、手足口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263起传染病爆发疫情中,经肠道传播的占60.8%,其次为呼吸道传播占39.2%。发病2 610例,波及人数39 149人,罹患率为6.7%。结论 2010年深圳市学校与托幼机构传染病爆发疫情主要为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经呼吸道传播为次;高发人群仍然是幼儿及小学生。
林应和李媛周丽吴小敏袁碧涛董国营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爆发流行院校
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N-2a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并确定可能的检测限值。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毒素标准品结合藜芦定和乌本苷共同作用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确立细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及比较各毒素作用大小,并同步利用小鼠生物法进行验证,通过精确记录小鼠死亡时间,比较各毒素的毒作用大小。结果:麻痹性贝类毒素能明显降低藜芦定和乌本苷的细胞毒性,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毒素各成分毒性大小为:neoSTX〉STX〉dcSTX〉GTX1,4〉GTX2,3〉dcGTX2,3;小鼠生物法的毒作用平均死亡时间为:neoSTX组(6.5 min),GTX1,4组(8.0 min),STX组(9.0 min),dcSTX组(15 min);GTX2,3组和dcGTX2,3组未见动物死亡。结论:细胞检测与小鼠生物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细胞检测法可行,且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值可达到10-9mol/L剂量水平,其中浓度在10-6~10-8mol/L间具有较好的线性。
黄海燕付英斌赵昆山袁建辉周丽刘建军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
稳定干扰SET肝细胞株的生物学鉴定
2012年
目的:对稳定干扰SET(patient SE translocation)的肝细胞株进行生物学性状鉴定,为研究SET蛋白在肝细胞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培养人肝L-02细胞、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稳定干扰(siRNA)SET L-02肝细胞及psiRNAc L-02肝细胞(空载体转染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MTT吸光度与细胞数目间关系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染色体有无结构异常,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恶性转化。结果:与正常肝细胞比较,稳定干扰SET肝细胞及psiRNAc肝细胞的生长形态无明显变化,3组细胞的生长曲线趋于一致。染色体畸变分析表明SET基因沉默的人肝L-02细胞染色体结构与数目未发生明显改变。软琼脂克隆实验表明SET基因沉默的人肝L-02细胞未发生恶性转化。结论:SET siRNA的导入未引起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遗传性状保持稳定,说明所构建的SE7基因沉默的人肝L-02细胞模型是稳定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工具细胞。
周丽李杰黄遂杨细飞刘建军
关键词:三氯乙烯生物学性状细胞增殖
深圳市中学生亲子亲合现状及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亲子亲合现状,探讨手机依赖与亲子亲合的关系,为开展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深圳市初中和高中各5所学校的3 9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机依赖与亲子亲合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学生父子亲合平均得分为(34.34±9.67)分,母子亲合平均得分为(38.14±8.35)分。无论初中还是高中阶段,母子亲合得分均高于父子亲合得分(t值分别为12.07,14.41,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父子亲合、母子亲合得分均与手机依赖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0.17,P值均<0.01),亲子亲合得分越低,手机依赖得分越高。结论家庭在中学生手机依赖防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加强亲子亲合、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可能有助于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减少手机成瘾的发生。
谌丁艳周丽黄园园李晓恒
关键词:亲子关系便携式电话精神卫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