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倩

作品数:3 被引量:93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产妇
  • 1篇孕产
  • 1篇孕产妇
  • 1篇孕期
  • 1篇孕期保健
  • 1篇枕后位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瑞芬太尼
  • 1篇胎儿
  • 1篇胎位
  • 1篇胎位不正
  • 1篇体位
  • 1篇评分
  • 1篇后位
  • 1篇芬太尼
  • 1篇分娩
  • 1篇分娩镇痛
  • 1篇改变产妇体位
  • 1篇高龄

机构

  • 3篇武汉市妇女儿...
  • 1篇江汉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周倩
  • 2篇雷凤琼
  • 1篇冯春
  • 1篇秦静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孕期保健在高龄孕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分析孕期保健(PC)服务在高龄产妇妊娠及分娩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8例高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接受PC服务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接受产前保健及检查服务)和对照组48例(不定期检查及从未检查者),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包括自然分娩情况、难产发生情况、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死胎率)、并发症(包括孕妇产后出血、早产及胎膜早破等)及胎儿与孕妇的体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率28.0%、死胎率0.0%、难产率10.0%显著较对照组孕产妇的54.2%、8.3%、52.1%低,而自然分娩率72.0%及新生儿Apgar评分(9.9±1.2)分明显较对照组孕产妇的45.8%、(8.2±0.9)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6.0%及2.0%明显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27.1%及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体质量孕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及孕产妇孕期增长的体质量均显著较对照组胎儿及孕产妇孕期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服务在高龄孕产妇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孕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及健康,值得推广。
秦静周倩罗志弘
关键词:孕期保健高龄产妇并发症胎儿
瑞芬太尼主导多维模式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及镇痛效果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主导多维模式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150例符合条件的足月产待产孕妇,将150例孕妇分为单一镇痛组、多维镇痛组和对照组,单一镇痛组孕妇给予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多维镇痛组给予瑞芬太尼、音乐疗法、经皮神经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镇痛,对照组不给予分娩镇痛。比较3组孕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等级、各产程持续时间、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多维镇痛组疼痛等级与单一镇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多维镇痛组第一产程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单一镇痛组和对照组(P〈0.05),第二、第三产程持续时间3组产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维镇痛组对镇痛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单一镇痛组(P〈0.05);单一镇痛组1 min、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9.89±0.65)分、(9.85±0.59)分,多维镇痛组分别为(9.83±0.58)分、(9.93±0.61)分,对照组分别为(9.86±0.66)分、(9.89±0.57)分,3组新生儿1 min、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经皮神经穴位电刺激疗法等多维镇痛,尽管不能降低产妇的疼痛等级,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但能够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持续时间,并提高产妇对于分娩镇痛的满意度。
雷凤琼冯春周倩
关键词:瑞芬太尼分娩镇痛APGAR评分
改变产妇体位应用于临床矫正枕后位胎位不正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产程体位改变对矫正产妇后位胎位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 800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内诊检查及B超诊断证实为枕后位胎位不正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取侧卧位,并利用羊水浮力、胎儿重力、子宫间隙收缩力等合力的相关作用改变胎头娩出的位置,使得胎头下降时从枕后位转为枕前位,而对照组孕妇不进行体位指导,任意让孕妇卧床或行动,对比分析两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自然分娩产程、妊娠并发症、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死亡率、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潜伏期产程、活跃期加速阶段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枕位胎头先露下降速度在潜伏期、加速期、急速下降期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较低、产伤率较高、宫内窒息率高、产中、产后出血量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后位胎位不正是引起产妇胎位不正的重要因素,分娩过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对提高母婴分娩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周倩雷凤琼
关键词:枕后位胎位不正体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