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增坡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貌
  • 2篇数字地貌
  • 2篇嫦娥
  • 2篇嫦娥一号
  • 1篇形貌
  • 1篇源数据
  • 1篇月球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环境质量
  • 1篇撞击坑
  • 1篇环境质量
  • 1篇多源数据
  • 1篇SOTER
  • 1篇DEM
  • 1篇ENGINE
  • 1篇表形
  • 1篇ARCGIS

机构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常州市城市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周增坡
  • 3篇程维明
  • 2篇万丛
  • 2篇周成虎
  • 1篇张洪岩
  • 1篇章莉萍
  • 1篇曹玉尧
  • 1篇张淑杰
  • 1篇姚凌
  • 1篇侯琳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DEM的火山口地貌识别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以吉林省靖宇县西南部的龙湾火山群为例,进行了火山口地貌图像识别方法探讨。在提取过程中,根据研究区内火山口均位于熔岩台地上的特点:首先,将研究区划分为平原和山地等地貌类型;然后,将生成的坡度数据与DEM高程数据相乘,实现对DEM数据按照地形高低起伏的加权,以突显火山口在高程数据上的表现。根据火山口"中间低,四周高"的形态特点及在DEM上的表现,建立了火山口识别模板,对火山口进行识别。最后,参照研究区内的遥感影像,对提取的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改。
周增坡程维明周成虎张洪岩
关键词:数字地貌
基于“嫦娥一号”的月表形貌特征分析与自动提取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嫦娥一号"CCD相机获得的遥感影像及其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后的DE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m)进行了月表形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的平均高程为–742m,最大高程点和最小高程点均位于月球的背面,其中前者位于Engel’gardt撞击坑东缘,后者位于Minkowski撞击坑的次级撞击坑内;月球表面相对平坦,大部分坡度在15°以下,占月球总面积的90%,月球高地的坡度值变化较大,平均坡度大于7°,月海坡度变化较小,多数在3°以下;月表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统计窗口为16km2,大部分区域起伏度在200m以下,而起伏度大于2000m的大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周围的环形山区域;基于高程、坡度、起伏度及影像灰度值的归一化处理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月海和月球高地的自动提取,其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质图进行精度评价,获得Kappa系数为0.78,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月球形态特征的提取及分析.
周增坡程维明周成虎万丛曹玉尧
关键词:嫦娥一号
基于多源数据的典型地貌形态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地貌学研究现状和信息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以典型地貌形态特征提取为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地貌形态自动/半自动提取过程中刻画地表形态特征的高程、坡度、坡向、剖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等参数,总结了地貌形态提取的三...
周增坡
关键词:数字地貌
文献传递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现有国内外土壤数据库建设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土壤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的编码设计、结构设计及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并以江苏省土壤环境质量数据为案例建立了示范性的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姚凌章莉萍张淑杰周增坡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SOTERARCGISENGINE
月球正面撞击坑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IAU最新公布的撞击坑名录、"嫦娥一号"影像与DEM数据,本文使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月球正面撞击坑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1)月球正面直径较大的撞击坑主要分布在月陆区域,且集中趋势明显,而月海区域直径较大的撞击坑分布较少,周围有大量直径较小的撞击坑;(2)直径较大的撞击坑在月表具有一定随机性,而直径较小的撞击坑在月表的集中性明显;(3)赤道区域的撞击坑密度小于两极区域,前导半球的撞击坑数量小于后随半球;月海区域的撞击坑密度小于月陆区域;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月球正面的中南部;(4)月球正面深度大于2.5km的撞击坑主要集中在月陆区域,且在南极的中央经线附近更为集中;在57°N至24°S之间,深径比处于较高水平,最大值出现在14°N附近,均值在0.14左右波动,自该区域至南北两极,深径比逐渐减小,并在南极附近出现最小值;(5)月陆区域撞击坑坡度最大值的均值大于月海区域;坡度最大值的均值规律性明显,即自赤道至两极,撞击坑坡度最大值的均值逐渐增大。月球撞击坑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空间集聚性、经向和纬向差异性,该特征与撞击坑形成理论间的耦合关系仍需深入研究。
周增坡程维明万丛侯琳
关键词:撞击坑嫦娥一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