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雨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酸钠
  • 2篇磷酸肌酸
  • 2篇磷酸肌酸钠
  • 2篇肌酸
  • 2篇胺碘酮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后
  • 1篇心肌
  • 1篇心肌形态学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神经再生
  • 1篇同工酶
  • 1篇歧化酶
  • 1篇周围神经
  • 1篇坐骨
  • 1篇坐骨神经
  • 1篇肌酸激酶
  • 1篇肌酸激酶同工...
  • 1篇激酶
  • 1篇甲钴胺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许铁
  • 3篇周雨
  • 2篇王芳
  • 1篇燕宪亮
  • 1篇姚爱明
  • 1篇叶英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心肺复苏后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兔心肺复苏(CPR)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窒息法制作CPR模型。选取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胺碘酮组)、D组(磷酸肌酸钠组)、E组(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组),每组8只,动态监测HR、MAP及血浆CK、CK—MB含量。复苏后6h处死兔,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C组、D组和E组兔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PR后B组、C组、D组和E组兔血浆CK、CK—MB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C组、D组,C组、D组又显著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和E组兔血浆的CK、CK—MB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病理显示,E组心肌损伤轻于c组和D组,c组和D组又轻于B组。结论胺碘酮、磷酸肌酸钠、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均对CPR后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的保护效果更好。
王芳周雨许铁
关键词:胺碘酮磷酸肌酸钠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甲钴胺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挤压损伤模型,6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甲钴胺)、对照组和正常组。每周测量计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第4、8周对大鼠进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取标本测量腓肠肌恢复率,取坐骨神经干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SFI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术后第4、8周,神经电生理与肌肉湿重检测均显示正常组最好(P〈0.05),实验组次之,对照组最差(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第4周时实验组、对照组均出现典型的神经损伤后修复改变;第8周时实验组恢复更接近正常组,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可加快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
周雨叶英姚爱明许铁
关键词:甲钴胺周围神经坐骨神经神经再生
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窒息兔心肺复苏后心肌形态学及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窒息兔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心肌形态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窒息法制作CPR模型。选取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胺碘酮5 mg/kg组)、D组(磷酸肌酸钠100 mg/kg组)、E组(胺碘酮5 mg/kg联合磷酸肌酸钠100 mg/kg组),每组8只。CPR后6 h处死兔,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肌MDA含量、SOD活性。结果 光镜下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显示:E组心肌损伤轻于C组和D组,C组和D组又轻于B组。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显示:A组兔的心肌线粒体完整,肌丝排列整齐,明暗带清晰;B组兔的心肌线粒体部分水肿、空泡化,线粒体嵴断裂,肌丝排列紊乱,明暗带分界不清;C组兔心肌少数线粒体空泡化、嵴断裂,肌丝排列尚整齐,明暗带显示不清;D组兔心肌少数线粒体空泡化、嵴断裂,明暗带清晰;E组兔心肌线粒体完整,个别线粒体水肿、嵴断裂,明暗带清晰可见。B组、C组、D组兔心肌MDA含量(2.45±0.41,1.65±0.18,1.71 ±0.17)较A组(0.98±0.2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兔心肌MDA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D组,C组和D组又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1.21± 0.5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和E组兔心肌SOD活性(16.2±0.9,17.9±1.0,18.2±0.6,19.8±1.4)较A组(21.4±2.1)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肌SOD活性低于C组和D组,C组和D组又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能减轻CPR后心肌损伤;部分抑制CPR后的过氧化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心肌保护作用的主要�
王芳周雨燕宪亮许铁
关键词:心肺复苏胺碘酮磷酸肌酸钠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