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鑫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毛白杨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家族的功能分化研究
-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以谷胱甘肽(GSH)为底物将脱氢抗坏血酸(DHA)还原为抗坏血酸。DHAR基因在植物抗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植物体内不同拷贝DHAR基因的功能差异,以及DHAR蛋白与GSH结合位点(...
- 唐振鑫
- 关键词:毛白杨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蛋白质功能
- 短柄草14-3-3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在短柄草基因组中共鉴定出7个14-3-3蛋白家族成员,与水稻、拟南芥14-3-3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7个短柄草14-3-3蛋白中有1个属于ε类蛋白,其他6个属于非ε类蛋白。对短柄草14-3-3蛋白家族的序列相似性、基因结构以及蛋白结构分析发现,短柄草14-3-3蛋白序列及三维结构高度保守。RT-PCR分析显示,7个短柄草14-3-3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均表达,预示着它们在植物体内可能都具有生物学功能。
- 唐振鑫杨海灵
- 关键词:短柄草基因家族
- 毛白杨两个Phi类GST基因的克隆及生化特性被引量:3
- 2012年
-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在植物的抗逆反应、细胞信号转导和抗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中克隆到2个Phi类GST基因(PtoGSTF1和PtoGSTF2),它们分别编码215和21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DNA序列分析显示这2个基因均含有2个内含子。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在毛白杨的根、茎、叶、韧皮部和顶芽组织中均表达,是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这2个基因并纯化重组蛋白。酶活性分析显示PtoGSTF1和PtoGSTF2蛋白对底物CDNB、NBD-Cl、NBC和Cum-OOH都具有酶学活性,但活性差异较大。动力学分析显示,PtoGSTF2对NBD-Cl的亲和力是PtoGSTF1的2.5倍,但PtoGSTF1的催化效率是PtoGSTF2的56.8倍。热力学稳定性分析显示,PtoGSTF1比PtoGSTF2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因此,酶学性质的差异预示着这2个Phi类GST基因可能存在功能上的分化。
- 李迪唐振鑫刘海静曾庆银杨海灵
-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毛白杨蛋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