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沂星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脊髓
  • 4篇颈椎
  • 3篇山羊
  • 3篇髓型
  • 3篇球囊
  • 3篇颈椎病
  • 3篇脊髓型
  • 3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退变
  • 2篇球囊导管
  • 2篇球囊压迫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脊髓损伤模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节段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唐沂星
  • 8篇沈洪兴
  • 7篇宋庆鑫
  • 6篇王琨
  • 5篇陈智
  • 5篇侯藏龙
  • 5篇张帆
  • 3篇何平
  • 3篇李凤宁
  • 3篇黄轩
  • 2篇汤译博
  • 1篇李明
  • 1篇綦柯
  • 1篇綦珂
  • 1篇郝强
  • 1篇陈士跃
  • 1篇王毅峰
  • 1篇张伟忠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球囊注射压迫法建立山羊颈脊髓慢性压迫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8只崇明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前路手术将球囊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皮向注射阀注射0.1ml造影剂,使球囊缓慢膨胀,对颈脊髓产生慢性压迫;对照组放置压迫装置后即刻取出,术后每周仅经皮穿刺但不注射造影剂。每4周采用Tarlov评分法对动物进行行为学评价,在全麻下进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并处死2只取压迫节段脊髓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Tarlov评分均为5分。实验组术后4周(n=13)Tarlov评分不变;术后8周时(n=11)有2只Tarlov评分为4分,9只5分;术后12周时(n=9)有3只Tarlov评分为2分,4只3分,2只4分。影像学检查示对照组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球囊压迫系统表现稳定,随着时间推移,脊髓逐渐受压。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4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8周受压节段脊髓前角内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变性;术后12周白质出现片状脱髓鞘区和空泡变性。结论术后实验动物行为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符合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特点,说明新型球囊注射压迫系统可以辅助建立稳定、可靠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陈智何平黄轩王琨綦珂张帆李凤宁宋庆鑫汤译博侯藏龙唐沂星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动物模型球囊
改良经皮球囊导管法建立山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置入球囊导尿管致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2只崇明山羊分为对照组(A组)、0.5 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选择腰-骶椎板间隙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局麻后使用血管经皮穿刺鞘管,将5Fr球囊导尿管输送至硬膜外腔,透视下确认导尿管头端到达T6水平.1周后分别以0.5和1 ml容量扩张B、C组导尿管球囊,持续压迫脊髓30 min后撤除.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48 h及72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送检病理.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测得置管后A~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6.8%±0.7%、6.7%±0.7%和6.6%±0.6%.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内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3.4%±2.5%和88.1% ±2.3%;MRI提示球囊扩张后对脊髓腹侧右侧半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无明显受损,球囊扩张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障碍.除A组外,病理检查显示球囊扩张压迫48 h后,相应节段脊髓呈现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缩小,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72 h后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后神经、影像和病理学的评估结果符合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特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能够避免破坏脊髓正常生理环境,模拟符合临床实际的闭合损伤机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脊髓损伤建模方法.
黄轩陈智王琨何平李凤宁张帆綦柯宋庆鑫汤译博唐沂星侯藏龙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损伤球囊压迫
脊髓病手功能评测系统的开发及软件实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基于数据手套(Date-glove)技术结合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脊髓病手功能评测系统(MFS)。方法分别选取确诊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及健康成年人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Wise Glove数据手套获取10 s手屈伸测试(GRT)掌指关节的活动动态信号,以Visual C++为编程工具编写计算机软件模拟掌指关节的角度变化。结果 CSM组左手10 s GRT平均15.20次/10 s,右手平均15.45次/10 s,健康对照组左手平均23.42次/10 s,右手平均23.63次/10 s,两组同侧10 s GRT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手部功能下降。结论 MFS具有集成度高、无创、定量、可靠、操作简便等特点,并首次采用Date-glove技术对脊髓病手功能进行量化分析。
侯藏龙张伟忠唐沂星陈智张帆王琨宋庆鑫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手功能障碍数据手套功能评价
弥散张量成像参数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0例CSM患者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MRI及DTI检查,选择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4个部位作为感兴趣区(ROI),CSM组测量和计算脊髓受压最重平面与C1/2平面的ADC比值和FA比值,正常对照人群测量和计算C3/4、C4/5、C5/6、C6/7平面与C1/2平面的ADC比值、FA比值。对比正常对照人群不同节段、不同年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对比DTI参数(ADC、FA)和参数比值(ADC比值、FA比值)与CSM患者临床症状(JOA评分)及预后(JOA改善率)相关性的差异;CSM患者按术前JOA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按术后JOA改善率分为优、中、差3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人群不同年龄组间4个部位ADC比值、FA比值间差异无统计意义;C3/4、C4/5、C5/6、C6/7各平面间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ADC比值、F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脊髓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的ADC比值、FA比值与JOA评分、JOA改善率相关性优于ADC值、FA值(P<0.05或P<0.01),且FA比值优于ADC比值。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改善率为优、中、差3组CSM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比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参数比值可消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与CSM患者症状及预后有更优的相关性,可能具有较好的CSM临床症状及预后评估价值。
王琨陈士跃陈智张帆宋庆鑫侯藏龙唐沂星郝强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弥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经皮硬膜外置管法建立山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目的] 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置入可扩张球囊导管,建立山羊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 成年雄性山羊12 只,平均分为对照组(A 组)、0.6 ml 压迫组(B 组)和1 ml 压迫组(C 组).使用血...
黄轩陈智王琨何平宋庆鑫唐沂星李明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损伤球囊压迫
利用CT测量指导退变颈椎长节段前路钢板的设计构思
2015年
目的 利用CT测量退变颈椎矢状径、横径、椎体高度及螺钉间距,探讨适用于长节段退变颈椎的钢板要求及设计思路。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06—2014-06诊治的颈椎病80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在PACS系统上测量颈椎CT参数。横断面上,分别测量矢状径、横径,在椎间隙水平测量钩椎关节内径;矢状面上,测量颈椎各椎体和椎间隙高度,测量预期螺钉间距和实际螺钉间距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颈椎各椎体的矢状径从上缘到正中到下缘逐渐增加,C2-7各椎体相同水平矢状径逐渐增加,C2下缘水平为(16.75±1.16)mm,C6下缘达到(19.28±2.08)mm。颈椎各椎体的横径从上缘到正中变化不大,从中分到下缘逐渐增加,从C2-7各椎体相同水平横径逐渐增加,C7水平横径为(31.01±2.28)mm。钩椎关节内径从C3-7逐渐增加,C3水平为(16.07±1.07)mm,C4水平为(17.42±1.58)mm,C5水平为(18.44±1.37)mm,C6水平为(20.79±1.40)mm,C7水平为(23.22±2.68)mm。颈椎前缘椎间隙和椎体高度无显著的从头段向尾端递增趋势。按照现有钢板设计,头尾两侧的螺钉间距在(16.96±1.95)mm到(17.51±1.59)mm之间,均显著高于实际需要的间距(12.84±1.53)mm到(14.50±1.69)mm。结论 退变颈椎虽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其横径和矢状径均向尾端逐渐递增,尤其是颈椎横径头尾两端的差异较大。现有的宽度均一、螺钉间距相等的钢板不完全适用于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根据CT测量结果,可考虑设计螺钉间距不等的梯形钢板以满足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
张帆侯藏龙唐沂星李凤宁宋庆鑫王毅峰沈洪兴
关键词:颈椎退变多节段CT测量
合并DM的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成倍增长。糖尿病是另外一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其症状表现容易与脊髓型颈椎病所导致的肢体麻木、乏力、反射...
唐沂星沈洪兴
金属蛋白酶类及其抑制剂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可导致多种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被认为是IVDD的主要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含凝血酶敏感蛋白模体的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ADAMTSs)是参与ECM降解的主要蛋白酶类。本文总结在IVDD中MMPs、ADAMTSs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研究。研究发现人IVDD中MMP-1、2、3、7、8、10、13,ADAMTS-1、4、5出现表达上调,TIMP-3下调、TIMP-1上调。MMPs、ADAMTSs的表达受多因素共同调节,包括机械应力、炎症、氧化应激等,部分参与P38途径。遗传因素也在MMP-1、2、3、9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MMPs、ADAMTSs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的上调导致ECM降解,进一步导致IVDD的发展。未来的治疗将靶向于导致ECM病理降解的特定MMPs及ADAMTSs。
宋庆鑫王琨唐沂星沈洪兴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类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