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霞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宜宾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理欲和谐——从莎士比亚的一首长诗说起
- 2012年
- 文艺复兴前期推崇以人欲反抗中世纪的禁欲。由于人们过度沉溺于原始欲望,文艺复兴后期不得不呼唤理性的制约来达到理欲和谐。莎士比亚在其处女作《维纳斯与阿都尼》中虽然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爱神维纳斯对少年阿都尼的爱欲,但该诗极端的悲剧结尾使维纳斯认识到纵欲是毁灭性的,只有理欲臻至和谐方有永恒之爱。该诗是莎翁年轻时解决理欲矛盾的一次尝试,为其日后戏剧创作中运用理欲和谐思想打下了基础。
- 唐霞
- 关键词:维纳斯欲望
- “东”“西”的文化涵义探析及其英译被引量:2
- 2011年
- 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意味着学习相关文化。汉语方位词"东"、"西"蕴涵着大量文化信息。本文从汉英对比角度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并对某些含"东"、"西"的词语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比较它们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对当今跨文化交际及英语翻译教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王琳唐霞
- 关键词:文化英译
- 拓扑学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
- 2019年
- 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中分布着大量的隐喻,其中多条隐喻链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极富层次性的巨大隐喻网络。拓扑学理论认为,拓扑变换中的图形不管大小、体积,都保持同样的属性,而莎士比亚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也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可以看作是具有拓扑性质的拓扑变换中的图形。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隐喻的拓扑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既遵循共性又富有创新的拓扑变换,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动态的隐喻系统。
- 唐霞
-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隐喻拓扑性质
- 功用诗学映照下的莎士比亚第66首十四行诗
- 2010年
- 诗的功用论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流行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目的是充分发挥作品的社会作用。莎士比亚第66首十四行诗深受文艺复兴时期功用诗学的影响,在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上都具有广泛功用论的特色,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追求美好未来的理想。
- 唐霞
- 关键词:莎士比亚人文主义
- 从拓扑心理学视角看莎翁十四行诗的人生观
- 2019年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人生观根植于诗中庞大的人生隐喻系统。这些人生隐喻图形,一类以'复制'为目的派生,另一类在西方传统宇宙论的基础上衍生。它们起作用的机制,恰好与拓扑心理学空间对应与转换的手段以及拓扑等价等理论契合。从拓扑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莎翁隐喻世界中的人生观突破了平面的局限,建立在一个立体的心理空间之上。
- 唐霞
-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拓扑心理学人生观
- 高校实用英语基础课程模式整合实践
- 2013年
- 信息时代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等实用英语基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也在逐步适应这种发展,出现了语音、听力和口语课互相整合的势头,诸多高校逐步开设了将三者融为一体的英语听说课或视听说课,优化配置了师资和教学资源,高效地推动了英语专业教学听说一体化的发展。
- 唐霞
- 关键词:语音听力口语
- 二元对立观照下的扁形人物该隐与亚伯
- 2011年
- 扁形人物,指性格单一的人物,是英国小说美学家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圣经中该隐与亚伯即属于扁形人物,福斯特认为,扁形人物就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只有少数一两种固定性格特征的人物,而与之对应的术语是"圆形人物"。在一个复杂的小说中,扁形人物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圆形人物相结合。只有在二元对立的关照下,扁形人物才有存在的价值。该隐与亚伯就是二元对立关照下扁形人物塑造的典范,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有助于揭示人物尤其是扁形人物的性格特征,展露并解决故事中的矛盾。
- 唐霞王琳
- 关键词:扁形人物二元对立该隐
- 莎翁十四行诗拓扑学隐喻空间下的时间观被引量:4
- 2017年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继承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了多种时间隐喻。这些形态各异的时间隐喻图形在一定范围内都是等值的,它们共同指向时间这个原型理念。不同描绘时间概念的物理图形通过隐喻的方式赋形、镶嵌在诗歌的载体上,进入人的心理认知视域,形成了一个多维的、动态的、开放的、复数的函数空间,在这个隐喻空间里,莎士比亚对时间的认识呈现出心理的和文化的特点。
- 唐霞
-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拓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