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清

作品数:31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卒中
  • 14篇脑卒中
  • 7篇肌电
  • 7篇关节
  • 6篇面肌
  • 6篇康复
  • 6篇表面肌电
  • 5篇电图
  • 5篇腰椎
  • 5篇卒中患者
  • 5篇脑卒中患者
  • 5篇肌电图
  • 5篇表面肌电图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偏瘫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22篇合肥市第二人...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省合肥市...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31篇夏清
  • 6篇曹晓光
  • 6篇袁海
  • 6篇王修敏
  • 5篇穆景颂
  • 5篇曹晓光
  • 4篇倪朝民
  • 4篇曹娟娟
  • 4篇凌康
  • 3篇缪芸
  • 3篇袁海
  • 2篇吴绍伟
  • 1篇谢宗亮
  • 1篇吴鸣
  • 1篇孙培养
  • 1篇王二争
  • 1篇吴君仓
  • 1篇魏春香
  • 1篇任俊翠
  • 1篇杜旬平

传媒

  • 5篇安徽医学
  • 4篇中国康复理论...
  • 4篇中国康复
  • 4篇中华脑科疾病...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厂矿医药卫生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时健、患侧L5~S1水平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AEMG较健侧均有降低(P<0.05),患侧MFs绝对值较健侧升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侧两组肌肉MFs绝对值均较A组增大(P<0.05);B组健/患侧肌肉AEMG比均大于A组(P<0.05),但MFs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工具;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主观疼痛感程度不同时,双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失衡程度也不同。
穆景颂倪朝民夏清缪芸
保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生物力学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f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化、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1],常累及单侧间室,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的地面反作用力60%~80%的负荷经由膝内侧间室传递,所以以内侧间室最为常见,其发病率是外侧间室的10倍左右[2].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保守治疗KOA的相关文献,对KOA患者下肢的生物力学及常见的生物力学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曹娟娟夏清
关键词:保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常规药物治疗促进与发音器官相关神经的修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发音训练、吞咽训练、冰刺激)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疗效均不理想。头针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本文将对近年头针治疗运动性失语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许方军夏清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头针治疗
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膝关节及邻近部位组织严重损伤后,由于关节固定时间过长常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屈、伸肌肌肉萎缩,肌腱挛缩。若膝关节屈曲范围〈60°,限制了整个下肢的功能,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将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需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治疗以改善和恢复患膝关节功能。临床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颇多,我们采用可调式膝关节支具配合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吴绍伟董学超夏清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障碍可调式支具膝关节屈曲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进展
2012年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胎儿或婴儿在大脑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致患儿持续性运动与姿势发育异常、运动受限的综合征。活产儿CP发病率为2‰~3‰[1],其中痉挛型CP占70%~80%[2]。痉挛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而导致。痉挛型CP损伤部位主要为皮层运动区及锥体系,典型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躯干前屈,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步、足外翻等[3]。局部肌肉痉挛若得不到及时缓解,出现肌肉肌腱挛缩、骨骼畸形等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运动系统及姿势平衡发育受阻,又由于运动控制能力丧失,CP患儿较正常儿童行走时耗氧耗能更多,更易疲劳[4]。
王修敏夏清袁海杜旬平曹晓光
关键词:肉毒毒素痉挛型中和抗体肌肉痉挛
下腰椎手术合并马尾神经损伤5例报告
2000年
下腰椎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术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并非罕见,严重者导致永久性的肢体功能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近年来我科下腰椎手术共发生5例马尾神经损伤,占同期下腰椎手术的2.9%。笔者复习近年来国内文献,结合本组病例,分析马尾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手术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
朱宏炎夏清
关键词:下腰椎手术并发症马尾神经损伤
家庭成员在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家庭成员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依据家庭成员是否参与整个康复治疗过程 ,分组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功能积分为(77.31±18.76)分 ,对照组治疗后功能积分为(60.23±19.83)分 ,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夏清
关键词:家庭成员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态平衡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方法 2015年1~9月,选取本科LDH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成人30名为对照组,采用平衡测试仪对两组进行平衡功能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睁眼状态下重心摆动轨迹长度、轨迹面积、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均大于对照组(t〉2.262,P〈0.05),两组左-右平均运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t=1.946,P=0.057)。闭眼状态下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2.767,P〈0.01)。观察组Romberg值均大于对照组(t〉2.326,P〈0.05)。结论腰部本体感觉功能障碍及腰背部疼痛影响LDH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患者更加依赖视觉信息的输入维持身体平衡。
凌康夏清曹晓光袁海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对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单侧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膝屈曲30°,记录最大伸展等长收缩(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在患侧膝屈曲30°膝最大伸展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均低于健侧(P<0.01);健侧股外侧肌的AEMG、MPF大于股内侧肌、股直肌(P<0.01或P<0.05),股直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患侧股直肌的AEMG、MPF大于股外侧肌、股内侧肌(P<0.01或P<0.05);股外侧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结论sEMG能够定量评价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功能。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患肢肌力及股四头肌受累肌肉活动水平显著降低,股直肌可能受影响程度较轻。
缪芸倪朝民夏清穆景颂吴鸣
关键词:膝关节表面肌电图股四头肌
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探讨骨盆代偿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足下垂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与试验组偏瘫侧、非偏瘫侧左右一致、性别相同的原则,将对照组左右侧数据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时空参数及摆动相骨盆、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并对偏瘫侧骨盆与踝关节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偏瘫侧比较:偏瘫侧步频、支撑期百分比减小,骨盆最大后倾、旋前角减小,最大旋后、向上侧倾角增大,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关节活动度(ROM)均增大,最大踝背屈减小、最大踝跖屈增大(均P<0.05)。与对照组1比较:偏瘫侧步长缩短,步速减慢,步频降低,支撑相百分比延长,骨盆最大前倾、旋后、向上侧倾角及矢状面、横断面ROM均增大,最大旋前、向下侧倾角减小,同时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减小,踝关节ROM减小(均P<0.05)。与对照组2比较:非偏瘫侧步长缩短、步速减慢、步频降低、支撑期百分比延长,骨盆最大前、后倾角增大,横断面、冠状面ROM均减小,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及ROM减小(均P<0.05)。偏瘫侧骨盆旋转与最大踝背屈、踝跖屈均有明显负相关(均P<0.05);骨盆侧倾与最大踝跖屈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显著,骨盆与踝关节运动存在相关性且同时受其他关节的影响。
魏露夏清夏清杜玲玲沈新培
关键词:脑卒中足下垂骨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