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军

作品数:44 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关节
  • 11篇骨折
  • 6篇韧带
  • 6篇神经损伤
  • 6篇胫骨
  • 6篇交叉韧带
  • 6篇关节镜
  • 5篇软骨
  • 5篇手术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止点
  • 4篇撕脱
  • 4篇撕脱骨折
  • 4篇缺损
  • 4篇周围神经
  • 4篇腓总神经损伤

机构

  • 42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作者

  • 43篇姚军
  • 12篇薄占东
  • 11篇赵劲民
  • 7篇韦庆军
  • 6篇阳富春
  • 5篇杨志
  • 5篇苏伟
  • 5篇冯文宇
  • 4篇徐世旭
  • 4篇程建文
  • 3篇丁晓飞
  • 3篇李佳
  • 3篇杜刚
  • 3篇林义才
  • 3篇罗颖丽
  • 2篇胡艳艳
  • 2篇黄忆梅
  • 2篇周娟
  • 2篇杨彪
  • 2篇王琦

传媒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广西医学
  • 2篇微创医学
  • 2篇第二届全国骨...
  • 2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2012中华...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凿撬动方法在螺钉滑牙锁定钢板取出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介绍一种骨凿撬动取出螺钉滑牙锁定钢板的技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四肢锁定钢板内固定取出术中发生锁定螺钉滑牙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16~70岁,术中滑牙螺钉枚数:1枚21例,2枚5例,3枚1例。术中先取出其他未滑牙螺钉,清除钢板周围骨痂后,骨凿松动钢板与骨面。通过各个方向反复轻柔的撬动,使钢板与骨面逐步分离,经过反复撬动后,钢板逐步退出,大部分螺纹撬出骨面,取出钢板与螺丝钉。[结果]27例均采用同一方法将锁定螺钉及钢板完整取出,未发生医源性损伤,手术时间40~180 min,手术出血量均少于100 ml。术后早期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创面感染。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0个月,术后晚期无再骨折、骨髓炎、关节僵硬发生。[结论]骨凿撬动方法在四肢螺钉滑牙锁定钢板取出困难时是一种简便可行、适应证范围宽的手术方法。
肖雄杜刚王林蒋林华姚军
关键词:锁定钢板
分期植骨翻修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伴骨隧道扩大
2020年
[目的]介绍分期植骨翻修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失败伴骨隧道扩大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本院对12例ACL重建术失败伴骨隧道扩大的患者采用一期植骨填充骨隧道骨缺损,3个月后再次行二期翻修重建ACL。[结果]二次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36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膝关节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均明显高于翻修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翻修的病例中,如果骨隧道有明显扩大,选择一期植骨+二期韧带重建的翻修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骨缺损所导致的韧带固定位置不满意的问题,让韧带翻修达到初次重建的效果。
王林马天骏罗丽婷花奇凯姚军
关键词:植骨
紫檀芪干预人软骨细胞的氧化应激性凋亡被引量:4
2020年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抗氧化剂可抑制炎性因子生成而表现出抗关节炎作用,紫檀芪是一种强大的天然抗氧化剂,但其在软骨细胞抗氧化应激作用中的研究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软骨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使用含不同质量浓度紫檀芪(7.8-32000μg/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确定紫檀芪的最佳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紫檀芪组(含有125μg/L紫檀芪的培养基),H2O2组(0.2 mmol/L的H2O2),H2O2+紫檀芪组(含有125μg/L紫檀芪的培养基预处理2 h后,更换含H2O2与125μg/L紫檀芪的培养基继续培养),分别处理24 h。通过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FDA/PI染色检测细胞活性、番红O染色观察蛋白聚糖水平的变化,以及通过RT-PCR检测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酶1表达变化。研究方案取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805008。结果与结论:①MTT实验显示,紫檀芪在15.6-250μg/L可显著促软骨细胞生长,尤其是在为125μg/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和FDA/PI染色结果显示,在H2O2组中软骨细胞的数量减少,在H2O2+紫檀芪组中细胞数量较单独H2O2刺激组显著增加,细胞活性提高;③番红O染色显示紫檀芪促进软骨细胞分泌蛋白聚糖,抑制H2O2对软骨细胞的不利作用;④RT-PCR结果表明紫檀芪可促进氧化应激损伤的软骨细胞高表达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酶1基因,改善软骨细胞分化功能;⑤结果说明,紫檀芪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人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林义才吴正远罗颖丽姚军
关键词:软骨关节软骨软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侧穿针与单纯外侧穿针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内外侧交叉与单纯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内外侧交叉与单纯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分析显示,内外侧置针与单纯外侧置针两种技术在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RR=3.31,95%CI(1.04,10.52),P=0.04],在提携角丢失值、Baumann角丢失值、前倾角丢失值、针道感染率及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置针技术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尺神经损伤发生率比单纯外侧置针技术高,在复位后机械稳定性、肘关节功能及针道感染率方面两者疗效相当。
丁晓飞廖世杰赵劲民姚军苏伟韦庆军
关键词:髁上骨折克氏针固定随机对照试验
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男性22例,女性1例,年龄17~65岁,平均39.2岁,所有病例均行肩胛骨正侧位X线及螺旋C...
苏伟覃武鹏姚军
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损伤关节软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损伤关节软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BMSCs组。建立新西兰白兔双膝软骨损伤模型,术后1周将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NSP-PCL+BMSCs分别注射到NSP-PCL组、BMSCs组和NSP-PCL+BMSCs联合治疗组的兔软骨损伤处,连续注射3周,每周注射1次。末次给药后24 h,切取缺损软骨组织。通过HE染色法,对双膝关节软骨进行病理学检查;Hoeehst33342标记检测移植1周和3周后兔关节软骨中BMSCs的存活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中CTGF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软骨中CTGF的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软骨层变薄,有纤维原细胞增殖,软骨表面凹陷较明显。各治疗组的损伤软骨表面凹陷处均有新生软骨细胞,软骨层较模型组厚。BMSCs移植3周后BMSCs组和NSP-PCL+BMSCs联合治疗组的BMSCs细胞数量较移植1周后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蛋白印记法的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软骨中的CTGF的蛋白水平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提高损伤软骨中CTGF的蛋白水平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
姚军李佳杜刚赵劲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软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髌骨置换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系统评价
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两种髌骨处理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疗效.方法:检索并获取1995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所有全膝关节置换中比较髌骨置换与不置换术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
薄占东杨彪姚军
不同缺血后调适方案对大鼠模型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缺血后调适在多种组织器官包括心肌和骨骼肌都能激发自身内在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同方案引发的保护程度有差异,并表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目的:比较不同缺血后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优选最佳方案。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9):缺血再灌注组和不同缺血后调适3个组。各组大鼠均于右侧股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操作,并分离左侧股动脉作为自身假手术对照,其中缺血再灌注组给予右侧股动脉缺血4 h再灌注24 h;缺血后调适3个组分别于4 h缺血后立即施加4个循环分别为10 s再灌/10 s缺血、30 s再灌/30 s缺血、1 min再灌/1 min缺血的后调适操作,再灌注24 h。各组实验结束后抽血检测乳酸脱氢酶,取样腓肠肌测算湿干质量(湿/干)比值、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取样胫前肌电镜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湿/干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不明显(P>0.05)。血浆乳酸脱氢酶、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值缺血后调适3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调适组间未见明显差异。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电镜下骨骼肌线粒体嵴的空泡变性程度、肌原纤维结构清晰程度和细胞核完整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超微结构较缺血再灌注组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提示缺血后调适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4个循环30 s再灌/30 s缺血方案的保护效果最明显,可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基础。
彭龙龙阳富春薄占东谭桢姚军程建文薛明强赵劲民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黄连素对IL-1β诱导炎性退变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炎性退变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提取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镜下观察及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证实。使用IL-1β构建软骨细胞炎性退变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对软骨细胞活性有积极作用的低、高两个黄连素浓度(6.25×10^(-3)g/L、0.05 g/L)。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模型组(仅加入10 ng/mL IL-1β干预)、黄连素低剂量组(10 ng/mL IL-1β+6.25×10^(-3)g/L黄连素干预)、黄连素高剂量组(10ng/mL IL-1β+0.05 g/L黄连素干预),分组处理后继续培养2 d。采用FD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活细胞数),番红O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分泌功能(染色面积),Real-time PCR法检测软骨细胞特异性相关基因[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1(Col2a1)]及炎症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环氧合酶2(COX-2)]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2/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_(1)、Smad2、Smad3)表达。结果模型组、空白组、黄连素低剂量组、黄连素高剂量组活细胞数分别为(212.50±17.68)、(375.00±35.35)、(530.00±42.43)、(650.00±70.71)个,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模型组、空白组、黄连素低剂量组、黄连素高剂量组染色面积分别为24.50%±4.95%、44.50%±6.36%、65.00%±7.07%、77.5%±3.53%,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模型组、空白组、黄连素低剂量组、黄连素高剂量组软骨细胞Acan、Col2a1 mRNA及TGF-β_(1)、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依次升高,MMP-13、COX-2 mRNA表达均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黄连素可促进IL-1β诱导炎性退变软骨细胞的增殖及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激活TGF-β/Smad2/3信号通路有关。
黄文马石庭姚军
关键词:黄连素IL-1Β软骨细胞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嘌呤P2Y4受体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嘌呤P2Y4受体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三磷酸腺苷/三磷酸鸟苷(ATP/UTP)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机理。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大鼠制成一侧坐骨神经切断修复模型,分别于术后1d,1、2、3、4周切取坐骨神经近远断端各5mm、腰膨大部位脊髓以及对应损伤侧背根神经节,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对照,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P2Y4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对照组大鼠只做切口不做手术,正常组大鼠取材作为正常对照,并对RT-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正常组及对照组脊髓及坐骨神经有P2Y4 mRNA的表达,背根神经节则无表达。坐骨神经切断后,吻合口远端P2Y4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近端则逐渐降低;脊髓内表达2周达高峰,4周恢复正常;在背根神经节,术后1、2、3周出现弱阳性,4周时表达消失。结论:ATP/UTP通过P2Y4受体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薄占东赵劲民苏伟姚军
关键词:坐骨神经脊髓背根神经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