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军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静电
  • 7篇两相流
  • 6篇冲蚀
  • 4篇不锈
  • 4篇不锈钢
  • 2篇大涡模拟
  • 2篇电测
  • 2篇电测量
  • 2篇液固两相流
  • 2篇射流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力输送
  • 2篇磨损
  • 2篇静电测量
  • 2篇管流
  • 2篇值模拟
  • 1篇点电荷
  • 1篇电厂
  • 1篇电化学
  • 1篇压水堆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五洲工程...

作者

  • 19篇姚军
  • 11篇赵彦琳
  • 5篇周芳
  • 5篇李宁
  • 5篇李宁
  • 3篇曹培根
  • 3篇吴洁洁
  • 1篇黄勇
  • 1篇冉广
  • 1篇姬忠礼
  • 1篇董士刚
  • 1篇曹留烜
  • 1篇郭奇勋
  • 1篇张建
  • 1篇张尧立
  • 1篇刘敏

传媒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化工进展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金属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4不锈钢两相流冲蚀腐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液固两相流冲蚀腐蚀实验,辅以电化学测量方法,研究了不同冲角(45°,60°,90°)、冲蚀时间、流体性质(有无氯离子)等因素对304不锈钢冲蚀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海水(NaCl的质量分数为3. 5%)中的氯离子极大促进了颗粒对材料的冲蚀效果,45°冲角下氯离子对冲蚀腐蚀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90°和60°冲角。金相显微照片显示了冲蚀时间对样品表面形貌的影响。在3个不同冲角冲蚀腐蚀下,电化学测试表明,材料钝化膜随冲蚀腐蚀时间增加而变得不完整是不锈钢材料抗腐蚀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赵彦琳杨少帅姚军
关键词:冲蚀两相流不锈钢
Q345钢两相流冲蚀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冲蚀磨损广泛存在于民用、工业、军工等领域中,常导致设备受颗粒撞击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选用Q345钢开展液固两相流冲蚀实验,基于失重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颗粒粒径、颗粒质量分数、冲蚀角度(15°~90°)、冲蚀时间等因素对冲蚀磨损的影响,并对冲蚀后的样品表面形貌特征进行分区。实验结果表明:随颗粒质量分数增大,冲蚀失重量上升的速率逐渐趋于平缓;3D形貌观测发现,颗粒质量分数高于0.1%后,材料表面全部受到了侵蚀,最大冲蚀深度降低;30°冲蚀角度附近Q345钢的质量损失最大,这与其较强的韧塑性有关。基于金相显微拍照分析,90°射流冲击后样品表面分成3个区域,靠近喷嘴外边缘的2区内坑洞和犁沟数量最多,损伤最为严重,这与射流流场特性和颗粒分布有关。
王志杰姚军熊家志赵彦琳常笑董士刚
关键词:Q345钢两相流冲蚀表面形貌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涉及压水堆核电站。设有水箱、水量控制分配装置、出水管、智能处理单元、冷却水分流堰、空气入口、预应力混凝土壳、导流板、热工参数传感器、空气出口和钢安全壳;水量控制分配装置安装在水箱的出水管线上并外...
张尧立李宁郭奇勋姚军冉广曹留烜张建
文献传递
沉积管两相流动的大涡模拟研究
2024年
使用大涡模拟和拉格朗日颗粒跟踪方法模拟了带有水平床层的圆管(沉积管)中的流场和颗粒分布,体积雷诺数为40000,颗粒直径为5μm,50μm(St=0.6,63)。结果发现,管道的角落诱导出四个流向涡,流体从中心流向角落。和矩形二次流相似的是,他们对应的流向涡量模式的延伸程度比较接近。管壁附近的颗粒受到的平均升力指向壁面,且管道下部壁面附近的颗粒受到的平均升力更大。管道两侧壁面附近的颗粒受到的平均曳力指向中心。
姚军刘敏赵彦琳
关键词:湍流大涡模拟
颗粒形体因素对静电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固体颗粒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能源、食品、制药、采矿等行业.在工业过程中,颗粒与壁面摩擦产生静电对安全生产带来很多问题,如引起颗粒结团、堵塞、火星和爆炸等危害,然而静电产生的机理还有很多未知,如颗粒形体因素影响静电发生的机理尚不清楚.本工作目的是研究颗粒形体因素对因颗粒面摩擦产生静电的影响机理.实验选用颗粒材料为PVC,平均尺寸为2.0~5.0 mm,分别以三角形面和梯形面作为摩擦面,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得单个颗粒产生的静电.实验证明,无论是一次摩擦产生的静电,还是多次摩擦产生的饱和静电,颗粒的形体因素如前冲角、长宽比、面积以及不同的滑行方向和环境湿度都会明显影响静电的产生.
吴洁洁姚军曹培根周芳李宁
关键词:静电
Rushton涡轮搅拌槽内流场特性及颗粒运动行为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21年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大涡模拟(LES)和拉格朗日颗粒追踪技术计算了Rushton涡轮搅拌槽内流场特性及三种St颗粒的运动行为。平均流场(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颗粒速度及浓度分布方面与实验值的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搅拌流场及颗粒运动均呈现循环流特性,当转速N=313r/min不变时,St=0.24的小颗粒几乎实现了均匀分布;而St=37.3的大颗粒与流体的跟随性较差,底部沉积率较高,容器顶部会出现一定的颗粒空白区。叶轮附近产生一系列的湍流涡结构,并且由于剧烈的颗粒-壁面碰撞,该位置颗粒拟温度最高;小颗粒(St=0.24)的运移主要受叶片后方尾涡的控制,均匀分布在低涡量区;而大颗粒(St=37.3)由于具有较大的惯性,运动不再由涡主导,很快被叶轮甩向边壁,穿过了尾涡所形成的高涡量区,故而叶轮对附近大颗粒的搅拌效果较差。
王志杰赵彦琳姚军
关键词:搅拌容器计算流体力学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
两相流冲蚀不锈钢材料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应用两相流对不锈钢材料(304,316)进行冲蚀研究,观察其对材料的磨损腐蚀过程,并对不同条件下材料质量损失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发现在高速单相流冲蚀下不锈钢材料损伤微弱;但加入微量石英砂后两相流冲蚀对不锈钢材料表面破环迅速,质量明显减少;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有明显的马蹄坑,冲蚀时间越长,表面形貌破坏越严重.
姚军曹培根周芳赵彦琳李宁
关键词:两相流冲蚀不锈钢
气力输送颗粒系统中静电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许多工业问题和相关新技术的发展,颗粒和颗粒流的静电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颗粒-颗粒和颗粒-壁面之间发生碰撞从而产生静电。静电的发生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颗粒与壁面之间的接触会在它们的表面产生静电荷的积累,静电量可以达到饱和状态。本文分别综述了气力输送颗粒系统中的静电发生及静电平衡,着重分析了颗粒与壁面之间接触带电的两种方式(碰撞带电和摩擦带电)、颗粒流模式及受力情况,讨论了颗粒带电过程所受的影响因素,包括外界条件(温度、相对湿度)、颗粒几何条件(尺寸、形状、接触面积、粗糙度)以及受力条件(摩擦力、常压)等。此外,对气力输送颗粒系统中静电的数值计算作了简单介绍。最后,为澄清气力输送颗粒系统中静电发生的机理,对单颗粒发生静电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根据对相关研究结果的总结,发现由于碰撞或摩擦造成的电荷转移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些问题将在未来逐步得到解决。
刘浩宇赵彦琳姚军WANG Chi-Hwa
关键词:气力输送
颗粒速度和形体因素影响静电发生机理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得单个颗粒沿倾斜金属板滑行后产生的静电,实验选用颗粒材料为PVC,颗粒平均粒度为2.0~5.0 mm,分别以三角形面和梯形面作为颗粒滑行的摩擦面。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滑行速度减小,产生静电量增大;颗粒的接触面积增大,产生的静电量增大;滑行次数达到一定时,颗粒产生的静电量达到饱和。综合分析,可获得颗粒粒度、形状因素、颗粒滑行速度和形体因素影响静电产生的作用机理。
姚军黄勇吴洁洁赵彦琳李宁
关键词:静电
气固两相管流静电的成像方法
气固两相管流静电的成像方法,涉及一种成像方法。提供一种可以直接获得静电强度分布的图像,适用于所有静电测量方式,对采用何种静电测量装置获取静电没有限制的气固两相管流静电的成像方法。将测量得到的静电信号数据读入成像工作系统;...
姚军李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