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宏梁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学成
  • 4篇化学成分
  • 3篇中药
  • 3篇紫草
  • 3篇北刘寄奴
  • 2篇液-质联用
  • 2篇植物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紫草素
  • 2篇呋喃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活性
  • 2篇HPLC-M...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血清
  • 1篇血症
  • 1篇药代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嘉应学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江苏克胜集团...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武汉汉密顿生...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武汉生物技术...

作者

  • 13篇姜宏梁
  • 3篇张达
  • 3篇廖梅
  • 3篇徐丽珍
  • 3篇杨世林
  • 3篇杨学东
  • 3篇邹忠梅
  • 2篇黄建耿
  • 2篇杨光洁
  • 2篇李文溢
  • 2篇程忠哲
  • 1篇李爽
  • 1篇吴凌凤
  • 1篇程文华
  • 1篇郑艳华
  • 1篇余启枝
  • 1篇童瑶
  • 1篇屈文
  • 1篇易平
  • 1篇冯育林

传媒

  • 3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第十四届中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3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哌虫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
2015年
为阐明杀虫剂哌虫啶在SD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以期为进一步的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采用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了单次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组织(心、肝、脾、肺、肾、脑、骨骼肌、脂肪)、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哌虫啶的含量,对该药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哌虫啶750mg/kg单次经口灌胃给药,雌性大鼠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高于雄性大鼠,且达到峰值时间(Lmax)明显长于雄性大鼠,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此剂量下,哌虫啶在代谢及毒性效应上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在100~750mg/kg受试剂量范围内,哌虫啶的平均半衰期为4~8h,表观分布容积为10~30L/kg,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0-inf)呈线性相关性(雄:r=0.9964,雌:r=0.9913)。组织分布试验表明,哌虫啶经口给药后,能迅速、广泛地分布到各组织中,并可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其中肝、肾中哌虫啶的含量最高,提示其可能主要经肝、肾代谢。排泄试验显示,经尿液及粪便排出的原形哌虫啶含量极低,提示哌虫啶在大鼠体内可能发生广泛的代谢后再排出体外。
屈文程忠哲李文溢余启枝易平郑艳华童瑶刘嵚崎程文华李爽杨光洁许中怀姜宏梁张杨
关键词:代谢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排泄
HPLC-MS同时测定药用紫草中13种紫草素和紫草呋喃类化合物的含量
目的建立药用紫草中异戊酰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丙酰紫草素,1-甲氧基乙酰紫草素,紫草素,紫草呋喃A,紫草呋喃B,紫草呋喃D和紫草呋...
廖梅姜宏梁
关键词:液-质联用紫草素
文献传递
HPLC-MS同时测定药用紫草中13种紫草素和紫草呋喃类化合物的含量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建立药用紫草中异戊酰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丙酰紫草素,1-甲氧基乙酰紫草素,紫草素,紫草呋喃A,紫草呋喃B,紫草呋喃D和紫草呋喃E共13个紫草素与紫草呋喃类化合物的HPLC-MS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在负离子电离条件下,采用MRM扫描模式,以0.1%甲酸水-10 mmol·L-1甲酸铵和乙腈为流动相,以Waters Sun Fire C18column(2.1 mm×150 mm,3.5μm)为色谱柱,在系统考察分析方法的线性、灵敏度、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符合分析要求的基础上,对22批次市售紫草样品进行分析,准确评价紫草药材质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13个化合物在所选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87.3%-107.6%,RSD值均小于9.0%。22批次市售紫草样品中的紫草素和紫草呋喃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优势明显,操作简便,可用于紫草及相关科属药用植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廖梅姜宏梁
关键词:液-质联用紫草素
中药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从中药北刘寄奴中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及柱色谱法分离 ,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β 谷甾醇 (Ⅰ )、7 甲氧基香豆素 (Ⅱ )、7 羟香豆素 (Ⅲ )、异阿魏酸 (Ⅳ )、1R ,2R ,4R 三羟基薄荷烷(Ⅴ )、反式对羟基桂皮酸 (Ⅵ )和胡萝卜苷 (Ⅶ )。结论 
姜宏梁杨学东张达徐丽珍杨世林邹忠梅
关键词:中药北刘寄奴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
流式细胞术测定食蟹猴血清中抗间充质干细胞抗药抗体及其应用
2023年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且灵敏度高的流式细胞法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间充质干细胞抗药抗体。方法取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离心、洗涤后,加入阳性质控样品溶液或待测样品溶液与间充质干细胞孵育后,加入荧光标记的Protein L-PE溶液进行孵育,洗掉未结合的Protein L-PE,流式方法检测PE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该方法灵敏度为115.54 ng·mL^(-1),远高于非临床研究要求的250~500 ng·mL^(-1)。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20%,其他方法验证考察项结果均符合相关接受标准。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品操作简单,可用于快速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间充质干细胞的抗体,适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在食蟹猴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
庄炜平胡芹姜宏梁姜宏梁武栋成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
PCD原药SD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目的 PCD为一种新烟碱杀虫剂,广泛用于多种农作物害虫的防治.由于人体对PCD农药存在暴露的可能,因此阐明PCD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极为重要.本试验采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MS/MS)测定单次灌胃给予PCD后SD...
屈文程忠哲余启枝易平童瑶刘嵚崎程文华李爽李文溢杨光洁姜宏梁
关键词:PCD半衰期
基于脂质组学技术的中药降脂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血脂异常疾病,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药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作用温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然而,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作用靶点多,其降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组学作为研究生物系统中脂质及脂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能对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的脂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寻找与中药降脂作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系统地研究中药降脂作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本综述介绍了脂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总结了近年来脂质组学在中药降脂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中药降脂作用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王美琴胡冰莹王润婧燕攀杜支凤姜宏梁
关键词:高脂血症中药质谱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植化成分研究方法与策略被引量:17
2020年
中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中药植化成分极为复杂,各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药效物质基础不明已经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的瓶颈。液质联用技术拥有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高灵敏度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天然药物的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中药研究的发展。许多研究围绕植化成分的全面表征,通过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及不同质谱技术的整合,建立了快速、准确、系统的分析中药化学成分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合理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燕攀贾帅龙李森杜支凤姜宏梁
关键词:中药液质联用技术裂解规律
北刘寄奴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对北刘寄奴 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 95 %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 ,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3′-二羟基 - 6 ,7,4′-三甲氧基黄酮 ( )、5 ,7-二羟基 - 3′,4′-二甲氧基黄酮 ( )、芹菜素 ( )、木犀草素 ( )、芹菜苷 ( )、木犀草苷 ( )。结论 化合物 , , 和
张达姜宏梁杨学东徐丽珍杨世林邹忠梅
关键词:化学成分北刘寄奴柱色谱法
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含量
2017年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MRM)的方式对化合物进行测定,其中辛伐他汀(SS,m/z,419.2→199.1)和辛伐他汀-D6(SS-D6,m/z,425.2→199.1)在正离子模式下监测,而辛伐他汀酸(SSA,m/z,435.2→315.1)和辛伐他汀酸-D6(SSA-D6,m/z,441.2→315.1)在负离子模式下测定。含有乙酸和乙酸钠的p H 4.5的缓冲溶液用来提高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基质稳定性。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线性范围均为0.100~100ng/m L。批内、批间的精密度(RSD%≤7.4%)和准确度(RE%在-8.7%~12.2%范围内)均满足接受标准。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龚田力姜宏梁陈桂英黄建耿张杨冯育林
关键词:辛伐他汀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