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萌

作品数:75 被引量:19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心肌
  • 17篇细胞
  • 17篇内皮
  • 16篇血管
  • 15篇祖细胞
  • 15篇内皮祖细胞
  • 13篇心脏
  • 12篇磁共振
  • 11篇低氧
  • 11篇低氧诱导
  • 1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1篇症状
  • 11篇躯体
  • 10篇心肌病
  • 8篇心血管
  • 8篇心脏磁共振
  • 8篇型心
  • 7篇心肌梗死
  • 7篇血管新生
  • 7篇血内

机构

  • 6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市血液中...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济南市章丘区...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75篇姜萌
  • 29篇卜军
  • 26篇何奔
  • 16篇王长谦
  • 14篇毛家亮
  • 9篇邵琴
  • 9篇黄定九
  • 9篇王彬尧
  • 8篇范华骅
  • 5篇王姿
  • 4篇高跞
  • 4篇聂晓绚
  • 4篇刘嬿
  • 4篇张清
  • 4篇吴连明
  • 3篇幺天保
  • 3篇武睿
  • 2篇俞立玮
  • 2篇龚兴荣
  • 2篇何清

传媒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心脏杂志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体外转染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及对其成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体外转染入内皮祖细胞(EPCs)的可行性及对其表现型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HIF-1α。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MNCCD34+)。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的表达。培养1周后,分为4组:A组:只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培养;B组:转染入空质粒pEGFP-C1,并加入VEGF、bFGF;C组:转染入pEGFP-HIF-1α质粒;D组:未加VEGF、bFGF诱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构建的pEGFP-HIF质粒基因序列与基因库(U22431, gi:881345)HIF-1α的CDS编码区完全一致。PBMC转染效率达38%,MNC CD34+转染效率达到42%。PBMC培养1周时,A、B、C组间CD31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但均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5)。MNCC CD34+培养1周后,A、B、C组间CD31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EGFP-HIF体外电穿孔转染入PBMC,提示转染HIF-1α能促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效果与加入细胞因子诱导相似,其能增加祖细胞增殖活性。
邵琴王长谦范华骅何奔姜萌高跞聂晓绚刘嬿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
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的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新鲜脐血和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在M199培养基中体外培养,3d后去除悬浮细胞,继续培养,诱导EPCs增殖和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标志CD34和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表型,RTPCR检测ecNOS,flk1/KDR基因水平表达,免疫组化验证蛋白水平表达,并进一步通过NO活性的变化检测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刚分离时,CD34阳性表达率为(1.1±0.8)%,培养3d后为(16.9±6.2)%。细胞形态观察发现,刚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形态小,3d后有明显集落形成,7d后梭形细胞线样排列,随培养时间增加,细胞形态逐渐变大,呈现出典型铺路石样改变。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cordbloodmononuclearcells,CBMC)和PBMC培养10d后,CD3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7)%和(82±9)%。RTPCR检测有内皮细胞特异性成分ecNOS,flk1/KDR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膜和细胞浆中有弥漫性棕色出现,呈阳性反应,证实了蛋白水平的表达。培养10d的贴壁细胞随着VEGF浓度增加,NO生成增加,具有内皮细胞的功能。结论脐血,外周血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培养后的贴壁细胞表型检测,大部分细胞具有内皮系标志物,并具有产生NO功能。
邵琴王长谦范华骅姜萌刘嬿聂晓绚高跞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肥厚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可疑心肌肥厚的患者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明确有无心肌肥厚、心肌肥厚的原因、评估心肌纤维化损伤的出现,并对CMR检查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肌任何部位舒张末厚度>11mm的可疑心肌肥厚的患者,行CMR检查明确有无心肌肥厚,心肌肥厚的原因,根据钆造影剂延迟强化阳性与否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纤维化损伤,并对CMR检查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共收录216例可疑心肌肥厚患者。心脏超声检查与CMR检查对于心肌肥厚病因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2.4%(去除不明原因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患者以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肥厚型心肌病(HCM)为主。CMR检查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53例,HCM 117例,心肌淀粉样变3例,明确心肌肥厚病因的其他系统性疾病5例,不明原因心肌肥厚3例,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17例,明确无心肌肥厚18例。此外,CMR检查意外发现6例(2.8%)患者存在伴随病变。CMR检查确诊为心肌肥厚的患者中69.7%存在心肌纤维化,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38.9%存在心肌纤维化,显著低于HCM患者的82.1%(P<0.05)。除1例(0.5%)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即刻出现恶心、呕吐外,未见其他CMR检查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CMR检查无创、安全,可为心肌肥厚的明确诊断提供更多的线索,并从病因学诊断更多的疾病,同时可加深对心肌肥厚的组织学损伤的认识。
王玲玲姚秋英吴连明许建荣王姿姜萌何奔
关键词: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磁共振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资源整合的机制和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临床医学学科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口众多,临床资源丰富多样,却在疾病诊治关键的指南、诊疗方案及重大创新药物等方面创新型研究和成果不足,究其原因关键是临床资源缺少有效整合。该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总结其临床资源整合现状,分析其整合中的关键问题,尝试性提出临床资源整合中医疗、科研、人才整合的对策,以期为推动临床资源整合及临床学科建设提供路径。
张晓波李春红李春红姜萌马飞陶晔璇
关键词:学科建设
围绝经期相关的严重冠状动脉痉挛1例
2010年
姜萌李洪波何奔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围绝经期
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成内皮细胞的体外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对两者分化成内皮细胞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新鲜脐血和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MNCCD34+)。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NCCD34+在M-199培养基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EPCs增殖和分化。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区别,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EPCs分化后CD31阳性细胞率。结果:MNCCD34+培养3 d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为(24.25±6.5)/(3×107)细胞;CBMC贴壁细胞培养3 d后,为(103.00±10.10)/(3×107)细胞;PBMC贴壁细胞培养3 d后,为(74.25±5.44)/(3×107)细胞。CBMC分化形成的贴壁细胞和细胞簇数目多于PBMC(P<0.05),但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的克隆率均明显高于MNCCD34+细胞(均P<0.05)。细胞培养10 d后CD31阳性率为:CBMC为(76.24±16.54)%,PBMC为(82.2±9.0)%,MNCCD34+为(70.03±10.27)%,MNCCD34-仅为(36.5±11.78)%。结论:相似数目的细胞,CD34+细胞单独培养形成的贴壁细胞和细胞簇数目明显少于CBMC和PB-MC(均P<0.05)。培养10 d后CD31阳性细胞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来源的EPCs分化率无显著区别,主要来自CD34+细胞群。
邵琴王长谦何奔范华骅刘嬿聂晓绚姜萌高跞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细胞分化内皮细胞
雌激素与内皮祖细胞的关系
2010年
近年来,对雌激素的研究趋于全面,雌激素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关系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目前,对雌激素与EPC的综述,主要论述雌激素对EPC的增殖、分化等作用,并未讨论雌激素其他方面的效应。
俞立玮姜萌何奔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雌激素CELLSEPC
实时PCR法验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正常组织及心肌梗死组织与血管新生途径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过程受众多基因调控。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与血管新生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的表达。方法:建立急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基因芯片结果基础上选取5个特定的表达差异基因:分泌磷酸蛋白1、趋化因子受体2、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CXC趋化因子配体5和白细胞介素1β。采用实时PCR法验证5个基因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正常组织及心肌梗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分泌磷酸蛋白1、趋化因子受体2和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心肌梗死急性期表达上升显著(P<0.05),呈时间依赖性。CXC趋化因子配体5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水平呈低位波动,变化不显著。其中分泌磷酸蛋白1与趋化因子受体2与急性心肌梗死后炎性、细胞黏附、迁移和趋化相关,而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与血管新生和细胞分化相关。
俞立玮姜萌朱丹俞劼晶马骏
关键词:血管新生基因芯片
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cardiopulmonary fitness,CR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同一日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测定CRF,以及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身体成分。结果·共纳入冠心病患者191例、健康体检者188例。2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CRF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5);在体成分指标中,冠心病组躯干肌肉质量(trunk muscle mass,TMM)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躯干脂肪质量(trunk fat mass,TFM)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TMM(R=0.538)、下肢肌肉质量(lower limbs muscle mass,LMM)(R=0.754)、下肢脂肪质量(lower limbs fat mass,LFM)(R=0.593)与每千克体质量峰值摄氧量(VO_(2peak)/kg)呈正相关(均P<0.01),TFM(R=−0.563)与VO_(2peak)/kg呈负相关(P<0.01)。其余体成分指标与VO_(2peak)/kg之间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据VO_(2peak)/kg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低CRF组、中CRF组和高CRF组,结果发现3组患者LMM、TMM、LFM、TFM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TMM、TFM、LMM、LFM均是冠心病患者VO_(2peak)/kg的相关因素。冠心病患者的VO_(2peak)/kg随着TMM、LMM、LFM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年龄和TFM的升高而下降,女性相比于男性患者VO_(2peak)/kg更低。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RF显著低于健康人群,TFM更高,TMM更低;在冠心病患者中,CRF与TFM呈负相关,与TMM、LMM以及LFM呈正相关。
李阳马珺都屹泓许莉陈菡芬邱训涵姜萌卜军
关键词:冠心病体成分
单个细胞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胚胎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l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在人血小板裂解液(human platelet lysate,HP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及传统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中的倍增数目及细胞性状,着重探索更合适的PMSCs培养体系。方法·分离单个细胞来源PMSCs,扩增后分别用 4 种培养基孵育,分为FBS 组、FBS+b FGF组、HPL组以及HPL+b FGF组。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细胞表型及多能分化。在P1、P2、P3、P4代进行计数。取P4代细胞接种,分析集落形成单位的个数。结果·经鉴定,P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数量上,FBS+b FGF组在P4代达到(1.12×10~7)个/cm^2,HPL组达到(1.24×10~7)个/cm^2(P>0.05),而FBS组和HPL+b FGF组则只有(5.58×10~6)个/cm^2和(8.56×10~6)个/cm^2。细胞形态上,FBS+b FGF组与HPL组 P4代的 PMSCs均保持贴壁生长,但HPL组细胞于P5代无法贴壁生长。细胞集落数量上,P4代时,FBS+b FGF组为51个/ 孔,HPL为52个/ 孔(P>0.05)。细胞生物学特性上,FBS+b FGF 组和HPL组在P4代时均能基本保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和多能分化的能力。结论·从细胞数量上来看,HPL组中的P4代细胞数与目前常用的FBS+b FGF培养基没有显著差异,且已达到临床治疗剂量需求;从细胞生物学特性上来看,HPL培养基与FBS+b FGF培养基均能基本保持PMSCs细胞特性和多能分化的能力。但由于HPL培养基免疫原性低,因此更适合临床移植应用。然而,由于HPL培养基无法维持PMSCs生长至5代以后,故无法用于大规模细胞扩增。HPL+b FGF在目前实验条件下并不具备优势。
孙宝航行鲁奕王怡沁周嘉乐林梦璐宋玮姜萌卜军
关键词:细胞扩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