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姬亚峰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颈椎
  • 6篇前路
  • 6篇颈椎病
  • 6篇骨折
  • 5篇融合术
  • 5篇颈前
  • 5篇颈前路
  • 4篇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3篇融合术后
  • 3篇术后
  • 3篇髓型
  • 3篇节段
  • 3篇颈椎病治疗
  • 3篇脊髓
  • 3篇脊髓型
  • 3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多节段
  • 2篇多节段脊髓型...
  • 2篇胸腰椎

机构

  • 16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7篇姬亚峰
  • 13篇蒋雪生
  • 13篇詹碧水
  • 9篇周国顺
  • 5篇周新华
  • 5篇管国华
  • 4篇谢文龙
  • 4篇沈鹏
  • 3篇李炜
  • 3篇陈成东
  • 2篇李建有
  • 2篇陆骞
  • 1篇崔恩海
  • 1篇陈超
  • 1篇吴晓
  • 1篇张少群
  • 1篇李雄峰
  • 1篇李伟
  • 1篇黄胜
  • 1篇李雄峰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2009年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治疗
2005年
管国华谢文龙黄胜李炜沈鹏姬亚峰
关键词: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关节镜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骨科临床老龄化多发病
颈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姬亚峰陈成东陆骞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就诊的5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骨折(157例)和未发生骨折(343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并对7种可能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高和绝经时间与骨折发生率无明显相关(t身高=0.305,P>0.05;t绝经=-1.240,P>0.05),而年龄、体重、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与骨折发生率显著相关(t年龄=3.132,P <0.01;t体重 =2.136,P<0.05;t肌肉厚度=-8.829,P<0.01;t肌力=-4.369,P<0.01;t骨密度=-9.651,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重、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且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为保护因素(β肌肉厚度=-2.575;β肌力=-0.022;β骨密度=-9.982),而年龄和体重为危险因素(β年龄=0.078;β体重=0.054).结论 年龄和体重越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性较大,而骨密度、肌力和肌肉厚度越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则越小,临床上可针对这3个保护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以期达到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
蒋雪生李建有周国顺姬亚峰李雄峰詹碧水张少群陈超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密度LOGISTIC回归分析
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MC+)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的应用,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MC+)治疗颈椎病18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5例,所有病...
詹碧水蒋雪生姬亚峰周新华
关键词:颈椎自锁颈椎病
文献传递
颈前路融合术后邻椎病诊治分析
<正>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是一个纵所周知但却是颈椎融合术后潜在的致残并发症,体外及体内生物力学试验已经证实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导致邻近节段应力增加,加速邻椎退变,...
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陈成东姬亚峰吴峰峰
文献传递
体位复位结合后路器械内固定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后路器械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中采用体位复位结合后路器械内固定矫正整复的方法,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骨折椎后凸角、椎管面积、神经...
蒋雪生詹碧水姬亚峰周新华周国顺
文献传递
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18例,观察椎间融合器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采用Borden法测量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2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提示椎间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术前为(3.26±0.68)mm,术后1周为(6.03±0.89)mm(P<0.01);术后6个月为(5.89±0.78)mm,与术后1周比较变化不大(P>0.05)。颈椎生理弧度:术前为(2.55±0.48)mm,术后1周为(3.24±0.67)mm(P>0.05);术后6个月为(8.14±1.17)mm,与术后1周比较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根据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优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结论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可以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改善颈脊髓功能。
詹碧水蒋雪生姬亚峰周新华
关键词:颈椎自锁颈椎病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2005年
管国华谢文龙李炜沈鹏姬亚峰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膝关节
颈前路融合术后邻椎病的手术治疗
<正>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2005年起对21例颈前路减压融...
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陈成东姬亚峰吴峰峰
文献传递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嵌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嵌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嵌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39例为前路组,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34例为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颈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随访。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t分别=-8.13、6.72、5.68、9.23,P均<0.05)。在随访过程中,术后3个月时前路组在JOA评分和颈椎曲度变化与后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58、1.32,P均>0.05);但前路组颈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两组均未出现松动、移位、断裂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都能够有效地改善嵌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部分患者仍需结合病情进行选择性再次减压。在无明显手术禁忌情况下,前后路手术的决定因素包括颈椎稳定性,脊髓压迫来源,颈椎管狭窄程度,颈椎的生理弧度以及后纵韧带钙化程度。
陆骞蒋雪生周国顺姬亚峰詹碧水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融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