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定芳

作品数:44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9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主题

  • 20篇遗民
  • 19篇明遗民
  • 10篇文化
  • 7篇道统
  • 6篇清代
  • 6篇民族
  • 5篇乾嘉
  • 5篇清初
  • 5篇考据
  • 5篇考据学
  • 4篇清代学术
  • 3篇正统
  • 3篇政权
  • 3篇身份
  • 3篇身份认同
  • 3篇乾嘉考据学
  • 3篇清廷
  • 3篇民族政权
  • 3篇明清
  • 3篇明清易代

机构

  • 26篇中南民族大学
  • 8篇新加坡国立大...
  • 7篇湖北工学院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4篇孔定芳
  • 1篇杨易辰
  • 1篇易新涛
  • 1篇韩德民
  • 1篇林存阳
  • 1篇王俊超
  • 1篇赵蒙
  • 1篇高阳
  • 1篇庄蕾蕾

传媒

  • 3篇历史档案
  • 3篇学术界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清史论丛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哲学研究
  • 2篇中州学刊
  • 2篇人文杂志
  • 2篇理论月刊
  • 1篇理论观察
  • 1篇浙江学刊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学海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学输入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心路历程
2001年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逼与西学的输入 ,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 ,也启动了近代中国人文化心理步入现代型态的心路历程。面对潮涌而入的西学 ,身处民族危亡中的近代中国人 ,内心深处历经了碰撞与整合、困惑与认同、离异与回归的曲折反复。文章在描述这一心路历程的基础上 。
孔定芳
荀学与乾嘉新义理学的建构
2022年
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乾嘉时期不仅以朴实考经证史之成就彪炳史册,而且在思想上别创与宋明理学异趣的新义理学。从思想渊源看,乾嘉新义理与宋明理学旧义理之歧异可溯及儒学内部孟、荀的分野,主于心性的孟学为理学所奉,而隆礼重学的荀学则为乾嘉学人所尊。荀学与乾嘉新义理学在意义上的共契,实为乾嘉学人建构义理体系的内在根据。具体而言,在心性理论层面,乾嘉新义理学“达情遂欲”的心性论奠基于荀子自然人性论;在社会理论层面,乾嘉新义理学的“以礼代理”说多所取资于荀子隆礼思想;在知识论层面,乾嘉新义理学的“兴复古学”观遥契于荀子重学思想。作为继宋明理学之后的儒学理论新形态,乾嘉新义理学实为契接晚清会通汉宋潮流的重要环节。
孔定芳高季红
关键词:荀学
明遗民的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聚合被引量:10
2010年
明清易代,汉族士大夫队伍分化出遗民、降臣和贰臣三大群体。与腼颜事清的贰臣和降臣不同,明遗民以"不仕二姓"为道德底线。作为易代的劫后余生,明遗民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人生历练和家国之痛,这种易代体验结合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助成其群体身份认同。以此为契机,遗民们广通声气、阴相联结,聚合为一个松散的类社会结构。作为清朝的"体制外"存在,明遗民群体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
孔定芳
关键词:明遗民身份认同
清初明遗民的“云游”行为及其意蕴被引量:26
2005年
明清易代,对于汉族士人尤其是明遗民来说,不仅意味着民族政权的移易,而且象征着汉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中断之虞。作为明朝的孤臣孽子、汉文化的代言人,明遗民的漂泊人生因此而肇始。“游”,遂成为一种生存常态。只是在遗民那里,“游”的意味殊为繁复:或为灵魂流浪、精神漂泊,或为凭吊仪式,或为悲情宣泄,或藉以阴结豪杰、图谋再造。
孔定芳
关键词:明遗民意蕴汉族士人民族政权漂泊
明遗民与清初满汉文化的整合被引量:6
2005年
在清初社会的重建过程中,满汉两种异质文化经历了从冲突到调融再到整合的演绎,与之相谐应,明遗民对清廷的态度也发生了从抗争到徘徊分化再到合流的转捩。满、汉文化与明遗民呈显一种双向互动关系,遗民现象因满、汉文化的紧张而凸显,亦因满、汉文化的调融而淡化。透过这种互动关系来探赜清初历史,将会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孔定芳
关键词:文化冲突遗民历史考证
明遗民的身份认同及其符号世界被引量:13
2005年
明清易代,政治上发生民族政权的转移,文化上出现满汉异质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作为汉文化的代言人,明遗民面对新朝和异质文化生发出禾黍之悲与身份归属的焦虑。为了寻找文化生存意义,以便在“异族”统治下求得灵魂的安顿,遗民或于历史上找寻“人格认同”,或在现实的经验世界寻求身份认同的“符号化表达”。遗民们的此种追寻既基于一种自我尊严,也源于一种文化尊严。
孔定芳
关键词:身份认同明朝末期民族政权
孙奇逢《理学宗传》的道统建构被引量:1
2016年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更迭时期,与社会动荡、朝代鼎革相谐而行的,是传统儒学的道统危机。面对这一危机,南北学人同声共气掀起一股"明道救世"的学术思潮。作为这一思潮的外在体现,以梳理学脉、传承道统为旨归的学术史著述相继涌现,遽成一道独特的学术盛景。在这一时代学术语境下,"北学重镇"孙奇逢的《理学宗传》应运而出。不同于一般宋明理学史著作,《理学宗传》以一种宏阔的学术视野和超越于门户之上的"大心胸",对儒学道统进行了重构,在清初学界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孔定芳
关键词:孙奇逢道统
论清圣祖的遗民策略——以“博学鸿儒科”为考察中心被引量:9
2006年
在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中,明遗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异己力量。他们眷恋故国,心怀恢复理想,对新朝采取敌视和不合作态度。清圣祖亲政以后,有鉴于顺治和四大臣辅政时期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遗民与新朝的紧张关系,调整政策,其中在对明遗民的争取方面,采取和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遗民策略,这包括:营造相对宽松的政治生态,诏举“博学鸿儒科”,以及重开《明史》馆。在圣祖政策的感召下,明遗民整体上发生了深层蜕变,逐渐由敌视到认同,由反抗到亲附。
孔定芳
关键词:明遗民
荀学复兴与清代学术转向被引量:2
2018年
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上,孟、荀的沉浮升降无疑是学术思潮变迁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儒学的两大传人,孟、荀分别代表了儒学的两大传统。大体而言,荀学始于子夏,重文献之学;孟学始于曾参,尚义理之学。自汉代以降,对于义理与考据的不同宗尚,成为学术流派分野的枢纽,经今古文学之异、汉学与宋学之争,概莫能外。唐中叶以前,孟、荀庶几平分秋色,无分轩轾,此后尤其是宋明时期,孟学当令,荀子则被斥于儒学正统之外,入清以来,因缘际会,时风所趋,荀子及其思想应时而兴,成为接引"崇实黜虚"、"以礼代理"新学风的重要历史资源。长期以来,学界虽对清代荀学的复兴多有所察,然以之观察清代学术转向此一清学史重大课题则尚嫌不足。以荀学复兴为视点,考察清学之转向,或不失为一有价值的探索。
孔定芳朱冉琦
关键词:荀子乾嘉学术学术转向儒学
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被引量:5
2017年
清代学术思想何以由宋明理学之谈心论性,一变而为考据学?晚清以来的前辈学者多有论究,迄今已形成几种主要的诠释理论,分别从政治、社会和学术自身发展等层面,做了富有启发性的解释。然而,这一学术史公案并未因此而成定论。究其原因,乃在于这些诠释理论更多地侧重从"外缘"的视角进行观察,而对作为思想学术创造主体的思想家、学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不够。其实,自清初至乾嘉,学人之所以群趋于训诂考据一途,其背后实蕴涵着一套信仰和价值系统,即通过考经证史以"明道救世"。因此,对清代学术思想成因的解释,不仅需要关注外缘因素,更应在此基础上深入抉发内缘性因素,方能建构一个自足的解释系统。
孔定芳林存阳
关键词:清代学术思想史道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