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漫春

作品数:1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孟子》
  • 3篇名辩
  • 2篇因明
  • 2篇论语
  • 2篇逻辑
  • 2篇《论语》
  • 1篇道行
  • 1篇杜国庠
  • 1篇言说
  • 1篇因明研究
  • 1篇因势利导
  • 1篇吟咏
  • 1篇英才
  • 1篇用字
  • 1篇寓言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辨
  • 1篇人性
  • 1篇人性本真
  • 1篇儒家

机构

  • 19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9篇孔漫春
  • 4篇郭桥

传媒

  • 2篇作家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平顶山师专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逻辑学研究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试探《孟子》所体现的孟子教育家形象被引量:1
2004年
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于战国中期的《孟子》一书 ,在传播儒家学说的同时 ,亦成功地塑造了孟子的教育家形象。孟子视教育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对教育规律、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方法等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
孔漫春
关键词:教育实践教育理念教育风格
《论语》出土文献研究
《论语》出土文献的研究构成了论语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以来的《论语》出土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论语》写本,以及1973年出土于河北定县的汉代竹简《论语》。罗振玉、王国维、王重民、郭沫若、...
孔漫春
关键词:《论语》出土文献成书
文献传递
诡辩抑或误解?——“白马非马”及其合理性论证被引量:2
2015年
"白马非马"是诞生于先秦名辩思潮中的一个典型命题,自古及今,评论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中,就对公孙龙"白马说"的批评而言,批评者往往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置于特定的论域,即并非《公孙龙子·白马论》所设定的论域来进行讨论。这样,相应的批评也就难免稻草人谬误。探寻"白马说"的原意,回归到《公孙龙子·白马论》所呈现的文本世界,当是理解公孙龙"白马非马"及其论证的恰当选择。
郭桥孔漫春
关键词:公孙龙白马非马白马论名实论
梁启超关于名辩、逻辑与因明的比较
2016年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首次进行系统比较的学者,他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有逻辑"。在新的学术背景下,重新翻检梁启超的相关研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有逻辑"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化解当今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对20世纪众多学者关于三大逻辑比较研究之成果所提出的挑战,均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这种新的回顾,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如何使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比较呈现新的气象,亦无疑会指出一种路向。
孔漫春郭桥
关键词:西方逻辑
知言而善辩——《孟子》文本的一种解读及其现代价值
2010年
"我知言"是孟子对其言说状况的一种自我评判。关于"知言",古今学者的解释多囿于孟子之自解。本文辨察《孟子》文本中所记载的言说实例,发现孟子所谓的"知言"当包括另外一种含义,即言说者知晓在不同条件下应该使用不同的言说方法。
孔漫春
试析墨子比喻的类型及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墨子在谈辩中对比喻曾有灵活多变的运用。就整体而论,这些比喻可划分为同喻和异喻。其中,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单喻、复喻和博喻,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本体全异于喻体、本体弱于喻体和本体强于喻体。墨子谈辩中比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阐释己见、驳斥论敌、催人省悟以及止事成义。
孔漫春
关键词:墨子比喻名辩
孟子谈辩方法摭谈被引量:3
2000年
:孟子以“知言”、“好辩”显于当世。他对诸多谈辩方法的娴熟驾驭 ,客观上对儒学摆脱困境 ,与墨学双峰并峙于战国时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历史作用。孟子在谈辩过程中 ,对具体方法的使用灵活多样 ,究其实质 ,主要涉及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两个层面。其中 ,逻辑方法包括归谬反驳、归纳论证、执经行权 ;非逻辑方法包括譬喻明理、旁征博引、晓以利害、因势利导。
孔漫春
关键词:逻辑方法论辩术因势利导
全文增补中
《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章用字考被引量:1
2018年
关于《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章的用字,汉代"三论"以及当代出土文献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均作"问主"。何晏等在编撰《论语集解》时对经文"哀公问主"中"主"字的解释,从诸多注本中择选了孔安国注,并在郑玄注的基础上远迈一步,径直改易"问主"为"问社"。这一做法并不是何晏等的妄改抑或文误,而是汉代以来《论语》学发展状况使然,具有其历史合理性;结束了当时不同《论语》版本之间在"哀公问社"章原"主"字训解问题上的纷争,对《论语》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近现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类著作,均明显受到何晏等人的影响。
孔漫春
关键词:《论语》
下通人性 上达天理——孟子的哲学思辨及其文化价值
2009年
善于思辨是思想家孟子的突出特征。《孟子》一书通过对孟子言行的记录,表现了他在抽象思辨领域的积极探索。孟子对当时诸子讨论的一些哲学问题,如人性本真、天人关系等,阐述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诸如仁、义、礼、智等为根据,提出人具有先验之善性,首创"性善论"。关于天人关系这一问题,孟子认为,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不依赖于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人们具体的实践活动应当遵循自然界本身的运行规律。孟子"天"论中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层,便是对道德之天的体认。对于道德之天,孟子认为人们应当抱持"知天"的理性态度。他极力追求尽心、知性进而知天。孟子的哲学思辨,对中国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孔漫春
关键词:哲学思辨人性本真天人关系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名辩学理论体系研究论纲
2016年
名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建构的一门学问,发轫于先秦,秦汉以后得到继续发展。名辩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关于中国古代名辩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内容,是古代有关名、辞、说、辩的理论探讨和总结。中国传统名辩学的理论体系,是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逻辑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建立在对"名学""辩学""名辩学"等相关概念的重新思考基础之上。围绕着这种思考,出现了中国传统名辩学理论体系的不同探索路径。通过探讨传统名辩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以期对本领域研究有所启示。
郭桥孔漫春
关键词:名辩学逻辑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