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繁聪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预后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急性
  • 5篇骨髓
  • 5篇骨髓瘤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血细胞
  • 4篇噬血细胞
  • 4篇髓系
  • 4篇髓系白血病
  • 4篇弥漫
  • 4篇弥漫大B细胞...
  • 4篇难治

机构

  • 16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作者

  • 19篇孔繁聪
  • 14篇李菲
  • 8篇喻敏
  • 8篇周玉兰
  • 5篇齐凌
  • 2篇纪德香
  • 2篇黄瑞滨
  • 1篇陈智超
  • 1篇李秋柏
  • 1篇汤唯艳
  • 1篇俞钶
  • 1篇游泳
  • 1篇田小龙
  • 1篇徐姗
  • 1篇邹萍
  • 1篇赵娟
  • 1篇冯继锋
  • 1篇邹菁
  • 1篇曾旋
  • 1篇俞彤

传媒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微泡: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疾病特 征相关的新型标志物
第一部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微泡方法及外周血标本处理参数研究 目的:探讨离心速度、离心时问、储存条件及抗凝剂对血浆来源微泡(microvesicles, MVs)数量及大小分布的影响。 方法:离心获取肝素及ED...
孔繁聪
关键词:微泡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液肾小管上皮细胞
文献传递
基于IHC标志物和IPI评分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模型的建立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检测预后相关标志物,建立临床因素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的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7例DLBCL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CET1、LMO2、BCL-6、BCL-2和MYC蛋白表达,并分析这些蛋白对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于逐步筛选Nomogram模型中的预后因素,最终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模型。结果:GCET1蛋白表达阳性多见于Ann Arbor分期I/II期患者(P=0.011)。LMO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较少出现B症状(P=0.042),且能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P=0.005)。LMO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总生存(OS)时间显著长于阴性患者(P=0.018),但LMO2蛋白表达与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无显著相关(P>0.05),而GCET1蛋白表达与OS、PFS时间均无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包括IPI评分、BCL-2蛋白、MYC蛋白、LMO2蛋白和利妥昔单抗5个预后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4年OS率的C指数为0.84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预后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结合临床因素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志物的Nomogram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DLBCL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有效工具。
徐亚文周玉兰孔繁聪孔繁聪李菲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NOMOGRAM
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成人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12例成人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AML患者,TET2突变组64例,DNMT3A单突变组46例。男性50例(45.5%),中位年龄54(15~79)岁。TET2基因突变频率为12.5%(64/512),98.4%(63/64)患者突变基因数≥2个,每例患者平均合并5.2个突变基因。NPM1(43.8%)、DNMT3A(42.2%)、FLT3-ITD/TKD(40.6%)、CEBPA(26.6%)、TTN(20.3%)为TET2突变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46.2%,略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的76.9%(P=0.077),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952)。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为9.5个月,明显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P=0.002),而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414)。三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mR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ET2突变背景下,合并K/NRAS突变患者的CR率为28.6%,明显低于无K/NRAS突变患者的75.0%(P=0.030),合并FLT3-ITD突变患者的mOS明显短于无FLT3-ITD突变患者(P=0.03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FLT3-ITD突变、初次诱导未达CR是影响TET2突变AML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突变不影响TET2突变患者OS。结论:TET2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突变,且常合并共存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与TET2突变共同影响AML患者预后。基于二代测序的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AML精确分层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孔繁聪齐凌黄文锋喻敏周玉兰李菲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突变预后
小白菊内酯对多发性骨髓瘤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第一部分 小白菊内酯对多发性骨髓瘤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 目的: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血管的生成,实体瘤早期可分泌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宿主毛细血管增生。较多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multi...
孔繁聪
关键词:小白菊内酯多发性骨髓瘤促血管新生内皮细胞迁移白细胞介素细胞生物学
文献传递
免疫治疗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失控性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免疫治疗是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治疗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HLH因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引起研究者关注。目前,这一类HLH多以病例报告形式出现,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本文将从免疫治疗相关HLH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此类疾病的认知。
祝小钰孔繁聪李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免疫治疗发病机制
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Polatuzumab vedotin(Pola)联合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Pola-(B)R]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R/R 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中国Pola同情用药项目(CUP)4个肿瘤中心收治的2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56(25~76)岁。10例接受Pola-BR治疗,另外11例仅接受Pola-R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用药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已接受至少一次疗效评估的21例患者,分析截止于2020年8月12日的数据,最佳总体缓解(BOR)率为81.0%(17/21),完全缓解(CR)率为19.0%(4/21)。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随访54 d,发生疾病进展3例(14.3%),删失病例数为18(85.7%),预估中位PFS为148 d。Pola-BR组任何等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Pola-R组(80.0%比63.6%),但两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30.0%比29.3%)。最常见的血液学相关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低(28.6%,6/21)、中性粒细胞减低(28.6%,6/21)及贫血(14.3%3/21)。1例肺感染及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康复。所有患者未出现≥2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对于既往多线治疗的中国R/R DLBCL患者,Pola-(B)R方案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吴剑秋刘艳艳李菲吴肖志军姚志华孔繁聪周威伦汤唯艳滕悦冯继锋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序贯转化B淋母细胞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报道1例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基础上序贯向B淋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的特殊病例,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其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复习自PubMed和CNKI检索到的病例。结果:患者,男,47岁,经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诊断FL 2级,分期为IV期。常规6疗程BR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诊断后6个月疾病进展为B-ALL。本例患者经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疗法(CAR-T)治疗达CR,缓解期持续1年,其后发现腹腔淋巴结增大,经活检证实为DLBCL。3例标本中均检测到特征性t(14;18)易位,推测其具有克隆同源性;B-ALL标本中MYC重排为阳性,结合显著基因学异常,可能促进了FL向淋母侵袭性转化。这种转化非常少见,目前国内外累积仅报道20余例患者,疾病进展迅速,生存期常不足半年。大部分类似病例都具有MYC重排,提示MYC重排可能是FL向B-ALL转化的关键遗传学基础。结论:FL可以组织学转化为B-ALL,MYC重排可能是其发生的关键遗传学基础。CAR-T疗法有望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仍需要新的方法维持长期疗效。
喻敏黄梦真徐姗孔繁聪李菲
PTPN11基因突变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及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PTPN11基因突变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26例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根据性别、年龄和ELN 2017危险度分层等因素进行1∶1匹配,比较PTPN11基因突变及未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26例AML患者中,51例(9.7%)患者检测到PTPN11基因突变,包括72种突变类型,均为错义突变。PTPN11突变常与NRAS、DNMT3A、FLT3、NPM1、KRAS等基因伴随出现。PSM后PTPN11突变型(PTPN11^(mut)ation,PTPN11^(mut))与PTPN11野生型(PTPN11 wild-type,PTPN11wt)患者在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70.8%vs.56.3%,P=0.138)和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77.1%vs.66.7%,P=0.256)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TPN11^(mut)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mRFS)时间为19个月,明显短于PTPN11wt患者[未达到(not reached,N/A),(P=0.02)],而二者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21.3个月vs.31.4个月,P=0.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PTPN11^(mut)患者,mOS(N/Avs.11个月,P=0.001)和mRFS(N/Avs.5.7个月,P=0.018)均较未接受移植患者明显延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allo-HSCT、首次诱导疗效未达CR及复发是影响PTPN11^(mu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PN11基因突变AML患者预后不良,allo-HSCT可以显著改善PTPN11^(mut)患者的预后。
孔繁聪蔡少芬齐凌纪德香喻敏周玉兰王诗轩李菲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白细胞介素-6阻滞治疗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亦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由多种原发或继发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异常激活,并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引起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白细胞介素(IL)-6是HLH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核心细胞因子,通过影响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降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参与HLH的发生、发展。因此,阻滞IL-6及其信号通路成为治疗HLH的新方法。笔者通过对IL-6及其信号通路在HLH中的致病机制、IL-6阻滞治疗HLH患者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
黄文锋孔繁聪李菲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分子靶向治疗信号传导
CAR-T细胞治疗后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3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展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多项商品化CAR-T产品获批上市,开拓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1-3]。尽管CAR-T疗法疗效显著,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伴随不同的不良反应,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MAS)是一组病理性免疫激活引起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凶险,死亡率高[4]。据报道,接受CAR-T治疗的小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HLH,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快速死亡[5]。本文主要报道2例CAR-T治疗引起HLH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CAR-T相关HLH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喻敏张倩孔繁聪周玉兰李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肿瘤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综合征CAR免疫激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