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中宁

作品数:67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核科学技术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换热
  • 10篇传热
  • 9篇强化换热
  • 8篇多孔介质
  • 8篇摇摆
  • 7篇蒸汽
  • 6篇热量
  • 6篇两相流
  • 6篇扁管
  • 5篇压降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换热器
  • 5篇安全壳
  • 5篇传热特性
  • 5篇值模拟
  • 4篇单相
  • 4篇优化设计
  • 4篇蒸汽冷凝
  • 4篇竖直管内
  • 4篇水平管

机构

  • 67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中国核动力研...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华能山东石岛...

作者

  • 67篇孙中宁
  • 18篇阎昌琪
  • 10篇孙中宁
  • 10篇孙立成
  • 9篇曹夏昕
  • 9篇范广铭
  • 8篇王盟
  • 7篇王建军
  • 5篇丁铭
  • 4篇谷海峰
  • 4篇孟兆明
  • 4篇张楠
  • 3篇朱升
  • 2篇牛广林
  • 2篇石帅
  • 2篇李希川
  • 2篇张楠
  • 2篇赫荣辉
  • 2篇于立章
  • 2篇田瑞峰

传媒

  • 17篇核动力工程
  • 15篇哈尔滨工程大...
  • 10篇原子能科学技...
  • 9篇应用科技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四川兵工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7多相...
  • 1篇第十届全国反...
  • 1篇“创新——核...

年份

  • 1篇2024
  • 1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孔介质通道中单相流动压降预测模型被引量:15
2010年
与常规管通道相比较,流体在多孔介质通道中的流动过程更复杂,流动阻力也大幅增加,这就使得难以准确预测流体流过多孔介质通道时的压降。通过构建多孔介质通道的几何模型,并求解N-S方程,虽然可以准确预测阻力压降,但计算时需要划分大量的网格,很难广泛应用。本文在相似理论基础上,以Fluent 6.3为平台,建立了颗粒填充多孔介质通道的压降预测模型,通过求解3维N-S方程,对模型中单相水的绝热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预测模型对于不同工况下单相流体的压降计算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误差范围小于5%。
于立章孙立成孙中宁
关键词:多孔介质数值模拟
基于不同功率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实验研究
2024年
“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assive containment heat removal system,PCS)和“玲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设计原理相同,但系统功能和设计准则不尽相同。为了掌握影响系统换热能力和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综合性能实验需求和实验结果等方面,研究、分析“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与“玲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设计中的典型现象,发现降低冷却水箱水位可以提升系统的换热能力、改变冷管段阻力对系统的换热能力更敏感和冷管段隔离阀关闭方案在开启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从而提出后续优化研究和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文中结论可用于指导相关系统设计工作。
李丽娟于沛丁铭孙中宁
多孔介质通道中单相流阻力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0年
以流体分析软件Fluent6.3为平台,建立了颗粒填充多孔介质通道内单相流体的流动阻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对于无量纲直径D=0.16、0.1和0.04的多孔介质通道,预测值与实验值间的相对偏差分别小于5%、7%和7%;流动阻力随D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多孔介质中单相流体的压降,现有模型中的惯性阻力修正系数CF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显著,不能对阻力压降进行很好地预测。
于立章孙立成孙中宁
关键词:多孔介质数值模拟
自吸式文丘里水洗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以空气、水为工作介质,对自吸模式运行的有机玻璃文丘里水洗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趋势较为一致,但相对偏差较大,高达±50%以上。在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阻力计算实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相对偏差在±15%以内。
王盟孙中宁谷海峰郭雪晴于勇
关键词:自吸
钛波槽管水平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2006年
在常压条件下,对水平钛波槽管管外凝结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参数范围内,5号波槽管的总传热系数为光管的1.54~1.64倍,而管内水阻约为光管的3.39~4.42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管内对流换热、管外凝结换热及阻力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在管径及壁厚一定的条件下,波槽管的节距和槽深有一个最佳组合.根据实验结果,推荐最佳结构参数为φ=0,00135~0.003606.结果表明,钛波槽管是实现船用冷凝器小型化较为理摁的强化管管型.
黄渭堂孙中宁阎昌琪
关键词:强化传热凝结换热水蒸汽
升功率工况下波动管热分层数值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以CPR1000稳压器波动管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使用FLUENT软件,对反应堆功率增加瞬态工况下波动管热分层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波动管内热分层流体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探讨了涡流效应对热分层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瞬态工况下波动管热分层与传统观念下的稳态热分层相比有很大不同,最显著的是T型三通区域,由于受到涡流效应的影响,流体热分层呈环形左右分布,而不再是稳态热分层的上下分布。本研究得到的瞬态工况下的温度分布结果可作为瞬态热应力分析的温度载荷,为后续的力学分析和疲劳分析奠定了基础。
张微孙中宁王建军翟德华
关键词:温度分布涡流
扁管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水为工质,对3种不同几何尺寸的扁管进行了传热与流阻的实验研究。相同换热条件下3根扁管的传热系数和管内传热系数均高于圆管,管内传热系数最大可提高到圆管的2.43倍。说明扁管具有很好的强化传热效果,但压降也高于圆管。同时对扁管在套管内水平和竖直2种放置方式的换热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竖直放置的传热效果优于水平放置。
贺士晶孙中宁阎昌琪范广铭
关键词:扁管强化传热
新型金属纤维滤材的除湿性能
2014年
以不同丝径的不锈钢纤维为金属纤维过滤器的滤材,通过实验分析滤层厚度对纤维过滤器的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滤层厚度可以有效提高除湿效率,但当8μm纤维滤层超过6层后,滤层除湿效率变化不大;实验结果与经典过滤机理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小于9%,经典过滤机理模型可用来预测新型不锈钢纤维过滤器的除湿效率。
高力曹夏昕孙中宁孙立成
关键词:金属纤维滤材
扁管壁面温度分布实验研究
2010年
采用实验方法对扁管在套管内水平和竖直两种放置方式的外壁温度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扁管直边平壁中心热电偶测得的外壁温度小于靠近圆弧处热电偶的测量温度,因此,在传热实验中不能采用常规测量圆管壁温的方法测量扁管壁温。
贺士晶阎昌琪孙中宁范广铭
关键词:扁管强化传热
微肋管单相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2011年
以单相水为介质,对3种不同微肋高度的微肋管的换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对微肋管在实验范围内的强化换热效率指标进行评价,确定了微肋管的最佳工作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数据回归得到微肋管换热与阻力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微肋管对于紊流区的单相对流换热有很好的强化作用,且换热系数增加幅度高于阻力增加幅度。本文回归得到的经验关系式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计算值与实验值间偏差很小。
范广铭孙中宁朱升
关键词:微肋管单相对流强化换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