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婷婷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突变
  • 4篇突变分析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突变
  • 4篇家系
  • 3篇细胞
  • 3篇基因突变分析
  • 2篇药敏
  • 2篇真菌多样性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疾病
  • 2篇综合征
  • 2篇痣样
  • 2篇痣样基底细胞...
  • 2篇微生物敏感性...
  • 2篇细胞癌
  • 2篇细菌多样性
  • 2篇细菌性
  • 2篇毛霉
  • 2篇敏感性

机构

  • 18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8篇孙婷婷
  • 14篇李东明
  • 8篇尚盼盼
  • 5篇周亚彬
  • 4篇姜薇
  • 3篇黄芩
  • 3篇蒋丽潇
  • 3篇葛杰
  • 3篇陈萍
  • 2篇吴婧
  • 2篇尤艳明
  • 2篇黄二顺
  • 2篇肖秀美
  • 2篇闫慧敏
  • 2篇葛杰
  • 2篇王兴佳
  • 1篇李鸿雁
  • 1篇朱学骏
  • 1篇曹源
  • 1篇王文婧

传媒

  • 6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茎点霉致泛发性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及实验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报道1例顽固性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并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讨论。方法患者男性,47岁,头面部丘疱疹1年伴瘙痒,泛发,并出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个月就诊。取皮损组织和骨髓进行组织分别进行HE、PAS、PASM、钙荧光白染色;同时进行组织真菌培养;真菌特异性引物ITS4/ITS5、NL1/NL5、T1/TUB4Rd测序。结果组织病理可见以毛囊为中心的嗜酸性毛囊化脓性炎,PAS染色和钙荧光白染色可见真皮、皮下组织大量不规则菌丝和孢子,毛囊及毛囊周围显著;骨髓PASM染色可见大量芽生孢子,组织及骨髓组织培养见绒毛状菌落,初期为粉红色,渐变为黑褐色,培养4周见黑色子囊形成;序列鉴定为茎点霉属;抗真菌治疗后痊愈。结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可由真菌感染诱发;作为植物致病菌的茎点霉属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变态反应,并可诱发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孙一丹李心悦孙婷婷李东明
关键词: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真菌感染茎点霉
NK细胞与不规则毛霉相互作用及其意义探讨
不规则毛霉,曾名多变根毛霉,1991由我国的郑儒永院士首次发现并命名,201 1年正式更名为不规则毛霉,多年来毛霉目真菌多被认为是机会致病菌,我国报道的不规则毛霉所致的接合菌病最多,且均发生于青壮年、免疫正常的患者,在国...
周亚彬李东明孙婷婷葛杰伦立德李新伦
2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检测2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T-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发现家系1中先证者COL7A1基因的61号外显子5217位发生G>C的改变,造成甘氨酸(GGT)被精氨酸(CGT)取代;家系2中先证者87号内含子c.6900+1G>C的剪接突变,导致87号外显子被剪切,86号外显子与88号外显子直接拼接,Ⅶ型胶原的胶原区缺少了23个氨基酸;健康对照不存在此两种突变。结论: 2个家系发现的突变均为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特异性突变。
姜薇孙婷婷赵俊郁朱学骏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营养不良型基因突变
非典型皮肤细菌感染病原细菌多样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索不典型皮肤细菌感染及慢性、复发性皮肤细菌感染的致病细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笔者教授门诊不典型皮肤细菌感染及慢性、复发性皮肤细菌感染病人皮屑、组织、血液、脓液、渗出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蒋丽潇肖秀美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
枝孢样枝孢霉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被引量:4
2015年
报道1例枝孢样枝孢霉所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21岁,主因"面颈部结节、囊肿"5 a就诊。根据囊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病理发现分枝分隔菌丝等特征诊断为"暗色丝孢霉病"。经4个月伊曲康唑400 mg/d口服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轻度瘢痕。
周亚彬葛杰陈萍孙婷婷李东明
关键词:囊肿性痤疮暗色丝孢霉病
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探寻甲真菌病患者病甲部位的真菌多样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合菌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和rDNA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分离培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以丰富性指数(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等指标分析指甲和趾甲分离真菌的多样性。2010年2月至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1 568例拟诊甲真菌病患者中,641例培养阳性,包括趾甲561例和指甲80例。检测到的皮肤癣菌占59.13%(其中红色毛癣菌为96.04%),酵母菌17.00%,其他真菌23.87%。分离自趾甲的Candida galli、Lewia infectoria和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以及分离自指甲的Cyberlindnera jadinii确定为中国新记录种。趾甲分离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a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指甲分离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医院就诊甲真菌病患者可分离培养的真菌以皮肤癣菌的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物种,且趾甲分离菌的菌种多样性较指甲的更为明显。
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王文婧姚一建
关键词:甲真菌病真菌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灶分离细菌的多样性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皮肤科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灶标本,包括脓液、分泌物、组织、尿液、咽拭子或肺泡灌洗液等,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BD-BrukerMALDIBiotyper微生物质谱快速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标准判读,并结合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7例患者标本中分离获得392株细菌,分别归属于21个属,56个种;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25株(占57.40%),革兰阴性杆菌114株(占29.08%),革兰阳性杆菌46株(占11.73%),革兰阴性球菌7株(占1.79%)。细菌检出前3位的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占23.21%),表皮葡萄球菌(42株,占10.71%),铜绿假单胞菌(24株,占6.12%)。分离到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有较高耐药率(>50%);革兰阴性杆菌则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6.1%),对二代和部分三代头孢也部分耐药性(约50%)。此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仅在四环素耐药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灶分离的细菌种属多样性丰富,且较普遍存在对抗生素耐药问题,后者可能是导致难治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重要因素,提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冼伟杨凡李东明孙婷婷尚盼盼郑佳佳彭宜红
关键词:软组织感染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甲感染14个目29个属真菌多样性及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
浅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而甲真菌病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很多分离菌由于不被认知,或者未曾有报道,而被当成污染菌;而有些真菌感染类型,由于表现模式尚不明了,即使在组织中分离出真菌,也被当做...
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一家系PTCH1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鉴定一基底细胞癌痣样综合征家系是否存在PTCH1基因突变以及检测尚未出现基底细胞癌表现的先证者之子是否存在PTCH1基因突变.方法 从外周血中提取先证者及其儿子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明...
高第黄二顺孙婷婷闫慧敏尤艳明姜薇
关键词:基因突变
须癣毛癣菌致前臂难辨认癣1例
葛杰黄芩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