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雪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质炭
  • 1篇稻田
  • 1篇稻田甲烷
  • 1篇氧化活性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除磷
  • 1篇生物除磷系统
  • 1篇生物氧化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生态
  • 1篇土壤生态系统
  • 1篇强化生物除磷
  • 1篇强化生物除磷...
  • 1篇竹炭
  • 1篇微生物
  • 1篇聚磷
  • 1篇聚磷菌
  • 1篇聚糖菌
  • 1篇甲烷氧化
  • 1篇甲烷氧化活性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篇孙雪
  • 3篇吴伟祥
  • 2篇杨敏
  • 1篇王亮
  • 1篇刘玉学
  • 1篇董达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物质炭生物与非生物氧化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生物质炭是由植物生物质热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熔性固态物质。生物质热解炭化还田能否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直接取决于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生物质炭稳定性的研究对科学计算和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输入的碳固持与减排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重点概述了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生物与非生物氧化特性、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并对生物质炭在土壤环境中的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今后需针对不同类型旱地土壤生态系统和不同类型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稳定性及其机理开展研究,并进一步开展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
伍孟雄杨敏孙雪吴伟祥
关键词:生物质炭土壤生态系统生物氧化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主要微生物及其代谢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4年
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在废水除磷处理中应用广泛.主要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机理的研究是有效调控EBPR工艺稳定运行与效能提升的基础.本文选取EBPR系统中最主要的两类微生物(聚磷菌和聚糖菌),从底物吸收机制、糖酵解途径、TCA途径的贡献以及聚磷菌和聚糖菌的代谢相似性等方面对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机理进行综述,评价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EBPR系统微生物学及其代谢机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EBPR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孙雪朱为静王亮吴伟祥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聚糖菌
生物质炭提高稻田甲烷氧化活性被引量:16
2013年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根际土壤产甲烷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通过1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2种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竹炭和水稻秸秆炭)对水稻根际土壤产甲烷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生物质炭因理化性质的不同,对水稻根际土壤产甲烷活性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秸秆炭的输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苗期根际土壤产甲烷活性,而竹炭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对根际土壤产甲烷活性均没有显著性影响。竹炭和秸秆炭不稳定易降解组分含量的差异,使其对稻田土壤产甲烷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稻田根际土壤产甲烷活性响应差别。除抽穗期竹炭处理和成熟期秸秆炭处理,尿素施加并未显著改变生物质炭对根际土壤产甲烷活性的影响趋势。在水稻整个生长期,秸秆炭和竹炭对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都有促进作用,但只有秸秆炭在苗期和成熟期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尿素对苗期和抽穗期根际土壤甲烷氧化活性有促进作用。与竹炭相比,秸秆炭输入在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提高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以及K、P元素含量等方面更为有效,同时可能是秸秆炭对水稻根际土壤甲烷氧化活性产生显著性促进作用的潜在机理。
杨敏刘玉学孙雪董达吴伟祥
关键词:竹炭产甲烷活性甲烷氧化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