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老年
  • 3篇血清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2篇慢性肝
  • 2篇慢性肝病
  • 2篇免疫
  • 2篇肝病
  • 2篇肝炎
  • 2篇病人
  • 1篇丹参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性病
  • 1篇性病毒性肝炎
  • 1篇血清IL-1...
  • 1篇血清SICA...
  • 1篇血清诊断
  • 1篇亚急性甲状腺...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炎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9篇孟宪明
  • 5篇李东复
  • 3篇太京华
  • 2篇金珍婧
  • 2篇叶红军
  • 1篇宋玉芳
  • 1篇胡瑞兰
  • 1篇孙明义
  • 1篇房家智
  • 1篇周晓琦
  • 1篇王丽英
  • 1篇于建勋
  • 1篇姚光大
  • 1篇顾华
  • 1篇宋春莉
  • 1篇张国荣
  • 1篇潘留兰
  • 1篇葛焕琦
  • 1篇巴丽薇
  • 1篇刘亚梅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4种自身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 (RF) ,抗核抗体 (AN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Anti TM)、抗双链DNA抗体 (dsDNA Ab) 4种自身抗体。结果 :6 3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组检出一种以上自身抗体者 1 2例 ( 1 9 1 % ) ;40例丙肝病毒性肝病组检出一种以上自身抗体者 1 2例 ( 3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酒精、药物性肝炎组 5 7% ,3 3% (P <0 0 1 )。结论 :自身免疫反应参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慢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测定 ,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李东复杨春荣孟宪明胡明兰
关键词:慢性肝病自身抗体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血清诊断
丹参、辅酶Q_(10)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所致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1989年
近年来,许多学者证明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肝损伤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有效地控制此作用已成为各种肝病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应用四氯化碳(CCl_4)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用丹参、辅酶Q_(10)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材料及方法一、实验动物及方法:杂系健康大白鼠95只,体重150~200g。对照组20只。
叶红军张显荣宋玉芳孟宪明阎永富张丽姚光大顾华朱玉葆孙明义刘景英
关键词:肝损伤丹参辅酶肝保护
应用同种异体LAK细胞治疗不同癌症病人的疗效观察
1994年
应用同种异体LAK细胞治疗不同癌症病人的疗效观察李东复,宋玉芳,孟宪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内科130041)胡瑞兰(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电诊科130021)周晓琦(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电诊科130041)边孟荣(长春市自来水公司职工...
李东复宋玉芳孟宪明胡瑞兰周晓琦边孟荣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疗法
甲状腺局部注药治疗中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为观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甲状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例 60例 ,随机分为甲状腺穿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全身用药对照组 ,疗程 60 d。结果 局部治疗组疼痛消失、结节消退、血沉、T3 、T4、Tg,及细胞学等观察指标恢复明显早于全身用药组 (P<0 .0 1 )。结论 局部用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程短 ,见效快 ,无副作用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张秀娟孟宪明葛焕琦巴丽薇牟丽杰
关键词:甲状腺穿刺亚急性甲状腺炎局部注射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与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IL-1、IL-8及TN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和 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 HBV-DNA或 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sICAM-l、TGF-β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李东复太京华潘留兰孟宪明金珍婧宋春莉
关键词:慢性肝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TGF-Β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老年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998年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老年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TIL的细胞表型及胃癌患者细胞表型的治疗变化。结果胃癌TILCD4/CD8为0.83.NK细胞为16.3%±3.6%。经IL-2激活后.CD4/CD8为1.85.NK细胞数量增至41.3%±13.7%(P<0.01)。胃癌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D8比例为1.44.NK细胞占30.67%±11.51%。接受TIL,治疗后,CD3和CD4增多,NK细胞数量增多,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P<0.01)。结论TIL治疗可提高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延长其生存期,可能成为胃癌术后抗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疗法。
房家智姜英孟宪明叶红军
关键词:胃癌细胞免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全文增补中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与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法对 7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后半年、 1年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者进行了测定。结果 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 ,Hp根治率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 ,经 Hp根除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治疗组。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在溃疡治疗中 ,根除
孟宪明李东复太京华于建勋张国荣刘亚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老年消化性溃疡复发
糖尿病教育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的影响被引量:7
1997年
采用糖尿病知识讲座的教育形式对老年糖尿病(NIDDM)病人接受该教育组和未接受教育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糖代谢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接受教育组的FBG、PW、GHb均明显下降,PBG、GHb及血糖波动程度两组均有明显的差别(P<0.05,P<0.001).提示监测PBG较FBG意义更大,系统的糖尿病教育明显有助于病人短期内(半年内)糖代谢水平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路徐晨吴伏娜王新民游苏孟宪明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人糖尿病知识病情控制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IL-10、IL-12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 10 ( IL- 10 )、白细胞介素 - 12 ( IL - 12 )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测定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的乙肝病人血清 IL - 10、IL - 12水平。结果 :治疗前 IL- 10、IL - 12水平分别为 ( 35.3± 13.5) pg/ L,( 51.3± 31.5) ng/ L ,治疗后分别为 ( 18.7± 11.3) pg/ L ,( 92 .7± 61.5) ng/ L。疗程结束 ,血清 HBV- DNA与 HBe Ag阴转率为53.8% ,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5% ( P<0 .0 1)。结论 :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后的乙肝患者 IL - 12水平升高 ,IL - 10水平下降 ,抗病毒免疫状态增强。
李东复孟宪明王丽英太京华金珍婧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慢性病毒性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