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淑霞
-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CRP、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8和16天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能够准确显示出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程度,对其预防和治疗均具有明显指导作用。
- 郎少磊安淑霞常婧
- 关键词:降钙素水平急性胰腺炎
-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探讨其耐药性。方法将2568份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分析,选用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析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结果在2568份血培养标本中,有288份阳性标本,111株革兰阳性菌(38.5%),125株革兰阴性菌(43.4%),52例真菌(18.1%)。革兰阳性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有着较高的敏感度,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其中敏感度最高的是氨苄西林。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有着最高耐药率,为100%;肠球菌属对红霉素有着高度的耐药性,为100%。结论对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和耐性性进行分析,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对增加患者治愈率有着促进作用。
- 荆菁华安淑霞
- 关键词:血培养耐药性
- 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抗菌药物应用探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抗菌药物应用。方法选取2015-2-2017-2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肿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行细菌学检测但不使用抗菌药物,研究组进行细菌学检测并使用抗菌药物。结果研究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有很多,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减小尿路感染发生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何多姣荆菁华郎少磊安淑霞
- 关键词:中晚期肿瘤导尿管尿路感染细菌学监测抗菌药物
- 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留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感染患者痰液、尿液及切口渗液等标本进行培养,共检出1 440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复合纸片法检测是否产ESBLs,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药敏分析。结果 1 44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ESBLs菌720株,检出率为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69.6%,其次为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为57.9%,而奇异变形菌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均为非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无论其是否产ESBLs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其次为产ESBLs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6.7%、非产ESBLs菌耐药率为5.6%;产ESBLs菌除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外,耐药率均>5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产ESBLs菌耐药率达100.0%,非产ESBLs菌耐药率为81.8%。结论产ESBLs的耐药菌有较强的耐药性,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耐药性,以便更好的给予患者调整药物治疗。
- 荊菁华张英波安淑霞薛燕谢爱敏
-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耐药性
- 比阿培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比阿培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重症肺炎患者21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予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肺部啰音、X线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重症肺炎,能提高疗效,可降低血清PCT、CRP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多姣荆菁华安淑霞史九波
- 关键词:比阿培南左氧氟沙星
- 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与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9年检出的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方法收集2019年1月—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依据CLSI 2017年标准判定,并对菌株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多重耐药结果等汇总分析。结果共分离到多重耐药菌株702株,感染例次为702例(0.8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48株,占79.1%,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259株,占36.8%,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56株,占36.4%,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4株,占2.0%,耐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13株,占1.9%,耐碳青霉烯酶的变形杆菌3株,占0.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4株,占21.9%(154/702)。结论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治疗中应重视该检出率较高菌株的流行特征及药敏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何多姣荆菁华安淑霞李慧平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耐药率
- 联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 :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单独使用曲美他嗪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TC(总胆固醇)水平、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CRP(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的LVEF(左心射血分数)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该项指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该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显著。
- 李志儒侯红霞安淑霞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曲美他嗪冠心病药学
-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4年第2季度病原菌流行情况及药敏分析
- 目的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4年第2季度病原菌流行情况及其药敏进行分析,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WHONET软件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该季度共检测病原菌698株...
- 何多姣张英波荆菁华安淑霞郎少磊
- 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分离出的352株肠球菌,应用常规方法或Vitek系统进行鉴定,琼脂扩散法(k-b法)予以药敏试验。结果肠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痰液。其中粪肠球菌216株(61.4%),屎肠球菌132株(37.5%),母鸡肠球菌与铅黄肠球菌各2株,共4株(1.1%)。结论肠球菌在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液中具有较高分离率,与目前侵入性治疗方法增加,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肠球菌对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具有较高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合理性。
- 郎少磊常婧安淑霞
-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
- 维生素C对苦味酸法及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结果的干扰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研究维生素C对苦味酸法及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Cr)结果的干扰。方法 采集血清Cr正常水平和高浓度血清Cr患者血清标本,配制标准浓度血清(105μmol/L),然后配制浓度分别为3.0、6.0、9.0、12.0、15.0、18.0、21.0、24.0 g/L的维生素C溶液,分别采用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量0.45 ml标准血清+0.05 ml不同浓度维生素C溶液中血清Cr浓度,并以0.45 ml标准血清+0.05 ml生理盐水测量结果为对照,分别计算干扰效应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95%CI下限均超过最大允许误差,按照EP7-A2判定,维生素C对苦味酸法测定血清Cr产生正干扰,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Cr产生负干扰;对两种检测方法所测血清Cr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均符合二次曲线分布,并根据回归曲线计算出苦味酸法最小干扰剂量为0.87 g/L,肌氨酸氧化酶法最小干扰剂量为1.06 g/L。结论 维生素C对苦味酸法测量Cr产生正干扰,对酶法则产生负干扰,且最低干扰浓度均较低,因此临床检测血清Cr前1周时间内应避免应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或采取措施去除血液标本中维生素C。
- 史玲玲安淑霞董林
- 关键词:肌酐测定苦味酸法肌氨酸氧化酶法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