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英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血管
  • 4篇增生
  • 4篇增生性瘢痕
  • 4篇兔耳
  • 4篇瘢痕
  • 4篇内皮
  • 4篇间质干细胞
  • 3篇兔耳增生性瘢...
  • 3篇缺血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增殖
  • 2篇皮损伤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延边大学
  • 3篇延边大学医学...
  • 2篇吉林医药学院
  • 2篇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安英华
  • 5篇朱彦琪
  • 4篇戴秋艳
  • 4篇张治
  • 3篇金英姬
  • 3篇孙宝贵
  • 3篇金哲虎
  • 2篇李为真
  • 2篇金玉姬
  • 2篇孙冰
  • 2篇张建军
  • 2篇张建军
  • 2篇严轶文
  • 1篇诸葛萦
  • 1篇汪帅
  • 1篇孙树汉
  • 1篇方宇辉
  • 1篇吴莹
  • 1篇吴迪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健康之路
  • 1篇THE 23...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
<正>目的实验拟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VEGF基因整合到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观察基因转染对细胞特性的影响,从而将生长因子治疗与细胞移植治疗有机结合起来,为缺血性心脏病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再生心肌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室基础。方法分...
安英华张建军
文献传递
4-羟苯基维胺脂联合超声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4-羟苯基维胺脂(N-4-hydroxyphenyl retinode,4-HPR)联合超声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凋亡与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4-HPR组、超声组、4-HPR+超声组,兔耳瘢痕形成后进行4-HPR注射及超声治疗,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真皮层成纤维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对比研究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实验性治疗过程中4-HPR联合超声治疗对成纤维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在4-HPR和超声联合治疗时对成纤维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4-HPR浓度依赖性和超声剂量强度依赖性。结论 4-HPR联合超声治疗可能通过Bax途径促进增生性瘢痕组织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凋亡,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金英姬金玉姬金哲虎安英华汪帅吴迪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4-HPR超声治疗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2004年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造血于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造血外组织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 心肌细胞等,因此,在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MSCs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证实和肯定,从而为 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就骨髓间质干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安英华张建军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骨髓间质干细胞软骨细胞造血干细胞心肌细胞MSC
促血管新生治疗和冠心病被引量:4
2005年
安英华张建军
关键词:血管新生冠心病血管生长素硝酸甘油心绞痛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裸小鼠心肌缺血模型的研究
<正>目的建立裸小鼠心肌梗死的模型并进行细胞移植,探讨人类来源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免疫缺陷并有心肌缺血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辅助通气的条件下,开胸并结扎裸小鼠的冠脉前降支,并采用心电图描记结扎即刻是否引起ST段明显抬高...
张治诸葛萦朱彦琪严轶文孙冰安英华李为真戴秋艳孙宝贵
文献传递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2015年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成果表明,黑色素瘤治疗已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这个曾经令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正逐步呈现出治疗多元化的繁荣景象。全文就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各方面作一介绍。
安英华
关键词:手术化疗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动脉损伤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血管局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SD大鼠以球囊剥脱主动脉内皮建立大鼠动脉损伤模型。按照术后处死的时间点,将动物分为8组:0 h(对照组)、12 h、24 h、1天、2天、3天、7天及14天,每组6只。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各个时间点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局部的表达。结果术后即刻以扫描电镜观察内皮完全剥脱。术后14天可见明显的增生内膜,模型建立成功。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核因子κB在术后12 h即有明显活化,高峰在13天,然后逐渐下降,14天左右接近术前水平。术后即刻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7天时在内膜表面及少量中膜平滑肌细胞可以看到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术后14天时在未有内皮细胞覆盖处,新生内膜的近血管腔面少量表达,而主要的阳性转移到新生内膜近内弹力板处。结论核因子κB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参与大鼠的主动脉损伤后的炎症过程;核因子κB的活化与失活成动态变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不同时间表达在不同的部位,核因子κB的活化与失活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消退之前,核因子κB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朱彦琪张治安英华严轶文戴秋艳孙宝贵
关键词:内皮损伤核因子ΚB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瘦素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瘦素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每只大白兔双耳腹侧作直径约7mm,深达软骨膜的圆形切口共6个,共获得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90个,随机分为3组。生理氯化钠液组:生理氯化钠液外用40d;瘦素抗体外用组:2ng/ml瘦素抗体外用40d;瘦素抗体外用+注射组(联合用药组):2ng/ml瘦素抗体外用14d后,每周注射1次2ng/ml瘦素抗体,共3次。术后第40天各组均取瘢痕组织,计算瘢痕增生指数、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测定瘢痕组织内TGF-β1mRNA表达。结果瘦素抗体外用组和联合用药组瘢痕增生指数及瘢痕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与生理氯化钠液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表明,生理氯化钠液组毛细血管增生明显,有大量成纤维细胞,核大、密集,排列不规则;瘦素抗体外用组与联合用药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较少,核较小,排列相对规则。结论瘦素抗体治疗能降低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TGF-β1mRNA表达。
安英华金英姬方宇辉金哲虎
关键词:瘢痕瘦素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实验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以基因转染为平台,利用脂质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入骨髓间质干细胞,使其可以在作为种子细胞的同时,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导入缺血组织,从而为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室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实验室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②试验组用构建好的PcDNA3.1-VEGF进行基因转染,阳性对照组用PcDNA3.1空质粒进行转染,阴性对照组只加入培养液。③收集各组第1,3,5,7,9,11天的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提取阳性克隆的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转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示所培养细胞CD106+,CD34-。②ELISA方法示质粒转染细胞后第2天,上清液中即可出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增高,第5天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0d后趋于稳定,但其浓度仍高于对照组。③Westernblot示转染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④四甲基偶氮唑盐示转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以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功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从而可以将促血管生长因子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有效的结合起来。
安英华孙树汉张治朱彦琪张建军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转染
4-羟苯基维胺联合超声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式探讨4-羟苯基维胺(HPR)联合应用超声波对增生性瘢痕组织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探索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4-HPR组、超声组、4-HPR+超声组,增生性瘢痕形成后分别进行治疗。4-HPR浓度分为2μmol/L、20μmol/L,超声强度分为超声有效声强为0.5 W/cm2,脉冲持续2ms(P2档);超声有效声强为0.75 W/cm2,脉冲持续3 ms(P3档);超声有效声强为1.25 W/cm2,脉冲持续5 ms(P5档),分别照射每个部位持续1、3和5 min,每7 d治疗1次,共进行4次。治疗结束1周后,经手术采集瘢痕组织,添加Brd U进行培养3 h,用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用Brd U免疫组化的方式,检测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HPR和超声照射对增生性瘢痕组织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μmol/L 4-HPR的低剂量联合应用超声波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HPR以及超声联合治疗能抑制增殖性瘢痕组织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金英姬金玉姬安英华金哲虎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