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瑞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致突变
  • 4篇致突变性
  • 3篇毒性
  • 3篇体外
  • 3篇细胞
  • 3篇化妆品
  • 3篇AMES试验
  • 2篇毒理
  • 2篇毒理学
  • 2篇毒理学研究
  • 2篇眼刺激性
  • 2篇遗传毒性
  • 2篇致敏性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突变
  • 2篇兔角膜
  • 2篇兔角膜上皮细...
  • 2篇染发
  • 2篇染发剂

机构

  • 21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作者

  • 21篇宋瑞霞
  • 11篇阮鸿洁
  • 10篇石莹
  • 10篇张宏伟
  • 4篇张丽霞
  • 3篇邢淑霞
  • 3篇白雪涛
  • 2篇郑子新
  • 2篇魏岚
  • 2篇袁霖
  • 2篇徐凤丹
  • 1篇梁怿
  • 1篇石莹
  • 1篇邱继红
  • 1篇刘征涛
  • 1篇林飞
  • 1篇滕俊英
  • 1篇王翀
  • 1篇吕廉
  • 1篇赵康峰

传媒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茶提取物的安全性分析评价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对调节血糖产品-绿茶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对绿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遗传毒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提取物对雌、雄性小鼠急性经口LD50 均>10 0 0 0mg/ (kg·bw) ,属于实际无毒级;对动物蓄积系数K >5 ,属于弱蓄积性;对小鼠骨髓细胞未产生致畸变作用;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V79) ,无论直接作用和代谢活化后作用,均未呈现致突变性。结论 绿茶提取物是一种安全的调节血糖制剂。
郑子新宋瑞霞邱继红薛长勇
关键词:绿茶提取物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微核试验基因突变
化妆品及原料眼刺激性STE法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兔角膜上皮细胞体外短时暴露试验方法(STE)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化妆品产品动物眼刺激试验替代的可行性及其适用范围。方法选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库中能涵盖无刺激性到重度眼刺激性的18种代表性化学物质以及20种市售化妆品产品,同时进行STE试验和兔眼刺激试验,通过Kappa分析比较2种试验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于化妆品原料,经Kappa一致性检验,k=0.826,2种试验结果几乎完全一致(0.81~1.00)。对于化妆品产品,经Kappa一致性检验,k=0.370,2种方法分级结果一致性一般(0.21~0.40)。对于清洁类产品,经Kappa一致性检验,k=–0.333,2种方法分级结果一致性极低(<0.20),对于护肤类产品,k=0.796,2种方法的分级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0.61~0.80)。结论STE试验适合于预测化妆品原料眼刺激性的分级标识。对于化妆品产品来说,面膜、眼霜和护发素等护肤类产品,预测效果好;清洁类产品和染发剂,假阳性率高,不太适用。
石莹阮鸿洁张宏伟王超宋瑞霞
关键词:眼刺激性兔角膜上皮细胞
SOS/umu试验在自来水厂水样有机提取物遗传毒性及其致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自来水厂水样中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及其致癌风险。方法应用SOS/umu试验对北方某自来水厂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潜在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水样的诱导率(IR值)与水样体积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在不加S9活化系统的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直接遗传毒性,末梢水未表现出遗传毒性,比较三种水样遗传毒性:出厂水>水源水>末梢水;各水样的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0-6。结论本次检测的自来水厂水样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豆捷雄石莹宋瑞霞阮鸿洁张宏伟
关键词:自来水有机提取物遗传毒性致癌风险
育发剂致突变性2种试验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检测育发剂致突变性的适宜的方法。材料与方法:运用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对3种育发剂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28种育发剂中有85.72%的样品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程度不同的抑菌或杀菌作用,选取的3种育发剂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在试验浓度下均未呈现致突变性;MLA试验结果显示,1号样品和3号样品育发剂在测试浓度下未呈现致突变性;2号样品育发剂随浓度增大,L5178Y细胞TK位点的突变频率有升高的趋势,其中8μl/ml、40μl/ml和200μl/ml剂量组的突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可做为毒性较大育发剂的遗传毒性筛检的补充试验。
宋瑞霞阮鸿洁张丽霞
关键词:致突变性AMES试验
染发剂致突变性检测方法一致性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魏岚赵康峰王翀宋瑞霞张宏伟白雪涛
关键词:化妆品染发剂致突变性
SOS/umu试验影响因素和敏感性的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SOS/umu试验诱导活性的影响因素,为建立规范化试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了SOS/umu试验中增菌器皿、菌株保存方式对umu C诱导活性的影响,探讨了菌株生物学特性、预培养温度、溶剂选择、受试物本身等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选取了3种已知致突变剂,进行了SOS/umu测试,并与文献报道的Ames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SOS/umu测试结果显示,在试验增菌预培养时,底面积较大的三角烧瓶相较于底面积较小的试管,其对数生长期微生物增殖数量明显升高,是比较适宜的培养器皿;液氮保存的菌株对甲基磺酸甲酯(MMS)的诱导活性明显高于平板保存菌株;对于3种已知致突变剂,2种方法均能检测出其遗传毒性,SOS/umu试验阳性最低检出剂量均明显低于Ames试验,相同剂量下的诱导比率均大于Ames试验,显示SOS/umu试验敏感性略大于Ames试验。结论若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完善试验细节,使其标准化,SOS/umu试验有望成为规范的检测大规模环境样品遗传毒性的初筛和监测的方法。
宋瑞霞阮鸿洁石莹张丽霞张宏伟
关键词:诱导活性敏感性
毒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状况
近年来,对毒物与活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现代毒理学。现代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是描述某一特定物质所产生的作用并探讨这种作用的机理。因此,毒物对活体的作用-毒效动力学和活体对毒物的反应-毒物动力学-是探讨毒物作用机...
石莹宋瑞霞
文献传递
四种新型饮水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纯净水、矿溶水、活化水、碱性离子水的安全性并探讨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测定 4种新型饮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以绵羊红细胞 (SRBC)诱导小鼠DTH之足跖增厚法、Jerne改良玻片法测定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分别测定受试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  4种新型饮水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均属实际无毒级 ,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与对照组比较 ,4种受试物组小鼠的DTH肿胀度、抗体细胞生成数均无明显改变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种新型饮水未呈现遗传毒性 。
宋瑞霞邢淑霞白雪涛
关键词:新型饮水安全性评价免疫功能
乙烷硒啉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乙烷硒啉对大鼠是否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方法采用Wistar大鼠,每组妊娠鼠>15只。试验设1000mg/kgbw、500mg/kgbw、250mg/kgbw和125mg/kgbw4个剂量组,同时设1个阳性对照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在大鼠胚胎器官形成期连续灌胃给药10d(孕615d),在妊娠的第20天,处死妊娠鼠,计数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早期死胎数(包括吸收胎)和晚期死胎数;观察胎仔性别、外观、称取胎重,并检查骨骼和内脏发育情况。结果给药>250mg/kgbw剂量组的孕鼠体重增长缓慢,胎仔的活胎率降低到94.9%以下、吸收胎率增加到4.5%以上,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黄体数、着床数、死胎数、胎仔体重、身长、尾长和胎仔性别等与溶剂对照组基本一致。给药各剂量组未见明显的骨骼畸形和内脏器官畸形。结论乙烷硒啉在>250mg/kgbw剂量时,对大鼠具有明显的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在<500mg/kgbw剂量时,不存在骨骼、内脏器官的致畸毒性。
宋瑞霞林飞梁怿吕廉
关键词:乙烷硒啉胚胎生长发育生殖毒性
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的影响因素
2019年
目的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short-term exposure test,STE test)的影响因素。方法兔角膜上皮细胞分别按3×10^3和6×10^3细胞/孔的初始密度接种,苯扎氯胺等12种化学物质分别以5%和0.05%剂量对细胞染毒5 min后,采用MTT法和CCK-8法显色,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传统法和STE积分法对上述化学物质的眼刺激性进行评价。结果以3×10^3细胞/孔和6×10^3细胞/孔两种密度接种的细胞,染毒后细胞存活率结果相关性显著。MTT和CCK-8两种显色法测定的细胞存活率结果相关性显著。传统法和STE积分法两种判定标准对重度眼刺激性物质和轻微眼刺激性物质分级判断结果一致。结论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不同显色方法和结果判定标准是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可采用3×10^3细胞/孔或6×10^3细胞/孔作为试验初始接种密度,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STE积分法判定受试物对眼的刺激强度。
石莹宋瑞霞阮鸿洁张宏伟
关键词:眼刺激性兔角膜上皮细胞显色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