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寇开昌

作品数:166 被引量:727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化学工程
  • 3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理学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电气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3篇乙烯
  • 32篇改性
  • 31篇树脂
  • 31篇酰亚胺
  • 27篇四氟乙烯
  • 27篇聚四氟乙烯
  • 27篇氟乙烯
  • 24篇复合材料
  • 24篇复合材
  • 18篇亚胺
  • 17篇氰酸
  • 17篇氰酸酯
  • 17篇聚酰亚胺
  • 16篇粘剂
  • 16篇胶粘
  • 16篇胶粘剂
  • 15篇环氧
  • 14篇马来酰亚胺
  • 14篇环氧树脂
  • 12篇纳米

机构

  • 166篇西北工业大学
  • 6篇西安工业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4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西安近代化学...
  • 2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166篇寇开昌
  • 46篇张教强
  • 39篇晁敏
  • 34篇颜录科
  • 32篇吴广磊
  • 29篇王志超
  • 23篇张冬娜
  • 22篇毕辉
  • 20篇卓龙海
  • 19篇颜海燕
  • 15篇哈恩华
  • 14篇王益群
  • 13篇于秀荣
  • 10篇蒋洋
  • 10篇吴海维
  • 9篇陈立新
  • 8篇林德宽
  • 8篇高攀
  • 7篇杨满红
  • 7篇丁美平

传媒

  • 20篇工程塑料应用
  • 20篇中国胶粘剂
  • 13篇材料导报
  • 12篇中国塑料
  • 7篇粘接
  • 7篇航空材料学报
  • 5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塑料工业
  • 4篇人工晶体学报
  • 4篇材料工程
  • 3篇化工进展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含能材料
  • 2篇现代塑料加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合成橡胶工业
  • 2篇炭素技术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21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26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7篇1995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紫外线辐照交联实现同一PVC不同硬度的研究
中文通过增塑剂、交联剂、光敏剂及其辐照时间对紫外线辐昭交联PVC体系硬度影响的研究。认为用紫外线辐照交联法可以解决同—PVC管材具有不同硬度要求的问题。
寇开昌于秀荣赵军
文献传递
共混聚合物界面相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综述了改善共混物界面相容性的3种方法。提高大多数不相容聚合物相容性的方法主要是加入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等增容剂;对其中一相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在生物高分子领域有较多的应用;由于无机纳米粒子有增强增韧的作用且较容易获得,因此,加入无机纳米粒子改善共混聚合物相容性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张启路马晓燕李冬梅屈小红寇开昌
关键词:共混相容性增容剂接枝无机纳米粒子
聚四氟乙烯为核的核壳聚合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核的核壳聚合物来改善其表面性能。综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反应影响因素和核壳聚合物的性质,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陈名华寇开昌王志超张冬娜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核壳种子乳液聚合表面改性
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中难分散均匀的问题,使用PTFE乳液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SiO2)杂化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研究表明: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在SiO2含量为1.05%(记为FS-2)时达到最大值20.96 MPa,为纯PTFE的两倍;断裂伸长率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硬度逐渐升高,接触角由121°降至79°.由SEM结果发现,试样FS-2中SiO2的粒径仅为100 nm左右,但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粒径变大.杂化材料的耐热性较PTFE有一定提高,当杂化材料中SiO2含量达到5.00%时,热分解温度由纯PTFE的503℃上升至528℃.
张冬娜寇开昌高攀侯梅晁敏
关键词:杂化材料溶胶-凝胶法纳米
耐高温胶粘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1年
综述了国内外耐高温胶粘剂的发展概况,对环氧树脂(EP)、聚酰亚胺(PI)、酚醛树脂(PF)、聚氨酯(PU)等耐高温有机胶粘剂和磷酸盐、硅酸盐等耐高温无机胶粘剂的合成和改性研究现状作了详细论述,并对今后耐高温胶粘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卓龙海寇开昌吴广磊晁敏蒋洋
关键词:耐高温有机胶粘剂无机胶粘剂
改性氰酸酯类耐高温胶粘剂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双马来酰亚胺(BMI)、双酚A型氰酸酯(BADCy)和苯并噁嗪(BOZ)树脂为基体树脂,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为填料,制备耐高温胶粘剂。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Kissinger法和Ozawa法研究了nano-SiO2/BOZ/BMI/BADCy共聚物的固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m(BOZ)∶m(BMI)∶m(BADCy)=1∶1∶2、w(nano-SiO2)=3%时,相应BOZ/BMI/BADCy胶粘剂的表观活化能(47.82 kJ/mol)低于无nano-SiO2体系(59.17 kJ/mol),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在250℃时用该胶粘剂胶接硅钢片,胶接件经250℃老化1 000 h后,其剪切强度仍保持稳定。
吴广磊寇开昌卓龙海王益群晁敏
关键词:氰酸酯苯并噁嗪双马来酰亚胺固化动力学耐高温胶粘剂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综述了国内外对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结构单体共混改性,烯丙基化合物改性、环氧树脂改性、苯并噁嗪改性、聚苯醚改性和无机填料改性等。指出BT树脂在航空、航天及电子工业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应加速BT树脂的工业化进程,以满足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
陈虹寇开昌李子寓张宇王益群卓龙海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共聚改性
EP/CFDSF/CNT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浓硝酸和浓硫酸改性碳纳米管(CNTs),然后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碳纤维双层间隔织物(CFDSF)为增强体制备了EP/CFDSF/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CNTs含量对EP/CNTs和EP/CFDSF/CNT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改性CNTs含量增加,两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当改性CNTs的含量为2.5份时,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EP/CFDSF/CNTs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45.18 MPa和18 kJ/m^2,分别较EP/CNTs复合材料提高了12.5%和18.4%。随改性CNTs含量增加,两种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降低,当达到渗滤阈值即改性CNTs的含量为2.5份后下降明显,EP/CNTs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为25.9Ω·cm,而EP/CFDSF/CNTs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为20.85Ω·cm。
张鹏飞寇开昌
关键词: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电阻率
聚苯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4年
介绍了质子酸掺杂的聚苯胺的微波吸收机理、吸波性能影响因素和聚苯胺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并就聚苯胺作为新型微波吸收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颜海燕寇开昌胡志毅郑建龙
关键词:聚苯胺复合材料微波吸收
接结纱经向间距对EP/CF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不同接结纱经向间距的设计,研究了不同接结纱经向间距对环氧树脂(EP)/碳纤维间隔织物(CFS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经向间距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接结纱经向间距的增加,EP/CFS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减小,韧性减弱,电阻率增大。当接结纱经向间距为4 mm时,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其冲击强度为13.5 k J/m^2,弯曲强度为121.30 MPa,导电性能最好,电阻率为0.077Ω·m。
张鹏飞寇开昌
关键词:碳纤维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电学性能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