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文鹏

作品数:69 被引量:296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1篇腹膜透析
  • 30篇腹膜
  • 17篇糖尿
  • 17篇糖尿病
  • 15篇肾病
  • 14篇腹膜炎
  • 11篇糖尿病肾病
  • 11篇透析相关
  • 11篇相关性腹膜炎
  • 10篇透析相关性
  • 10篇腹膜透析相关...
  • 9篇肾脏
  • 8篇多中心
  • 7篇血液
  • 7篇血液透析
  • 7篇透析患者
  • 7篇META分析
  • 6篇肾小球
  • 6篇转归
  • 5篇导管

机构

  • 69篇吉林大学第二...
  • 16篇吉林大学第一...
  • 1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0篇吉林省一汽总...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吉林省总...
  • 1篇吉林省中医药...

作者

  • 69篇崔文鹏
  • 24篇周文华
  • 23篇苗里宁
  • 12篇罗萍
  • 11篇朱学研
  • 11篇庄小花
  • 11篇杨立明
  • 8篇许钟镐
  • 8篇刘声茂
  • 8篇贾冶
  • 6篇徐锋
  • 5篇杜冰
  • 5篇王杨威
  • 4篇郭桥艳
  • 4篇张冬梅
  • 4篇崔英春
  • 4篇杨月
  • 4篇张敏
  • 3篇刘庆鑫
  • 3篇刘敏

传媒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中国血液净化
  • 6篇中国实验诊断...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肾病研究...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3例2型DN患者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为尿蛋白定量正常组、早期DN组(DN3)和临床DN组(DN4)。其中尿蛋白定量正常组按尿白蛋白定量又分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DN1)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DN2),并以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NC)。测定并观察各组尿MCP-1和血hsCRP的变化。结果DN4组尿MCP-1/尿肌酐(Ucr)和血hsCRP分别为(894.37±57.53)ng/g和(13.50±1.80)mg/L,高于DN3组的(597.63±41.62)ng/g和(8.20±1.10)mg/L(P<0.05)。NC组、DN1组和DN2组的尿MCP-1/Ucr比值分别为(81.16±7.98)ng/g,(102.70±10.41)ng/g和(286.71±10.83)ng/g,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DN1组和DN2组的血hsCRP分别为(2.30±0.30)、(4.80±0.50)和(6.30±0.60)m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DN患者尿MCP-1和血hsCRP水平均升高,甚至在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患者中已经明显升高,且二者敏感度较尿白蛋白高,有望成为早期DN的预测指标。
贾冶崔文鹏张冬梅刘庆鑫许圣淳许钟镐苗里宁赵吉光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Akt/NF-κB通路保护高糖刺激下的原代大鼠系膜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刺激下的原代大鼠系膜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取Wistar 大鼠肾脏(体重为180-200g)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原代培养,第5-10 代用于实验研究.以高糖(25 mm...
徐锋刘声茂崔文鹏张冬梅周文华苗里宁
胡桃夹综合征并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NCS并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2.33±6.72)岁。3例以血尿、2例以腰痛、1例以蛋白尿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均出现蛋白尿,5例同时有血尿,均经肾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NCS,进一步经肾穿刺活检确诊并存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Ig A肾病4例(LeeⅡ级、Ⅲ级、Ⅲ~Ⅳ级、Ⅳ级各1例),膜性肾病(Ⅰ期)、肾小球轻微病变各1例。2例合并Ig A肾病者予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余5例行保守治疗。1例合并Ig A肾病且扁桃体增大者行扁桃体切除术。结论 NCS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因此对于NCS伴随血尿和(或)蛋白尿者,需行肾穿刺活检术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免漏误诊。
孙亚迪崔文鹏崔英春张敏尤针针周文华
关键词:血尿蛋白尿肾小球肾炎误诊
浅谈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病因及预防策略被引量:9
2016年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手段之一。与血液透析相比,PD因具有操作简便、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保护残存肾功能等特殊优点,越来越得到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
张敏崔文鹏尤针针孙亚迪周文华
关键词:导管移位腹膜透析血源性疾病DIALYSISPERITONEAL
腹膜透析相关的混合菌感染的发生和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814例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明确混合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发生和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腹膜透析(PD)中心随访的PDAP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混合菌PDA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混合菌PDAP发生和当次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14例次PDAP,分为混合菌PDAP组(79例次PDAP)和对照组(735例次PDAP)。与对照组相比,混合菌PDAP组老年人(>65岁)和难治性PDAP占比更高,第1天透出液白细胞计数更多,抗生素治疗天数更长(P<0.05)。混合菌PDAP组拔管和发生治疗失败(拔管+PDAP相关性死亡)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972倍(OR=2.972,95%CI 1.634~5.407,P<0.001)和2.692倍(OR=2.692,95%CI1.578~4.591,P<0.001)。老年人(>65岁)发生混合菌PDAP的风险是中青年人的1.937倍(OR=1.937,1.207~3.109,P=0.006);合并糖尿病(OR=5.554,95%CI 1.021~30.201,P=0.047)、致病菌类型为混合真菌(OR=343.687,95%CI 21.554~5480.144,P<0.001)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OR=11.518,95%CI 1.632~81.310,P=0.014)分别可使混合菌PDAP患者治疗失败(拔管+PDAP相关性死亡)的风险增加4.554倍、342.687倍、10.518倍。结论本地区近3年混合菌PDAP在整体PDAP中的占比较以往升高,混合菌感染是当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是发生混合菌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与致病菌混合真菌感染或混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混合菌PDAP当次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美君杨立明朱学研张晓暄张禹庄小花白晓莹周文华罗萍崔文鹏
关键词:腹膜透析混合菌
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K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2期)、MEDLINE(1991~2009年8月)、EMbase(1991~2009年8月)、CBMdisc(1991~2009年8月)、CNKI(1994~2009年8月),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出281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共25个RCT,包括1838例患者。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均为C级。由于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WMD=-55.77,95%CI(-74.20,-37.34),P<0.00001]、血肌酐(Scr)[WMD=-4.34,95%CI(-6.74,-1.94),P=0.0004]、C反应蛋白(CRP)[WMD=-1.48,95%CI(-2.32,-0.63),P=0.006]、总胆固醇(TC)[WMD=-1.33,95%CI(-1.75,-0.91),P<0.00001]以及甘油三脂(TG)[WMD=-0.72,95%CI(-1.17,-0.27),P=0.002]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倒漏斗图散点分布近似左右对称,提示纳入研究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纳入的22篇文献共报道1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经保肝治疗恢复正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结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调节早期DKD患者血脂的同时,可以降低UAER和Scr,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CRP水平有关,不良反应轻微。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缺陷,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结论。
崔文鹏杜冰贾冶许钟镐苗里宁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价格低廉、保护残余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稳定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然而,长期PD所致腹膜纤维化,最终导致超滤衰竭,成为PD患者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干细胞的1个研究分支,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有研究表明,MSCs具有减少胶原沉积、修复组织缺损以及显著的抗纤维化作用[1]。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分支,MSCs的发现及应用为包括腹膜纤维化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张禹李忻阳罗佩婷李微谢舜昀刘师辰苗里宁崔文鹏
关键词:腹膜纤维化残余肾功能胶原沉积腹膜透析
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基于4家医院625例患者数据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首次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发生首次PDAP时的透析龄是否大于36个月,将研究对象分为长透析龄组(≥36个月)和短透析龄组(<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5例PDAP患者,长透析龄组93例,短透析龄组532例。在发生首次PDAP时,长透析龄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短透析龄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长透析龄组较短透析龄组更易感染革兰阴性菌(P<0.05)。长透析龄组的初始治疗有效率(P=0.009)及完全治愈率(P=0.018)均低于短透析龄组,而拔管率高于短透析龄组(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长透析龄导致首次PDAP拔管及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短透析龄的3.05倍(95%CI:1.35-6.91,P=0.008)和2.81倍(95%CI:1.45-5.44,P=0.002)。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0,95%CI:1.488-1385.5,P=0.029;OR:16.50,95%CI:1.106-246.123,P=0.042)。而两组患者在维持PD、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发现,长透析龄并不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OR:1.36,95%CI:0.84-2.19,P=0.206)或全因死亡(OR:1.51,95%CI:0.97-2.35,P=0.06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PDAP时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并且治疗效果较短透析龄患者差,但对于长期转归方面无明显影响。长透析龄是首次PDAP拔管和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晶杨立明朱学研张晓暄李忻阳刘师辰庄小花周文华罗萍崔文鹏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
12-脂氧化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P-cadherin表达的影响
郭桥艳许钟镐徐锋崔文鹏马福哲
阿罗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阿罗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8年第3期)、MEDLINE(1991—2009年3月)、EMbase(1991年1月—2009年3月)、CBMdisc(1991年1月—2009年3月)、CNKI(1994年1月—2009年3月)以及手工检索关于阿罗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应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176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6篇8项关于阿罗洛尔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文献。同质性检验,有效性:χ^2=4.41,df=7,P=0.73;安全性:χ^2=2.96,df=4,P=0.56。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Z=0.64(P=0.52),合并OR=1.17,OR95%CI(0.72-1.85);安全性:Z=1.75(P=0.08),合并OR=0.60,OR95%CI(0.34-1.06)。结论:阿罗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杜冰秦玲崔文鹏
关键词:阿罗洛尔高血压META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