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浩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影响前列腺癌(PCa)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以及近距离治疗在改善PCa患者生存状况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2年来289例P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并进一步比较单纯内分泌治疗方案与内分泌联合近距离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3(7~144)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1.0%和60.2%.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肿瘤分期、PSA下降时间、PSA最低值以及治疗分组(是否联用近距离治疗)是影响PCa患者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肿瘤分期、PSA最低值以及治疗分组(是否联用近距离治疗)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内分泌联合近距离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与单纯内分泌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后组患者(68.7% 与41.8%,P=0.003).结论 是否联合近距离治疗不仅与Gleason评分、肿瘤分期以及治疗后PSA最低值等因素一样,是PCa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且在内分泌治疗前进行近距离治疗能够显著延长PCa患者的生存周期.
- 罗勇韦能宝赵佳晖崔新浩李明川林云华侯铸韩毅力姜永光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生存率前列腺特异抗原预后
- 细胞株源人前列腺肿瘤干细胞的分选与鉴定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论证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细胞株中是否存在干细胞亚群。方法:分别用免疫表型法和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法从5种人PCa细胞株(Du145、IA8、LNCaP、TSU-PrL和PC-3)中富集类干细胞,再应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初步验证类干细胞亚群的体外生长方式及成瘤能力。选择LNCaP源SP细胞(LNCaP/SP),依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Transwell、MTT以及裸鼠致瘤试验,分别检测其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鉴定其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以及动物体内的致瘤和转移潜能。结果:5种细胞株中均难以分选出免疫表型为CD133+CD44+的细胞亚群。除PC-3外,其余4株细胞可分选出呈现典型克隆性生长特点的SP细胞。体外克隆形成率在IA8、LNCaP和TSU-PrL源SP细胞与非侧群(non-side population,NSP)细胞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LNCaP/NSP相比,LNCaP/SP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阳性表达整合素α2、Nanog、CD44、OCT4以及ABCG2等5种干细胞标记物。而且,LNCaP/SP的皮下成瘤率、骨转移率及瘤体体积亦显著高于LNCaP/NSP(P<0.01)。结论:SP分选法更适合富集人PCa细胞株中类干细胞,LNCaP/SP细胞是PCa细胞株LNCaP中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
- 罗勇崔新浩姜永光赵佳晖赵林陈雅童李明川林云华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侧群细胞前列腺癌
- 局限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全雄激素阻断联合近距离治疗后的PSA变化模式与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关联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后PSA变化模式对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2年来114例接受全雄激素阻断(MAB)联合近距离治疗的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从PSA变化规律人手,初步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15-14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78.07%和68.42%。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PSA倍增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均是可能影响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分别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可能1.7、3.3和6.8倍。结论:局限高危PCa患者在接受MAB联合近距离治疗后,其PSA能否降至1μg/L以下、能否在3个月之内降至最低值,以及PSA最大缓解幅度能否达到96%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 罗勇韦能宝赵佳晖崔新浩李明川林云华侯铸韩毅力姜永光
- 关键词: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预后
- 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人前列腺肿瘤干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现象(EMT)是否在肿瘤干细胞(CSC)水平发生。方法(1)将脂质体2000系统将缺氧诱导因子1仅(HIF一1d)cDNA分别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的干细胞亚群LNCaP/SP和非干细胞亚群LNCaP/NSP,G418筛选稳定表达HIF-1a的抗性克隆。(2)采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HIF-1a及两种受其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蛋白表达。同时检测细胞转染前后EMT指标蛋白的表达变化。(3)应用Transwell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I")技术验证两种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变化。(4)将两种转染后细胞裸鼠皮下致瘤,观察致瘤率、转移率及瘤体体积的差异。结果Western印迹法证实,与LNCaP/SP相比,LNCaWHIF-1a/SP发生了典型的EMT: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细胞角蛋白18(CKl8)表达缺失,同时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f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反常表达;另外,与LNCaP/NSP相比,LNCaP/HIF.1a/NSP发生了部分EMT转化(CKl8表达缺失,同时vimentin和cathepsinD反常表达)。与LNCaP/HIF-1a/NSP相比,LNCaP/HIF.1a/sP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更强大。LNCaWHIF-1w/sP不仅在裸鼠体内的皮下致瘤率(80%比53%,P〈0.05)和骨转移率(40%比0,P〈0.01)显著高于LNCaWHIF-1a/NSP,而且瘤体体积也远大于LNCaP/HIF-1cJNSP的成瘤体积[(1008±230)mm^3与(288±145)mm3,P〈0.01]。结论CSC是人前列腺癌中EMT现象发生的主要细胞载体。
- 罗勇崔新浩姜永光贺大林赵佳晖赵林陈雅童李明川林云华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A亚基肿瘤干细胞
- 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明确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EMT)转化过程。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IF-1α、Glut-1和VEGF蛋白表达,确认2种新构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HIF1α和PC-3/HIF1α)的稳定性;然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MT指标蛋白(E—cadherin、CK18、Vimentin、N-cadherin及Fibronetin)的表达,对5种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LNCaP/HIF1α、PC-3、PC-3/HIF1α和IA8)的EMT特性进行鉴定;进一步应用Transwell和MTT技术检测5种细胞株的体外侵袭和增殖潜能;最后,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5种EMT特性不同的细胞株中β—catenin、t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总结分析该信号通路活性与细胞EMT特性的关联。结果(1)LNCaP/HIF1α和PC-3/HIF1α中出现明显的HIF-1α蛋白条带,同时Glut-1和VEGF表达呈强阳性;(2)PC-3、LNCaP和PC-3/HIF1α是EMT阴性细胞,而LNCaP/HIF1α和IA8是EMT阳性细胞;(3)PC-3/HIF1α和LNCaP/HIF1α、IA8体现出了较PC-3和LNCaP更为强大的体外侵袭和增殖潜能;(4)与LNCaP和PC-3相比,PC-3/HIF1α和LNCaP/HIF1α、IA8中tGSK-3β和pGSK-3β的蛋白表达相对减少,但P—GSK3β/t-GSK3β比值相应较高,同时,β—catenin蛋白表达在LNCaP/HIF1α和IA8中相对较高,PC-3/HIF1α却表达较低;基因检测结果与前述蛋白表达规律基本一致,但是与β-catenin蛋白在PC-3/HIF1α中低表达不吻合的是,PC-3/HIF1α中β—cateninmRNA水平与其在LNCaP/HIF1α和IA8中一样呈现出强表达特点。结论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状态与细胞EMT特性及其体外侵袭和增殖潜能有密切关系,该信号通路可能是介导HIF-1α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EMT过程的重要“桥梁”。
- 罗勇贺大林姜永光宁亮申树林赵佳晖崔新浩
- 关键词:Β-连环素
- 粘附分子E-钙粘素/β-连环素在LNCaP和ARCaP亚细胞系中的差异性表达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检测粘附分子E-钙粘素/β-连环素(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在LNCaP和ARCaP亚细胞系IF11、IA8中的差异性表达,以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与前列腺癌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鉴定LNCaP和ARCaP亚细胞系IF11、IA8中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以及分布情况。结果:Western印迹显示E-cadherin在LNCaP细胞系中表达较高,在IF11、IA8中表达缺失,β-catenin在IF11、IA8中表达显著高于LNCaP(P<0.01)。免疫荧光显示β-catenin在LNCaP细胞系中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而在ARCaP亚细胞系IF11、IA8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E-cadherin在LNCaP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结论:不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EMT)特性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E-cadherin/β-catenin表达以及分布存在差异,β-catenin的核转位可能是诱发前列腺癌细胞系发生EMT改变的机制之一。
- 姜永光赵佳晖罗勇贺大林李楠崔新浩彭涛
- 关键词:Β-连环素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种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及意义
- 目的检测多种不同EMT特性的人前列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功能状态进行鉴定,分析其在前列腺癌EMT现象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印迹...
- 姜永光赵佳晖罗勇贺大林王新阳崔新浩
- 文献传递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种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检测多种不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特性的人前列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功能状态进行鉴定,分析其在前列腺癌EMT现象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LNCaP及其亚细胞系C4、C4-2、C4-2B和ARCaP亚细胞系IF11、IA8,以及PC-3、DU145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糖原合成酶3β(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3β(p-GSK3β)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β-catenin和p-GSK3β在LNCaP、C4、C4-2、C4-2B、IF11、IA8中表达较高,在PC-3中表达较低,在DU145中表达缺失,t-GSK3β在上述所有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GSK3β/t-GSK3β比值在LNCaP、C4、C4-2、C4-2B、IF11、IA8中较高,在PC-3和DU145中较低。结论:8种不同EMT特性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功能状态存在差异。
- 姜永光赵佳晖罗勇贺大林王新阳崔新浩
-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Β-连环素前列腺癌
- 肿瘤干细胞和肿瘤
- 2009年
- 肿瘤于细胞( cancer stem cell,CSC)近几年来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的热点,尽管越来越多的肿瘤干细胞亚群被鉴定出来,但是肿瘤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物并不唯一,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干细胞的来源不一造成的。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迁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干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 transition, EMT)后获取较强的迁移能力,随着血液循环在转移灶停留,并与组织细胞和骨髓源间质细胞一同形成适应肿瘤转移灶形成的微环境,最终形成肿瘤转移。
- 崔新浩姜永光罗勇
- 关键词:肿瘤肿瘤干细胞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B超、CT的特点,膀胱镜下表现,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及CT增强检查,B超发现膀胱内实质性占位病变7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根据声像学表现4例为结节型,2例为条带型,1例为不规则型,63.6%病灶内部无血流信号;CT发现膀胱占位7例,肿块均为单发,其中4例呈乳头状、有蒂,3例呈菜花状,具有广基底,有3例增强扫描病例呈中度-高度均匀强化,延时扫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充盈缺损,肿块局限于膀胱腔内,未见明显囊变坏死,膀胱外膜层光滑,与膀胱周围结构分界清楚,盆腔内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大小0.5~3.5 cm,5例位于三角区,2例位于膀胱颈部,2例位于侧壁,有蒂6例,无蒂3例。全部患者均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切除术,1例合并右侧输尿管结石同时行输尿管镜激光碎石。4例术后予羟基喜树碱40 mg/次行膀胱规律灌注1年,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10年未见复发。结论:B超上IBP病灶纵径明显大于横径,呈带状伸入膀胱内,病灶内部多无血流信号或仅见少量血流信号是IPB最具特征性的声像表现;CT上IBP大多数表现为单发实性肿块,肿块局限于膀胱腔内,有蒂或宽基底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外膜层光滑,病灶边缘与膀胱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中-高度强化;治疗上IPB大多瘤体较小、有蒂,呈非浸润性生长,不侵犯肌层,故TURBT是其治疗的"金标准"。该病预后良好,但需定期随访。
- 杨奕顾家为崔新浩周慧芳郭彦超
- 关键词: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超声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