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膀胱
  • 6篇肿瘤
  • 6篇膀胱癌
  • 5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肾被膜下
  • 3篇膜下
  • 3篇抗原
  • 3篇被膜
  • 2篇胸腺
  • 2篇胸腺移植
  • 2篇人胚
  • 2篇人胚胎
  • 2篇手术
  • 2篇胚胎
  • 2篇疗法
  • 2篇免疫治疗
  • 2篇可溶性
  • 2篇可溶性抗原
  • 2篇灌注

机构

  • 14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4篇左岭
  • 8篇李晓强
  • 4篇孙东翀
  • 4篇隋铁泉
  • 4篇任继宽
  • 4篇董驹
  • 4篇王国臣
  • 3篇石正英
  • 3篇程爱国
  • 3篇马乐
  • 2篇王保贵
  • 2篇王志文
  • 2篇王宝贵
  • 2篇张庆波
  • 2篇王献华
  • 2篇杨德久
  • 2篇孙大伟
  • 2篇陈志全
  • 1篇张小平
  • 1篇陈志全

传媒

  • 4篇综合临床医学
  • 3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癌患者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2001年
1目的 观察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 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2方法 由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与卡介苗 (BCG)共同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 -BT-BAK细胞。临床随机选择 3 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膀胱腔内 BT-BAK细胞灌注治疗 ,采用 SAP免疫组化法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3结果 治疗 2个疗程后患者外周血 CD3+ 、CD4+ T细胞亚群分别较治疗前增加约 (2 8.5 8± 7.16) %及 (12 .92± 5 .2 2 ) % ,CD8+ T亚群变化不显著。随诊平均 18.16个月 ,仅 1例发现膀胱粘膜轻度异型性增生 ,复发率为 2 .7%。 4结论  BT-BAK细胞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全身免疫反应能力 ,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
孙东翀丁焕然李晓强左岭程爱国
关键词:肿瘤可溶性抗原BCG过继免疫治疗灌注疗法
临近颈部的T_2期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式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治疗临近颈部及三角区低分级的T2期膀胱癌的保留膀胱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两院26例临近膀胱颈部的T2期移行细胞癌病例,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颈再造的手术方法保留膀胱,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3个月排尿功能完全恢复,随诊1 a内无再发,20例随诊2,3年,再发1例,经尿道电灼治疗预后满意.结论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颈再造术式治疗临近颈部的T2期低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疗效确切,病人因保留了膀胱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
张月华左岭
关键词:移行细胞癌T2期保留膀胱
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观察膀胱腔内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以探讨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新疗法。方法采用盐析法 ,由手术切除的患者自体膀胱肿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 (BTSA) ,以卡介苗为佐剂 ,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抗膀胱肿瘤效应细胞 (BT-BAK)细胞。将 BT-BAK细胞应用于肿瘤切除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 ,定期行膀胱镜复查及膀胱粘膜活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37例治疗后 ,膀胱粘膜组织学观察显示为轻或中度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 ,仅 1例发现粘膜上皮轻度异型性增生 ,复发率为 2 .7%。治疗后患者尿液中 IL-2、TNF-α及 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BT-BAK细胞膀胱灌注应用于膀胱癌术后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膀胱局部的免疫反应水平 。
孙东翀李晓强左岭程爱国张庆波
关键词:膀胱癌过继免疫治疗卡介苗
膀胱再生术的体会(附23例临床报告)
1996年
膀胱癌膀胱全切后的尿路改道倍受重视。目前手术方法很多,以肠管代膀胱比较普遍。但术后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尚需解决。我院自1984年5月~1993年3月采用膀胱再生的方法行膀胱癌的手术共23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左岭王保贵任继宽
关键词:膀胱手术膀胱肿瘤
78例尿道下裂的治疗体会
1995年
尿道下裂是泌尿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均需手术治疗,虽手术方法很多.但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应用阴茎、阴囊皮肤成型尿道;二是利用膀胱粘膜,羊膜等移植物作尿道替代物成型尿道.我院1979~1990年共收治78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因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成功率由原来63.2%提高到94.8%,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最初19例系采取传统的分期手术方法.其后20例采用膀胱粘膜替代尿道.最后39例则采用阴囊纵隔带血管蒂皮瓣行Ⅰ期尿道成型术;年龄6~26岁,平均12.7岁;尿道下裂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见表1,阴茎切口7~10天拆线,平均9天;尿流改流方式均为耻骨上膀胱造瘘,拆线后2~7天试行排尿,通畅后拔除造瘘管,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14天.13例术后并发症详见表2,其中4例细小瘘口经延期拔除造瘘管后愈合,3例尿道口及吻合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其余5例经二次尿瘘修补或再次成形手术治愈.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3.3%,总成功率为93.6%.2 讨论2.1 治疗方法的比较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发病率为1/300,诊断多无困难,重要的是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既减少患者痛苦,又符合尿道生理要求,成功率又高.
王保贵左岭任继宽李晓强马乐刘英杰齐同军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手术
肿瘤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一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新方法。 方法 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制备肿瘤可溶性抗原 ,以卡介苗为佐剂 ,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 (CTL)。用培养8~ 10d的CTL及其培养上清为 37例膀胱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复查 ,SAP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ELISA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IL 2等细胞因子含量 ,观察疗效。 结果 患者外周血CD3+ 、CD4+ 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加显著 (P <0 0 1) ;CD4+ /CD8+ 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 (1 6 0± 0 2 0 ,P <0 0 1)血清及尿液中白细胞介素 2、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1) ;组织学观察显示膀胱粘膜呈轻度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随访 6~ 2 6个月 (中位时间为 16个月 ) ,复发率 2 7% ,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CTL及其培养上清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局部和全身的免疫水平 。
李晓强孙东翀高伟兴左岭
关键词:肿瘤抗原局部灌注T淋巴细胞
炭素纤维颗粒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
1998年
目的为了研究一种永久性末梢血管栓塞剂──炭素纤维颗粒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材料与方法:把炭素纤维加工成直径50~100μm大小的颗粒,并与分子量为70000,浓度为27%的右旋糖酐溶液相混,制成浊度为1%的炭素纤维颗粒右旋糖酐悬液,分别对6条杂种犬和6只沙能山羊进行肝、肾、支气管动脉栓塞实验。结果炭素纤维颗粒血液及组织相容性好,无热原及毒性反应,主要栓塞末梢小动脉,栓塞牢固可靠,可达永久性栓塞,且不易形成侧支循环。结论炭素纤维颗粒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是一种新型理想的永久性末梢血管栓塞剂。
陈国生杨德久董驹王志文王国臣陈志全孙大伟隋铁泉左岭王献华
关键词:血管栓塞剂肿瘤介入疗法
隐睾症健侧睾丸代偿性肥大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隐睾症是泌尿科常见疾病,青春期后出现健侧睾丸代偿性肥大(CTH).国外已引起注意,并就性激素的变化及对生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现将我院1987~1994年收治的102例隐睾症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02例隐睾症中,资料完整的56例,年龄2~25岁.按发育期分为4个年龄组:2~9岁组32例,10~12岁组14例,13~16岁组5例,17~25岁组5例.左侧隐睾20例,右侧隐睾36例.测量方法:我们采用两种方法:①使用天津产0~150mm游标卡尺测量睾丸的纵径和横径,读到小数点后2位数.由专人测量.②使用日本产B型超声仪专人测量睾丸的长、宽、厚.
王宝贵左岭任继宽李晓强马乐张伯林潘玉芝赵克辉张仁孙秀玲
关键词:隐睾症侧睾丸代偿性肥大
肾被膜下人胚胎胸腺移植治疗胸部恶性肿瘤6例报告
1998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肾被膜下区组织移植的临床应用意义,提供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胚胎胸腺肾被膜下区移植。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生化免疫指标好转,生存质量提高,存活期延长。结论肾被膜下区胚胎胸腺移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董驹杨德久隋铁泉石正英王国臣左岭陈志泉
关键词:胚胎胸腺肾被膜下胸部肿瘤胸腺移植
肾被膜下人胚胎胸腺移植治疗肺癌5例报道被引量:1
1999年
人胚胎胸腺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常见报道,但肾被膜下胚胎胸腺移植恶性肿瘤的报道尚鲜见。我科于1995年10至1997年8月对5例晚期肺癌的患者进行肾被膜下人胚胎胸腺移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观察组5例,年龄40~67岁。临床诊断分别为:例1,左肺鳞腺癌,左胸腔癌性胸水;纵隔淋巴结转移Ⅳ期,食管受压。例2,右中心型肺鳞癌,纵隔及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转移Ⅳ期,曾行右中上肺切除,纵隔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例3,右下肺小细胞癌,纵隔及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Ⅳ期。例4,右中叶小细胞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固定Ⅲ期,曾行右中叶肿瘤局部切除术。例5,右上肺低分化鳞癌。
隋铁泉石正英王国臣左岭陈志全董驹
关键词:肺癌肾被膜下胚胎胸腺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