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巴桑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遥感
  • 4篇气候
  • 4篇积雪
  • 3篇遥感影像
  • 3篇影像分类
  • 2篇遥感影像分类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气候因子
  • 2篇最大似然法
  • 2篇物候
  • 2篇干旱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东南
  • 1篇冬小麦
  • 1篇雪深
  • 1篇遥感影像分类...
  • 1篇优化算法
  • 1篇源数据

机构

  • 15篇西藏高原大气...
  • 7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3篇西藏自治区气...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眉山市气象局
  • 1篇四川公众项目...

作者

  • 15篇巴桑
  • 4篇刘志红
  • 3篇张正健
  • 3篇柳锦宝
  • 2篇拉巴
  • 2篇德庆卓嘎
  • 2篇李祚泳
  • 1篇杜军
  • 1篇陈军
  • 1篇郑照军
  • 1篇许丽生
  • 1篇丁继烈
  • 1篇拉珍
  • 1篇拉巴卓玛
  • 1篇杨秀海
  • 1篇卓玛
  • 1篇周刊社
  • 1篇刘海磊
  • 1篇旷达
  • 1篇普布次仁

传媒

  • 4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冰川冻土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高原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种干旱指数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2023年
为了解不同干旱指标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利用Pa、MI、SPI、CI和FAO P-M干旱指数对西藏高原月尺度旱情等级进行评估,分析了各指标在描述旱情时的异同,并统计出各种指数的一致性及等级差异。结果表明:近20 a干旱过程中,MI、FAO P-M指数未监测出轻旱等级,而对于中旱、重旱等级,FAO P-M指数表现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FAO P-M指数在各个地区表现较好。从时间分布来看,FAO P-M指数在不同干旱过程期间,描述的干旱强度和中心位置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其次是Pa指数,其他指数综合表现相对较差。5种干旱指数在衡量西藏地区干旱程度上的一致性并不好;从两两指数之间反映干旱程度上出现一致性频次上看出,Pa-FAO P-M指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Pa-SPI-CI指数的出现次数,MI-CI指数的出现次数最少。通过差异性分析得出,全区干旱指数不一致率平均大于20%,阿里地区和林芝地区的干旱指数整体不一致率最高,拉萨地区的干旱指数整体不一致率最低。
高佳佳石磊巴桑平措桑旦次白索朗旺堆
关键词:干旱指数
基于Crocus模型的雪深模拟研究
2024年
雪深的准确模拟对于寒区的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过程模型可以定量模拟物理环境对积雪参数的影响过程,从物理意义上定量模拟区域雪深。但是,目前积雪过程模型模拟存在参数设置复杂、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参数率定找到最适应区域的参数组合,从而完成模型参数的本地化。本文应用Crocus模型,在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站、普兰站和帕里站进行3 a(2019—2021年)逐日雪深模拟,利用UQ-Pyl进行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及率定,构建以上站点的Crocus模型,并通过相关系数(R)、标准差比(SDC)、纳什效率系数(NSE)、平均差值(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综合评估Crocus模型在聂拉木站、普兰站和帕里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聂拉木站、普兰站、帕里站的Crocus模型主要敏感参数分别有20、15、13个;Crocus模型在聂拉木站的雪深模拟效果最佳(R=0.989、SDC=0.990、NSE=0.978、BIAS=0.276 cm、RMSE=4.280 cm),普兰站和帕里站次之;其中,聂拉木站的积雪沉降、积累和融化过程得到了很好的模拟,普兰站在积雪较厚时模拟效果更优,帕里站在每年3—4月时模型高估了雪深,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个站点的日雪深模拟结果基本反映了雪深日变化过程。本文对Crocus模型的本地化是对积雪过程模拟研究的有益补充,为理解和揭示西藏自治区的积雪过程可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同时,也为提高区域气候预测水平、水资源有效管理、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有力支撑。
陶星宇柳锦宝拉珍巴桑高瑜莲赵爽汪菀蔚
关键词:积雪深度参数率定
1981-2022年藏东南4种界限温度时空变化
2023年
基于1981—2022年藏东南(林芝市)4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检验、优势主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0℃、≥5℃、≥10℃和≥15℃共4种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受海拔影响,藏东南4种积温总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特征,各地≥0℃、≥5℃、≥10℃和≥15℃积温分别介于3161.4~4429.9℃·d、2869.2~4018.0℃·d、2273.3~3258.0℃·d和608.8~2133.2℃·d。(2)近42 a藏东南4种界限温度均呈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的趋势,≥10℃界限温度变幅最小,除初日外,≥15℃界限温度变幅最大。≥0℃和≥5℃持续日数的延长主要是初日提前引起的,≥10℃与≥15℃持续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终日推迟导致的。4种积温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123.81℃·d/10 a、136.71℃·d/10 a、76.22℃·d/10 a、166.43℃·d/10 a。(3)年代际变化上,4种积温具有明显的逐年代际增加态势。21世纪10年代是研究时段内最温暖的10 a,这一时期的4种积温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74.9~437.2℃·d,其中≥15℃积温增幅最大。除≥10℃外,20世纪80—90年代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而21世纪前20 a则截然相反。(4)M-K检验显示,≥10℃初日、终日未发生气候突变,其他界限温度指标发生突变时间多在2004年前后。
巴桑杜军白宇轩德庆卓嘎王挺
关键词:积温突变特征藏东南
气候变化对拉萨河谷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2023年
了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可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1996—2022年近26 a拉萨冬小麦生育期以及逐日平均气温(T_(m))、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气温日较差(DTR)、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日照时数(S)和≥0℃积温(ΣT_(0))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和优势分析方法等,分析了拉萨河谷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影响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近26 a拉萨河谷冬小麦营养生长期(Vegetative Growth Period,VGP)、生殖生长期(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RGP)和全生育期(Whole Growth Period,WGP)的T_(m)均呈上升趋势,T_(min)升温率大于T_(max)的升温率,DTR、RH呈减小趋势,ΣT_(0)、Pr和S趋于增加。(2)冬小麦拔节前各生育期提早,提早率为0.47~6.75 d/10 a;拔节后各生育期推迟,推迟率为3.17~7.03 d/10 a;VGP、WGP延长,RGP缩短。(3)拉萨河谷10月、1月T_(min)和2月T_(m)的升高,是冬小麦出苗、分蘖和返青期提前的主要因素,导致冬小麦拔节后生育期推迟的重要因素则是4—5月S增加及6月RH减少。
晋美朗杰巴桑郭艺楠杜军德庆卓嘎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藏中南部苹果物候期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利用2001-2020年西藏泽当农业气象站苹果物候期和逐日平均气温(T_(m))、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气温日较差(DTR)、相对湿度(RH)、降水量(P_(r))、日照时数(S)和≥0℃积温(∑T_(0))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近20a西藏中南部苹果物候期及生长期长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以期揭示西藏高原苹果物候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20年西藏中南部苹果除可采成熟期以1.28d·a^(-1)的速率呈提前趋势外,其它物候期平均每年推迟2.83~7.64d;果实生长发育期长度、花期长度平均每年分别缩短8.92d和5.98d,而果树全生育期长度略有延长,速率为0.65d·a^(-1)。各物候期T_(max)趋于升高,T_(min)呈降低趋势,DTR显著增大;多数物候期RH、S呈显著减少趋势;Pr在可采成熟期前以增加为主,之后趋于减少。春季物候期主要受温度影响,而秋季物候期主要受降水影响。影响物候期长度的主导气候因子,可采成熟期-叶变色末期和果树全生育期长度为T_(m),叶变色末期-落叶末期为S,其它物候期长度均为∑T_(0)。研究区3月上旬T_(m)每升高1℃,苹果开花始期提前2.32d;10月下旬Pr每增加10mm,苹果落叶末期提前8.55d。
杜军蒲桂娟索朗旺堆王挺巴桑
关键词:苹果物候气候因子
水汽吸收和下垫面发射率对晴空大气红外窗区遥感影响的综合分析
2011年
从数学上探讨了晴空大气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特性水汽吸收和陆面发射率的综合影响。首先,基于辐射传输方程推导出大气水汽含量和陆面发射率(ε)引起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亮温(Tg)变化的数学表达式,指出红外辐射在传输过程中水汽吸收衰减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大气透过率的变化;分析了在高温高湿和低温干燥等不同地区,红外窗区通道的大气透过率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衰减,以及水汽吸收衰减和陆面发射率对不同的红外窗区通道的影响。此外,还建立了一个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温度与地面亮温差ΔT=(Ts-Tg,imax)与水汽含量变化Δq和陆面发射率ε的二元多项式拟合方程,进一步分析大气水汽含量和陆面发射率对不同的红外窗区通道遥感的影响;指出红外短波窗区通道不但受太阳辐射污染严重,而且受陆面发射率变化的影响激烈,特别是在寒冷干燥的亚北极冬季。最后强调,为了精确地反演陆面温度,最好采用热红外窗区通道;必须考虑大气订正,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区;同时应该考虑陆面发射率等因子的作用。
巴桑许丽生刘海磊丁继烈邓小波刘志红
遥感影像投影寻踪回归分类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将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技术引入遥感影像分类中,详尽叙述遥感影像投影寻踪回归分类模型的建立和实现过程。将广州地区的TM影像用于分类实验,并用混合蛙跳算法来优化投影寻踪回归分类模型中的参数矩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分类效果。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投影中心的设定、调整以及优化算法和岭函数个数对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分类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易于优化实现,稳定性强,模型中岭函数的个数对投影寻踪回归模型的分类精度没有显著影响。
张正健李祚泳秦宁生刘志红巴桑
关键词:影像分类优化算法
林芝市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报模型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报模型进行研究,为实施该市境内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选取了林芝市公路沿线15 km缓冲区内的断层密度、土壤类型、坡度、沟谷密度、年降水量、土地利用、裸岩率和距河流的距离8个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因子,通过信息量及逻辑回归方法确定各区划因子的系数,得到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模型;再进一步依据地质灾害发生当日、前1日、前2日和前3日的日降水数据,使用逻辑回归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结果]林芝市公路沿线15 km缓冲区内的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小于0.4,且离道路越近,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越大。将该预报模型用于历史地质灾害点数据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为85.71%,漏报率为14.29%。[结论]受地形地貌、降水资料等影响,该模型预报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能反映基本趋势。
陶星宇柳锦宝黄志刚巴桑卓玛陈军肖斌高瑜莲费晓燕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
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地区积雪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利用1980—2009年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北半球NOAA周积雪产品和2001—2010年500m分辨率的EOS/MODIS积雪产品等多源资料,从不同角度对近30a来西藏区域积雪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资料分析均显示,近30a来西藏地区积雪不断减少,尤其以近些年较为明显.近30a积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秋冬春季节的积雪变化趋势来看,冬、春两季的积雪在减少,而秋季在增多,这些变化趋势都与各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密切相关.NOAA资料显示,近30a来西藏地区的积雪覆盖面积正在逐步减少;季节变化略有不同,春、秋两季略呈上升趋势,冬、夏两季在减少,且夏季减少趋势较明显.MODIS资料分析表明,近10a来西藏地区的积雪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开始下降明显.秋季的积雪在增加,冬、春、夏三季的积雪趋于减少,且春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其次为冬季,夏季的减少幅度最小.不同海拔的积雪都有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是海拔4 000~5 000m的积雪,其次是海拔5 000~6 000m段.按地理区域分析,近10a来西藏东、西、中3个区域的积雪都呈减少趋势,其中西部的下降趋势最明显,其次为中部,东部相对较稳定.
巴桑杨秀海拉珍郑照军旷达拉巴
关键词:积雪日数
基于FAO Penman-Monteith方法的西藏春青稞干旱趋势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基于联合国农粮署(FAO)提供的Penman-Monteith方法,评估了1981—2010年西藏春青稞生育期内的自然水分供需比(PET),以探索利用PET开展针对作物的干旱监测、预报业务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不同降水带之间的PET差异比不同温度带之间的差异更大。在各个降水带内,春青稞在生育中前期受旱几率均相对较高,其中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旱情和出现旱灾的概率均更高。从PET的年际变化来看,西藏全区的PET数值在降水、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下经历了缓慢下降、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的变化过程,其中PET与日均降水的相关性最高。综上,PET可以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综合考虑气象、光照和作物本身属性对春青稞的受旱程度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化评估,适合用于针对作物的旱情评估业务。
高佳佳徐薇边央平措桑旦巴桑杜军
关键词:干旱趋势青稞生育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